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蓮
(深圳東部華僑城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沒有文化作為支撐的旅游沒有靈魂,旅游是各種文化展示的有效載體。因此,文化與旅游的有效融合能提升旅游產業和提高旅游者滿意度,是促進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有效手段。近十年來,隨著改革發展的深入,經濟水平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改善。在此大背景下,人們對生活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旅游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不僅推出了“海外游”、“鄉村游”、“生態游”等旅游項目,旅游需求也呈現出注重體驗、注重參與、注重文化的趨勢,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演藝產品無疑是滿足這一要求的最佳選擇
實際上,旅游演藝是人們創造性的將表演資源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為表演提供充足的游客,延長游客在旅游地的停留時間,增強旅游和文化消費,從而豐富文化旅游產業價值鏈的一種經營理念。旅游績效不僅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有效融合、相互促進的最佳聯系點。旅游演藝的形式和類型越來越豐富,從最初的單劇場演出,到景觀布景、科技互動、沉浸式體驗等多種表演形式的結合,針對不同的旅游目的地進行綜合開發,給觀眾帶來獨特的印象。文化與旅游的結合產生旅游績效,使城市文化場所成為城市旅游目的地,讓旅游地成為文化活動場所,讓旅游接待區成為文化載體。不僅如此,旅游演藝還促進了文化產業在旅游市場上的探索和發展,間接促進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比如,許多有實力、有演出經驗的大型旅游演藝制作公司,因其強大的制作團隊、資源市場和偏遠的拓展能力,受到眾多投資行業的青睞。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其自身的特點直接決定旅游行業發展的水平。以往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都沒有考慮到旅游行業的影響,導致在城市建設時沒有將自身的歷史文化融合到其中,在建設時過于強調功能,導致城市的建設大致相同,缺少屬于自己的特點,嚴重地影響城市的品味,對旅游行業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城市開發景區過程中,并沒有為其建立屬于自己特點的景區,大多所建設的建筑過于粗糙,缺少文化內涵,在介紹上也沒有重視文化,沒有從人們的感受和需求上來進行設計,導致景區沒有吸引人們,影響旅游行業的發展。
一些地區的文化產業并沒有積極的通過旅游行業來銷售文化,自身的效應和功能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沒有充分的整合,比如對于文化精品復制、修復等等都缺少相應的方法,嚴重的影響旅游行業的發展。
對于人們來說,如今去旅游景區游玩,順帶看場文化演出,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當然也有人專門為看演出而去景區。而如果是在上世紀末期,旅游演藝并未問世,就一般百姓而言前往劇場與音樂廳觀看演出是件奢侈的事情,可以說可望不可及。
正是中國主題公園的創始者華僑城,在發展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慢慢悟到“需要演出”到“需要做大做強”的發展理念,從而逐步出現了新的業態,即:旅游演藝,見證了我國旅游演藝二十年的發展史。換言之,華僑城是我國旅游演藝的見證者,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它還刺激與培育了一代中國人對文化演藝的消費意識與行為習慣。
可想而知,假設不存在民俗村與錦繡中華的《東方霓裳》和《龍鳳舞中華》,不存在世界之窗的《天地浪漫》與《跨世紀》,沒有歡樂谷的《金面王朝》和《歡樂無極》等讓人銘記于心的演出,那么就會導致華僑城旅游的動感、吸引力、影響力弱化。由于旅游演藝和主題公園的互動,大大促進了華僑城的文化旅游的發展,使之演變成最具有創新性的、變化程度更高的關鍵產業,擁有巨大的娛樂文化性以及藝術性,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但是就在大部分景區秀還在作為景點的配套服務推送的時候,華僑城就開始涉足新的領域展開研究。目前,他們已經分別在成都、北京建有與景區相互獨立的城市劇場,并獨創了《天府蜀韻》和《金面王朝》這兩個大型城市秀。對于游客來說,再也不必為了只想看一場演出而再多買一張景區門票,而對于這個城市的居民來說,也能更好地融入這種文化生活中。
文化是一個地方最具地域印跡的深層內涵的外在表現。一切文化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說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旅游演藝空間分布的宏觀驅動力,那么地域文化則是旅游演藝空間分布的微觀驅動力,具有直接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大眾旅游時代的蓬勃興起,人們對高質量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深厚的文化體驗已成為多元化旅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堅定不移地促進旅游演藝朝著品牌化、專業化、規模化的方向延伸,致力于迎合人們對文化產生的各種需要,獲得更大的市場,旅游演藝經營主體將提高內容創作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制作過程中,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堅持內涵發展,探索文化主題,結合不同的旅游表演區域和表演方式,因地制宜、差異化、多元化發展。在其長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旅游表演的內容和形式將不斷創新,制作質量將不斷提高。它在引領時尚、激勵人心、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等方面的無限潛力也將不斷挖掘。
