胡祖鑫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 濟南250014)
傳統文化有其特有的魅力,是時間和歷史的沉淀,舞蹈是人類的高度文明形式,兩者進行高效的融合,不僅能讓舞蹈更優特色,更能夠傳統文化進行廣泛的流傳,兩者相互依存,相互成就。
先飛高校舞動教學注重形式而輕視內涵,所培養的舞蹈人才沒有靈性,舞姿雖然十分標準,也十分優美,但是卻缺乏文化內涵,缺乏特色,舞蹈往往在形式和內容上比較單一,舞蹈教學缺乏傳統文化的熏陶。傳統文化和高校舞蹈教學相互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改變教學單一的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通過不同形式的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從中領悟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有利于學生舞蹈特色的構建,從而豐富學生的舞蹈層次。高校舞蹈教學是培養舞蹈專業人才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這里,舞蹈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又作為一種文化,將傳統文化和舞蹈文化緊密相連,有利于學生構建各色的舞蹈形式。舞蹈是靈動的,極具內涵,光有形式會顯得它單一落寞,因此需要傳統文化與之相輔相成,才能提高舞蹈教學質量,為高校舞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局面。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逐漸走向世界。西方文化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大的沖擊和影響。也導致很多人對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不屑一顧,認為這是過時了的文化。這極大的體現出了文化不自信的問題。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尤其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在其中的融合,因為這是我們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最重要的場所。高校舞蹈教學中也重視對傳統文化的融合,不過卻沒有收獲良好的效果。首先,依然存在一部分教師以及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認為將其和高校舞蹈教學融合是沒有必要的。其次,在融合的過程中體現出了方法單一并且生硬的問題,導致傳統文化和高校舞蹈教學兩張皮的現象,這更無法促使學生認真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以及傳承。
舞蹈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的特點以及價值,不僅從其形式中體現出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內涵。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沉淀,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其中蘊含的精神,在當代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合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能夠給這項教學內容增添更多的文化內涵,促使舞蹈教學效果更好,表現形式以及內涵等都更豐富。
從這一方面來看,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既是豐富高校舞蹈教學內容以及內涵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引導大學生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必然舉措,有著較強的可行性。
傳統文化與高校舞蹈的融合是可以感受而不可見的,因此教師要將傳統文化元素通過一些教學工具巧妙地融合到舞蹈教學中,引導學生邊舞蹈,邊用心感受,通過長時間的文化熏陶,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奧秘,并在實踐中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舞蹈中,讓學生通過長時間的聯系,逐漸形成特色風格的舞蹈,從而拍拖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舞蹈教學。教師要將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實際的舞蹈課堂中,就要加強舞蹈訓練,初戀舞蹈動作,掌握動作精髓,在此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感悟和理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滲透傳統文化,為學生創造文化情境,讓學生深處文化情境中進行舞蹈,從而感悟傳統文化和舞蹈融合的魅力,教師可以利多媒體播放傳統文化的舞蹈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通過觀看視頻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多播放一些民族舞蹈視頻,讓學生通過民族舞蹈感悟民族文化,逐漸的形成特色的舞蹈。舞蹈教學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通過創新,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豐富的舞蹈文化,通過文化帶動舞蹈創新,讓學生不斷的進行創作。教師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蹈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山水畫視頻,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山水畫中盡情舞動,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1]。在當前已經有非常多的高校,積極的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到高校舞蹈教學中,例如湖北文理學院,組織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活動,60 名學生跟著武當太極傳承人,一海道長練習太極。湖北文理學院音樂和舞蹈學院開設了《鄂西北民族民間舞蹈》這一課程在其中,將傳統舞蹈和太極招式相結合,這60 名學生和武當太極傳承人,一海道長以及教學指導木蘭教師所進行的就是經過改變以及融合之后的太極,充分展現出了實際教學成果。學生在體驗了太極之后,感悟了道家文化以及太極運動的氣運,深刻體會了武術和舞蹈的關系,這樣的活動讓傳統文化不停留在書面,而是在學生的學習和實踐中扎根于他們的心中。
