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孔子樂教思想的繼承性與開創性

2021-04-08 02:25:29劉桃秀
知與行 2021年1期
關鍵詞:孔子文化

劉桃秀

[摘 要]樂教是中國傳統人文教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道德教育傳統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孔子重視樂教,為樂教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孔子在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的背景下以繼承西周的禮樂文化為己任,從三個層面,即具體瑣碎的禮數樂章層面、比較規范的禮樂制度層面、內蘊的道德精神層面對周代樂教進行了積極的繼承。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鬃右浴叭省辟x“樂”,重新論證了樂教的現實合理性,為樂教傳承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此,孔子在樂教領域提出了開創性的思想,孔子認為樂教對培養君子人格具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提出“盡善盡美”的雅樂標準,積極實踐平民化樂教活動??鬃舆@些思想和實踐對后世樂教和音樂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孔子;樂教;仁

孔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中心人物,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正如現代儒學宗師柳詒征在其《中國文化史》一書中所說:“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后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盵1]302這是強調孔子思想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繼承性和開創性,這一點用來概括孔子的樂教思想的歷史作用也是準確的。孔子在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的背景下以繼承西周的禮樂文化為己任,帶著“斯文在茲”使命,從理論上重新論證了禮樂文化的合理性,提出了豐富的樂教思想,并且付諸了實踐,為后世樂教傳承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要闡明孔子樂教思想,有必要先對樂教作一個簡要界定。“樂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儒家經典《禮記》中,“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禮記·經解》)這段話說的是儒家提倡的“六藝”之教,其中《詩》教和《樂》教都屬于古代樂教的范疇,指出樂教是要涵養溫柔敦厚、廣博易良的君子人格。可見古代樂教并非指一般的音樂教育,也與今天偏重知識傳授的“教育”不同。理解樂教應從“樂”和“教”兩個方面綜合起來加以把握。關于“樂”,在中國古代特別是上古時期,“樂”不單單指音樂,其內涵較為廣泛,包括音樂、詩歌、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敖獭奔唇袒取敖獭鼻摇盎?,是“教”的活動和“化”的效果的統一,注重以熏陶、感染等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進行道德教育,因此,所謂樂教就是指借助音樂、詩歌、舞蹈等文藝形式來施行道德教化,以達到移風易俗和培養道德人格的目的。

一、孔子樂教思想的繼承性

孔子樂教思想的形成首先是對上古禮樂文化的繼承。如何看待前代文化,孔子有自己鮮明的態度,他多次表達了自己對古代文化的熱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論語·述而》)(以下引用《論語》只標篇名),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鬃硬粌H“好古”,而且“敏以求之”“述而不作”,積極去了解把握傳統文化,并且對它進行闡明發揚。說到上古的禮樂文化,孔子明確提出要“克己復禮”??鬃拥倪@些思想在今天看來是符合文化傳承發展規律的,屬遠見卓識,但在當時卻不受待見,被認為是保守復古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大變革時代,這場變革首先表現出來的社會現象就是禮崩樂壞。西周禮樂制度確立的是一整套以宗法等級為核心的社會秩序,但隨著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森嚴的宗法等級制度無以為繼?,F代著名歷史學家張蔭麟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解釋了這種必然性:“這個大帝國的命運也就如一個累世同居的大家庭差不多。設想一個精明強干的始祖,督率幾個少子,在艱苦中協力治產,造成一個富足而親熱的、人人羨慕的家庭。等到這些兒子各個娶妻生子之后……就難免行跡稍為疏隔。到了第三代……就會有背后的閑話……到了第四、第五代,這個大家庭的分子就會有仇怨、有爭奪、有傾軋……”[2]51可以看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建立的西周宗法等級制具有其顯而易見的局限性,隨著血緣親情的淡薄和生產力的發展進步,這種制度必然要走向崩潰,維持這種制度的禮樂儀文自然也逐步喪失了其合法性。在孔子時代,“周禮”“周樂”保存最完整的魯國已經頻繁出現僭越禮樂的現象,“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八佾”是天子之舞,卻舞于魯國大夫季氏之庭;“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雍》是《詩經·周頌》的一篇,是天子祭祀之禮,卻出現在“三家之堂”,“三家”是指魯國大夫仲孫、叔孫、季孫三家。禮崩樂壞使整個社會陷入無序,樂也日趨形式化、工具化,淪為新興貴族炫耀享樂的工具。周朝的禮數樂章難以為繼,曾經官府的樂師紛紛散入民間,“太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微子》)。以禮樂文化為代表的整個傳統文化在孔子時代面臨著崩塌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代,不僅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也是思想迸發的時代,在思想領域諸子峰起,百家爭鳴,主要派別可以概括為六家,包括儒、道、墨、法、陰陽家、名家。在這六家中,明確主張繼承傳統禮樂文化的只有儒家一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則明確地批判傳統,反對儒家。道家認為禮樂的流行正是說明道德的敗壞和人的自然本性的迷失,所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道德經》)。因此,道家主張要“絕圣棄智,絕仁棄義”。墨家則缺乏人文精神,完全是以一種功利主義的態度來看待前代文化,認為禮樂儀文煩瑣浪費,勞民傷財,“然當即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然當即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以為未必然也”(《墨子·非樂上》)。禮樂不能提供衣食之才,也不能用來治理亂世,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墨家提出“非樂”“節葬”的主張。法家持一種歷史進化觀,一味向前看,在文化的問題上持實用主義的態度,“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商、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商君書·更法篇》)。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除舊布新是大勢所趨。頑固派、復古派都將被歷史所淘汰,很明顯,名垂千古的孔子不屬于此列??鬃邮亲兺ǖ?,如孔子提出的禮樂損益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為政》)。時代變化了,禮樂自然跟著調整?!奥槊幔Y也;今也純,儉,吾從眾”(《子罕》),這是說,用麻來織禮帽是合乎禮的,但現在用絲線來做禮帽能儉省一些,這種變更孔子是贊同的。不過孔子的變通是有前提的,面對傳統文化,孔子不是簡單地擁護或否定,而是一種反省的態度,主張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主張新舊傳承,不是推倒重來,不是喜新厭舊。那么,在樂教方面,孔子做了哪些傳承?