要振興旅游演藝產業,必須要有先進的理念來指導。在推動我國旅游演藝事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中,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爭取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對推動演藝事業發展涉及的各個行業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出符合消費者實際需求的開發形態,得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老百姓口碑的三贏狀態。在具體實踐中,要秉承中西結合、去粗取精、兼揉并濟的方針,站穩國外、面向世界,不斷打造出旅游演藝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推動我國旅游演藝事業的發展,首先應該立足當地,對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同時向國內外先進的思想和經驗取經,同時設計出與地方特色文化匹配的內容形式。既能弘揚國內傳統文化,又能向外界彰顯出我國的民族特色,促使區域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提升的空間。妥善地處理好自然和人之間的關系,要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人文經濟景觀、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
良好的環境是旅游演藝業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政府要做到“有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加強對旅游演藝業的引導、扶持、規范。要充分運用各種載體和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發展旅游演藝業的對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真正形成政府鼓勵、社會支持、民眾參與旅游演藝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要把旅游演藝業納入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研究市場導向,加強協調合作,明確發展定位,確保旅游演藝業可持續發展。要在前期啟動經費支持、建立多元投資機制、旅游演藝項目宣傳促銷、旅游演藝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引導旅游演藝業發展。要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合理配置旅游演藝資源,提高演藝企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制定旅游演藝業行業標準,在市場準入、服務質量、演出內容等方面規范旅游演藝業,為旅游演藝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旅游表演活動的土壤是豐富的文化資源,要大力推進旅游績效的進步,首先要對各類文化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在具體的推進中,首先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產業資源,特別是代表地方特色的各種文化元素。這樣呈現給旅游業的旅游表演活動將具有文化內涵。在具體操作中,要結合當地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結合當地人力資源和自然風光的特點,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整合、深入創新,進一步擴大傳統文化的傳播。
打造旅游演藝定制模式,根據來訪游客的實際需求,設計開發出深入體驗式的活動項目。引入“演藝+ 景區”互相融合的模式,旅游演藝及時景區,景區又處處有演藝,將旅游景區打造成演藝項目綜合體。將旅游演藝和文化遺產進行深度融合開發,必須以各地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遺產以及風俗習慣等多種內容為依托,大力開發演藝活動形式,挖掘出旅游的多余旅游愉悅感,將歷史元素、文化元素納入表演體驗中。將科技元素融入旅游演藝當中,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尤其是AI 技術的深度崛起,越來越多的旅游景點要高科技技術融入旅游體驗當中。通過3D 動態景觀,可以進一步將游客融入到真實場景中,提升旅游的體驗度。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我國旅游與文化的融合發展,旅游演藝變成了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業態。由于旅游與文化的相關機制以及政策的不斷推出,再加上二者相融范圍的進一步擴大,發展旅游演藝已變成促進旅游與文化相融的關鍵。為此,相關主體必須緊抓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以更飽滿的狀態加入到旅游演藝發展中來。可以預見,在未來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國旅游演藝產業鏈更加完善,業態會更加高級、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文化內涵更加深刻、市場更加繁榮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