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萍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 杭州 310005)
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業務與應用在廣播電視領域日趨普及與豐富。各類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包括自建的網站和移動客戶端,也包括第三方的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平臺。但是,一些新媒體平臺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發布不嚴謹、建設運維不規范以及監督管理不到位等現象,如“僵尸”“三俗”等現象時有發生,對廣播電視媒體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本文就廣播電視的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的構想與設計進行分析闡述。
如何實用又有效地建設一個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首先要考慮建一個什么樣的平臺架構體系,以及評估平臺的目標定位和要求,再將構想與實際情況相整合,形成可落地可實施的技術方案。通過學習調研與分析,提出平臺設計目標如下。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規定,新媒體平臺的管理一般遵循“誰開設、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廣電一個頻道的一個欄目,原則上在一個平臺只開設一個賬號,且不同平臺名稱應保持一致,并在公開認證信息中標注主辦頻道和欄目名稱。對于新增、注銷或變更賬號,需到相應部門單位備案,同時需定期整合肅清功能相近、用戶關注度低以及利用率低的僵尸號。
一要建立審核制度,包括分級分類審核、先審后發,明確審核主體、審核流程[1],規范日常、突發、熱敏、轉載、聯動以及調度等流程,同時確立內容轉發規則。二要優化信息公開,豐富內容表現形式。三要加強受眾互動,建立粉絲互動機制。
以日常監測、指令下達、評論管理、輿情監測與處置為手段,實施平臺監督管理,實時審查已發布內容,及時下發整改要求,管理維護網民評論,分析研判社情民意,及時發現并處置輿情事故,建立健全輿情回應機制。
建立新媒體工作績效考核和原創激勵機制,提高原創信息比例,提升新媒體平臺影響力。
以“正確導向、需求引領、互聯融合、創新發展”為設計原則,建設基于私有云部署的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實現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的獨立性和數據安全性,提升新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常規采用獨立部署方式,利用私有云的互聯網出口、智能處理服務以及安全平臺等資源和能力。平臺內部由數據采集、數據處理、ElasticSearch 引擎、WEB 服務、數據庫以及對象存儲等組成。網絡拓撲如圖1 所示。

圖1 網絡拓撲
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架構常規分為3 個層級和4 個業務流程。3 個層級包括采集層、數據層、模塊層,是構建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的重點。4 個業務流程包括賬號備案流程、內容審核流程、監管流程和考評流程。
平臺架構層級如圖2 所示。

圖2 平臺架構層級
2.1.1 采集層
采集層通過手工錄入方式,采集各頻道相關新媒體賬號信息,同時運用大數據技術將新媒體生產、發布和傳播等數據進行匯聚,為審核、監測、考評提供數據支撐,并進一步利用AI 技術,訓練和完善智能化監管。
2.1.2 數據層
數據層建立新媒體數據庫,是整個系統的根基和數據中心,將錄入、大數據匯聚、AI 等各方數據進行存儲管理,為平臺提供數據基礎和支撐,包括新媒體賬號、監測、敏感詞以及人臉庫等。
2.1.3 模塊層
模塊層在新媒體數據庫基礎上建立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由賬號備案模塊、內容保障模塊、實時監測模塊、考核評價模塊以及決策輔助模塊5大部分組成。各模塊互聯互通,相互協同,為新媒體的管理、審核、發布、監測以及考評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2.2.1 賬號備案流程
填寫備案材料、選擇流程、錄入系統,經主管部門審核,若符合要求則審核通過,即備案成功,否則備案失敗,重新錄入。
2.2.2 內容審核流程
對將要發布的內容進行分類、分級審核,加強審核,責任落實到人。利用移動互聯網建立移動審核工具,提高審核效率。審核通過可進行發布,不通過則需整改。
2.2.3 監管流程
對已備案賬號進行互聯網抓取,并利用智能識別技術判斷是否為僵尸號。若為僵尸號,則通知主辦單位進行注銷。若非僵尸賬號,則對賬號發布內容進行人臉、敏感詞以及錯別字等智能識別和處理。存在問題時需進行預警和通知,無問題則通過該流程。
2.2.4 考評流程
每月按新媒體渠道對各賬號進行考核。鼓勵優秀的新媒體原創作品,懲罰發生重大錯誤的新媒體責任人。
賬號備案模塊管理機制是指各地廣電局相關職能部門是各部門單位(頻道)新媒體工作的主管單位,負責推進、指導、協調以及監督新媒體工作。各部門單位新媒體平臺按照“誰開設、誰主辦、誰應用、誰負責”的原則,履行新媒體平臺的規劃建設、組織保障、健康發展以及安全管理等職責。賬號備案模塊主要包括單位備案、賬號備案以及賬號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如圖3 所示。