孔子推崇西周禮樂文明,“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孔子認為西周禮樂文明是在借鑒夏商兩代文明的基礎上建立的,是非常繁盛完備的。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粲然完備的禮樂文明。這一禮樂文明表現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具體瑣碎的禮數樂章,第二個層面是比較規范的禮樂制度,第三個即最高的層面是其中所蘊含的道德精神。孔子在這三個層面的傳承上都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關于具體的樂章層面,我們可以從《春秋左傳》中窺得大概?!爸芏Y盡在魯矣”(《春秋左傳·昭公二年》),這里的“禮”是廣義的,包含禮和樂。如果單就“樂”而言,也可以說“周樂”亦“盡在魯矣”,“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請觀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這一段話說到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國的公子季札到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樂,魯國的樂師一一為其弦歌《周南》《召南》等十五國風及小雅、大雅和三頌,舞者分別表演了《大武》等六支上古經典樂舞。這是一次觀禮盛宴,其中的每一首曲目都對應著不同的場合演奏,比如“八佾”是天子之舞,《雍》也是天子祭祀采用的樂章??鬃映錾隰攪钍苓@種禮樂文化的熏陶,造就了他深厚的禮樂文化修養和對禮樂文化的同情。

從儒家典籍《周禮》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西周已經建立了相應的禮樂制度,在樂教方面有相應的樂教制度,“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于瞽宗。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周禮·春官·宗伯下》)?!吨芏Y》是記載周朝官制的書,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西周樂教活動的制度化,有專門管理樂教的官員,即大司樂,有道者、有德者充當樂官。教育的對象主要是貴族子弟,所教的內容包括“樂德”“樂語”和“樂舞”三方面,以培養國子們“致鬼神示,和邦國,諧萬民,安賓客,說遠人,作動物”的德性和能力。西周還建立了規范一般性平民行為的樂教制度,“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茍。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周禮·地官·大司徒》)這是關于大司徒職掌十二教的記載,其中第四教“以樂禮教和”即是以樂教民的社會治理??梢钥闯觯瑯方淌俏髦苤螄闹匾M成部分。