在高校舞蹈課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學生是自主進行舞蹈訓練的,學生通過高強度的訓練,雖然舞姿和動作都得到了熟練,但是訓練結果卻是只有形式,缺乏內涵,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舞蹈文化的把握程度不高,領悟能力有效,因此,教師要科學的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舞動和傳統文化的融合探索,通過自主的探索,有利于學生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舞蹈,擺脫舞動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通過平時的教學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和舞蹈的聯想,通過感悟傳統文化內涵,豐富舞蹈形式。
例如,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學生跳舞前播放一些和舞蹈相關的吸取,并引導學生分析吸取背后的歷史環境,觀看戲曲的人物動作,體悟其中的人物情感,然后讓學生自主的發揮,進行編舞,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礎,通過觀看戲曲有了新的感受,在編舞蹈時會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并且對其進行創新和進一步的拓展。教師引導學生將傳統文化和舞蹈進行有意識的融合。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傳統文化和舞蹈進行有機的融合,就要適度的擴展和了解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創作[2]。
例如福建高校就曾舉辦了閩臺傳統文化特色教學展,讓藝術院校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探索本專業和傳統文化的融合,學生在現場進行了布袋木偶表演,上海創作了杖頭木偶以及歌仔戲服飾。在本次特色教學展中,展示了閩臺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等多個成果,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讓傳統文化與高校舞蹈中的融合更緊密。
此外,重慶財經與貿易學院在運動會中有80 余位同學帶來了舞蹈“繡出方圓”,這些同學身穿紅白相間的傳統服飾,手持刺繡所用的繡布,翩翩起舞,在表演的過程中還拼成仁義禮信和5個字,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像這樣將傳統刺繡文化融入舞蹈中,能夠極大的喚起師生們對傳統文化的共鳴,也能讓舞蹈的表現力更強,更有特點,讓人耳目一新。
高校舞蹈教師的文化修養對學生的舞蹈教學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通過多個渠道,培養自身的文化修養,為高校舞蹈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教師培養自身的文化修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性和毅力,通過規律的傳統文化學習,逐漸的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并且要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舞蹈教學是一門綜合類的實踐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有高超的舞蹈技巧,更加要求教師深諳傳統文化,全面了解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構架,因此教師要通過多個渠道全面的提升自我的文化修養。
除此之外,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適當的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多多在教學中和學生進行舞動和交流,必要時,也可以和學生進行舞蹈切磋,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學習舞蹈,感悟不一樣的舞蹈文化。
在將傳統文化融合到高校舞蹈教學中,是一定要注意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分析,由于傳統文化在其中的融合會讓教育內容更豐富,但同時學生面對的是一些比較陌生的內容,此時就要轉變教育理念,藝術教育理念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存在。專業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開展相關教育時,要將舞蹈,音樂以及詩歌等多個方面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更愿意學習接觸,而且能夠幫助將學生培養成全方面發展的人才。
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融合,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或者內容上的簡單變化,更重要的是用傳統文化中厚重的內涵以及各種有價值的精神理念來影響當前的高校舞蹈教學。綜合藝術教育理念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音樂以及詩歌這些都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能夠給其和高校舞蹈教學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加重視。
通過這樣的舉措,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給他們提供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審美眼光,促使學生實現藝術的全面性拓展,這也正是當前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需要重點改善的問題。因此在進行綜合藝術教學時,可以將舞蹈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藝術欣賞這些內容分開從最基礎的組成結構這一方面實施創新。在各種舞蹈作品的編排中重視讓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讓他們能夠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作品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提升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和認知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高校教學理念的創新,傳統文化和舞蹈教學的結合是必然的趨勢,教師要深入舞蹈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不斷尋找新的融合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