圖3 賬號備案模塊功能
內容保障模塊即內容發布前設有審核制度,實行分級分類審核,先審后發[1],保證發布的內容正確無誤,嚴禁發布不實、不健康等違規信息。發布信息必須嚴格履行審核程序,經相關責任人審核后方可發布,未經審核的信息不得發布。對于同一作品的多渠道分發,可實行一次審核。對于轉發屬于國家網信辦公布《可供網站轉載新聞的新聞單位名單》的發布新聞,無需進行審核。
實時監測模塊的主要功能為內容監管、賬號監管、輿情監管、互動監管以及指令下達等,能夠實時監測各新媒體已發內容在互聯網上的傳播情況。
3.3.1 內容監管功能
內容監管能夠對備案的新媒體賬號已發內容進行錯別字、敏感人物等智能處理和人工審查,如果發現內容問題,則及時通知整改。
(1)智能處理?;谏疃葘W習技術的智能處理,能夠提供圖片、視頻、語音以及文本等多媒體的內容智能識別服務,既可降低新媒體發文中存在色情、暴恐、敏感人物等違規內容的風險,又可大幅度減少人工審核成本。
(2)圖片識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和實時更新的億級圖像樣本庫對圖片進行識別,識別內容包括色情、暴恐、敏感人物、廣告圖文違規以及不良場景等,有效避免違規圖片內容的出現。
(3)視頻識別。通過深度學習算法,結合實時更新的樣本圖庫,對視頻的多個維度進行識別,包括視頻圖像和視頻語音,有效避免違規視頻內容的出現。其中,視頻圖像識別通過截幀抽取圖像對其進行圖片識別;視頻語音識別則將視頻中音頻單獨分離對其進行語音識別。
(4)語音識別。結合先進的聲學模型與語言模型,識別語音中存在的涉黃、暴恐涉政、廣告研究辱罵等違規信息,有效避免違規語音內容的出現。
(5)文本識別。采用NLP 自然語言理解算法,有效識別色情、暴恐涉政、廣告以及辱罵等文本垃圾,并結合行為策略有效管控灌水、刷屏等惡意行為。
3.3.2 賬號監管功能
賬號監管功能能夠判斷僵尸號和疑似新媒體賬號,并通知對應主體單位。
3.3.3 輿情監管功能
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研判社情民意,實時監測輿情情況,提供輿情報告,及時發現輿情事故。如發現疑似輿情,則通知對應主體單位。
3.3.4 指令功能
指令功能可提供即時通信、通信錄以及消息推送等功能,方便用戶溝通協作,提高工作效率。上述監管功能一旦發現問題,指令下發到各級責任人,并實施整改與處理反饋。
根據各部門單位新媒體工作情況進行考評激勵,制定考評辦法,包括評分、好稿評選、獎懲以及統計,旨在提高新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3.4.1 評 分
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動態性以及可量化等原則,突出輿論導向、媒體本位、傳播實效等要求。評估指標體系一般設置4個一級指標和N個二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包括傳播指數(發稿數、轉載數)、影響指數(閱讀數、點贊數)、引導指數(互動評論數)和央媒指數(央視媒體轉載數)。
3.4.2 好稿評選
為了幫助優質內容獲得更好地傳播,給予優質內容創作者對等的回報,對稿件質量、社會效應研究傳播效應等方面進行多維度評估,評選出好稿優稿。
3.4.3 獎 懲
獎懲旨在對好稿優稿的創作者進行加分,對差錯稿件作者進行減分,對排行靠前的賬號和文章予以激勵表揚,對存在錯別字、敏感詞、“雷人雷語”“僵尸”的賬號和文章進行扣分,并予以批評懲罰。通過最終得分的橫向對比,在單位、人員間形成良性競爭機制,促進生產好作品的積極性,提高發稿前的檢查意識,減少并避免差錯。
3.4.4 統 計
支持多種檢索條件查詢。檢索項包括發布主體、發布賬號、人員、稿件得分、稿件數量以及獎懲情況等。支持多種形式考評報表輸出,包括基本報表、月度報表等。支持多種組合排序,按照得分、渠道、單位、升序以及降序條件排序。
決策輔助模塊通過數據報表、可視化大屏等多樣化展現形式,實現指揮效果監控、新媒體數據統計、新媒體排行榜和新媒體流程監控,呈現動態數據監控、預警及決策參考等。
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安全防護主要包括內容安全和平臺安全。
4.1.1 內容安全
內容安全即對新媒體賬號和內容進行安全防護和審核。通過建立責任人、聯系人和賬號密碼的管理,有效加強現有新媒體賬號密碼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利用大數據、智能化識別與判斷技術,對新媒體發布內容進行安全審核,嚴防泄密。
4.1.2 平臺安全
平臺安全即新媒體內容監測管理平臺的自身安全。按信息安全保護等級三級要求進行設計,利用云平臺的分布式集群和多備份容災機制,保障數據安全獨立可靠。通過安全網關、病毒過濾、全資源和全流程監控等手段,構筑一個跨網絡跨平臺交互、多業務協同以及共平臺生產的安全信息系統。
要加強新媒體內容監管,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內容,并通知相關負責人進行處理。需制定響應機制,各新媒體單位需7×24 h 響應,第一時間配合相關人員進行輿情應急處理。此外,需要提供日常管控報告,根據每日、周、月、年的系統管控運行情況生成日常管控報告,涵蓋賬號備案、僵尸號、疑似號、違規內容、違規單位、處理情況以及網絡輿情等方面。
新媒體的應用與發展為廣播電視信息傳播拓寬了渠道,豐富了手段。唯有堅持正確導向,堅持需求引領,遵循新媒體發展規律,遵守數字化背景下網絡生態責任意識,強化監督管理,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以及互動性強等優勢,互聯融合,創新發展,切實增強廣播電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才能更好地為傳播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發揮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