除了這些外在禮樂儀文制度,更重要的是“周禮”的精神?!爸芏Y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春秋左傳·昭公二年》),后一句話正是對“周禮”內在本質精神的揭示,“禮”體現了“周公之德”,是“周之所以王”者,這里的“禮”也是涵蓋“樂”的。“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這是吳國公子季扎在聽完《大雅》《小雅》之后,感嘆其中所體現的周之盛德?!爸艿隆睖Y源于周初統治者對殷商滅亡的教訓的反思,牧野之戰中奴隸們陣前倒戈的現象讓以周公為代表的西周統治者震驚,使其清醒地認識到民眾的力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鑒于殷,峻命不易”(《詩經·大雅·文王》),這句詩是告誡西周必須充分吸取殷商滅亡的教訓才能永葆天命。因此,周公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認為只有“敬德”才能“保民”,得到民眾的擁護,最終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因此,不同于夏商更注重敬神娛神的宗教文化,周公“制禮作樂”,通過禮樂制度來體現和維持道德精神,開創了周代敬德的人文文化時代。道德精神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靈魂標識和價值依托,是禮樂文化的核心。“孔子的時代,禮崩樂壞,禮制秩序趨于解體,但孔子不以篡亂為當然,而繼承發揚了春秋時代志士仁人的道德精神,將之理論化……春秋時代這些道德精神的體現,是西周以來禮教所養成的結果?!盵3]408-409道德精神一以貫之,文脈才能不斷裂,從周公到春秋時代志士仁人,再到孔子,這些古圣先賢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傳承中華文明精神的使命。

因此,面對大量樂章樂禮的消失,孔子以思想家和音樂家的雙重身份對《詩》進行重新整理,“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史記·孔子世家》),《史記》的記載未必準確,但孔子對《詩經》的整理是不可否認的??鬃硬粌H注重樂章的傳承,并且認為樂是治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這里的“為邦”即是治國、為政的意思??鬃幼⒅囟Y樂教化,重視樂教,這是對西周樂教制度的繼承發揚。不管是弦歌《詩經》,還是提出“樂則《韶》舞”,孔子最終要繼承和發揚的是周代禮樂文明的道德精神,只不過這種精神在孔子思想中換了一個面目出現。這種道德精神不僅屬于貴族,而且屬于每一個人,構成每一個人生命的本質。在繼承禮樂道德精神的基礎上,孔子為中國樂教打開了新局面。

二、孔子樂教思想的開創性

孔子聲稱自己對古代文化是“述而不作”的,實際上孔子是述而后作,或者是以述為作的,這才是孔子傳承文化的方法論?!笆觥本褪抢^承,“作”就是要創新。僅僅“述”是不能解決文化傳承問題的,必須結合時代變化賦予傳統文化以新時代的合理性,才能發揮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現文化的新生。“作”或者說創新是文化傳承的必由之路?!翱鬃訉τ谥袊幕呢暙I,即在于開始試將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論化,予以理論的根據”[4]308,孔子正是將西周禮樂文明所蘊含的道德精神進行理論化的提升,使之人格化、生命化,開創了中華民族禮樂文明的新時代。

早在孔子之前,禮崩樂壞即引發了春秋士人包括晉臣女叔齊、子大叔等對禮樂的重新思考?!肮鐣x,自郊勞至于贈賄,無失禮。晉侯謂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于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公曰:‘何為?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羈,弗能用也。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利人之難,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將及身,不恤其所。禮之本末,將于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于禮,不亦遠乎?君子謂叔侯于是乎知禮。”(《左傳·昭公五年》)這段話說到魯昭公訪問晉國,昭公在各種儀式場合中進退應對都合于禮數,沒有失禮行為。但晉臣女叔齊卻批評昭公并不真正懂“禮”,而只是熟悉表面的儀節。女叔齊提出了“禮”“儀”之辯的問題,認為魯侯只知“禮之末”,而不知“禮之本”。鄭國的子大叔提了同樣的問題,“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認為“揖讓、周旋”是“儀”,而不是“禮”。女叔齊和子大叔都明確區分了“禮”與“儀”,并指出“禮”之為“禮”不在于“儀”,知“儀”不等于知“禮”。禮儀之辯是春秋士人在禮崩樂壞的刺激下對禮樂文化反思的新成就。這一新成就突出了對“禮之本”即禮樂文化本質問題探討的趨勢,表現出對道德觀念、道德精神實質的關注。

春秋末期的孔子繼續思考這一問題。“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陽貨》)孔子自問:“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孔子在這一問一答中體現出由表及里的思考邏輯??鬃用靼?,所謂禮和樂并不只是形式上的玉帛鐘鼓,而是有其內在本質的?!岸Y,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八佾》),孔子根據自己的內在體驗得出,相對于外在完備鋪張的禮樂儀式,內心真實的道德情感是更為重要的??鬃佑靡粋€字概括了這種內心的真實的道德情感,那就是“仁”?!叭省庇^念的提出是孔子對中國文化做出的重大貢獻。“仁”是人內心真摯的道德情感,所以“仁”即“愛人”(《顏淵》),“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里仁》),“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衛靈公》)。在孔子這里,“仁”是情感、人格、生命的象征。人如果不仁,要禮樂有什么用呢?禮樂是仁的承載和表現,這才是禮樂真實的意義和價值??鬃右浴叭省辟x“禮”,以“仁”賦“樂”,使春秋末期日益形式化的禮樂儀文煥發出新的人文精神光芒??鬃釉诙Y崩樂壞的時代重新論證了禮樂文明的現實合理性,為樂教思想的提出和樂教實踐奠定理論基礎。由此,孔子在樂教領域提出了開創性思想并進行了相應的實踐。

首先,孔子認為樂教對培養君子人格具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這是孔子的開創性見解??鬃又匾暤赖拢怀龀删汀熬印钡赖吕硐肴烁竦闹匾?。在如何成就君子人格的問題上,孔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強調君子人格的培養離不開禮樂,尤其是樂,所謂“興于樂”又“成于樂”,即始于樂亦終于樂。為什么孔子認為樂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從他的經歷中體驗出來的,“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保ā妒龆罚┛鬃釉洷弧渡亍窐匪钌罡袆?,這種感動程度完全超出了孔子所意料,這種切身體驗使孔子認識到樂的力量,樂對人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感化力,這種“力”是禮儀規范等其他因素所不具備的。要凈化人心,首先要打動人心,所以孔子講“興于詩”,“興”即是興發感動,以“詩教”為德性培育的起始階段。古代“詩教”即樂教,因為《詩經》曾都是樂章,在后世流傳中只剩下歌詞了,所以《史記》記載孔子曾弦歌《詩經》。以“詩教”為德教起始,這與《詩》本身的特點密切相關,“《詩》本性情,有邪有正,其為言既易知,而吟詠之間,抑揚反復,其感人又易入。故學者之初,所以興起其好善惡惡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夫古人之詩,如今之歌曲,雖閭里童稚,皆習聞之而后知其說,故能興起。”[5]104也就是說,“詩教”之所以能作為德性培養的入門,是因為其中詩句言語好懂,節奏抑揚反復容易感動人。“立于禮”,即以“禮”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禮”是外在規范,如何能使人自覺地知禮守禮?樂的作用又凸顯出來,樂的感化可以激發人內心守禮的自覺性,“禮能使人循規蹈矩;樂則能使人化于規矩”[6]154,“化于規矩”意味著內心的認同,內化于心才能外踐于行,所以是“成于樂”。

其次,孔子開創性地提出“盡善盡美”樂教標準??鬃诱J為要對樂教進行嚴格的管理,只有符合“盡善盡美”標準的雅樂、正聲才可入教。“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盡美”是就樂的藝術形式水平而言,“盡善”則是指樂的精神內涵?!渡亍贰段洹范紴榫跛?,故就藝術水平而言,自然都達到了最高的程度,即在形式上都是最美的,體現了藝術的“聲容之盛”。但在道德境界上二者是有區別的,《韶》樂相傳為舜得天下后所作,《武》則為周武王得天下后所作,舜是以孝得天下,武王以武力得天下,兩人得天下的方式決定了各自所能達到的道德精神高度。在孔子看來,《韶》樂才稱得上“盡善盡美”,《武》樂只“盡美”未“盡善”??梢娍鬃又匾晿返牡赖聝群?,認為樂須蘊含德性內容。如何理解這個“盡善盡美”的標準?首先,這顯然是孔子提出的藝術的最高標準,完美的音樂應該是盡善盡美的。其次,雅樂必須美善統一,須是形式上的美和內容上的善的統一,二者缺一不可。再次,善具有優先性,善高于美,內容高于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是從道德教化的角度提出這一標準的,因為只有具有德性內涵的音樂才能帶來積極的教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孔子第一次明確地把美和善結合起來,賦予樂以道德內涵和道德價值,對后世德教和音樂藝術產生重要影響。

積極建立雅樂標準的同時,孔子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鄭衛之音”,明確提出要“去鄭聲”。因為“鄭聲淫”,不符合“盡善盡美”的標準?!墩撜Z》中講到孔子去父母之邦而周游列國的直接原因:“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保ā段⒆印罚┻@里提到的“女樂”,可以劃歸到孔子所謂的“鄭衛之音”之列。從樂教立場來看,“鄭聲”不合雅樂的標準,還會影響到雅樂正能量的發揮,“放鄭聲”是必然的。但歷史上孔子這一思想還是招來不少非議,有人認為孔子“放鄭聲”是枉顧音樂的藝術價值,企圖扼殺春秋時期世俗音樂的興起,影響后世音樂歌舞等藝術形式的自由發展。這里要說明的是,孔子之所以是孔子,在于他不僅是愛樂知樂的儒生,更是一位思想家,儒學的創立者。他注重的不是音樂等文藝本身的發展繁榮,而是道德人格的樹立和家國天下的穩定有序;他所關注的藝,是“道”之“藝”,而非“藝”之“道”。從這個角度,才能理解孔子為何要整理《詩經》,這是孔子親自審定樂教之樂,“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子罕》)。

最后,孔子開創性地進行了平民化樂教活動??鬃又匾晿方蹋⑶矣H身實踐??鬃邮侵袊鴼v史上興辦私學第一人,首創平民化教育。孔子自稱“有教無類”,弟子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貴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宮敬叔等,也有貧民出身的顏回、仲弓等,更多的是來自于平民階層。西周時期音樂屬貴族項目,平民百姓是沒有機會接觸到的。孔子儒士出身,通曉六藝,又以六藝施教,“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使得一般的平民弟子也有機會接受音樂藝術教育。孔子對弟子進行音樂藝術教育時,不僅注重技藝的提升,更注重德性的培養?!白釉唬骸芍蔀橛谇鹬T?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保ā断冗M》)孔子評價子路鼓瑟的技藝“升堂”而未“入室”,還未達到中和的境界。孔子并不是簡單地批評子路鼓瑟的技藝不高,因為琴瑟之聲是人的性情境界的反映,“子路鼓瑟,有北鄙殺伐之聲”(《孔子家語》),子路的鼓瑟之聲透露出其在修養德性上的欠缺,“蓋其氣質剛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發于聲者如此”[5]126。孔子的教育不僅是以“樂”教,更是以“德”教,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德性的培養。弟子們不僅掌握了一定的技藝,更涵養了德性。另外孔子還鼓勵弟子自己去實踐樂教。弟子子游在武城弦歌而治深得孔子贊許,“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保ā蛾栘洝罚霸谶@一段話里暗示了三種意思:一是弦歌之聲即是‘學道。二是弦歌之聲下逮于‘小人,即是下逮于一般百姓。三是弦歌之聲可以達到合理的政治要求。這是孔門把它所傳承的古代政治理想,在武城這個小地方加以實驗,所以孔子特別顯得高興?!盵7]7從這三種意思中可以看到孔子樂教的宗旨,首先君子要學習弦歌之聲,然后傳播弦歌之聲,使其下逮于“小人”,即平民化,最后實現弦歌而治,這是孔子的樂教理想。

三、孔子樂教思想的深遠影響

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以一個思想家的遠見卓識對周代禮樂文明進行了很好的繼承和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樂教思想,開創了中華禮樂文明發展的新階段,盡管孔子沒有實現其弦歌而治的理想,但其樂教思想對后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是對后世樂教思想發展的影響??鬃訉方痰闹匾曇约皩方袒締栴}的探討,奠定了樂教思想體系的基礎。繼孔子之后,荀子提出“樂者,圣王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荀子·樂論》),到《禮記》則直接把樂教上升到治道的層面,“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禮記·樂記》)。關于樂教的可能性問題,孔子強調樂獨特的感化人心的作用,荀子和《禮記》都更深刻地探討了這個問題。荀子在《樂論》中指出樂具有感化力的原因,“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通人情,所以樂能感動人心?!抖Y記·樂記》提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出于人心固然能感動人心。關于樂的基本性質的規定,孔子提出“盡善盡美”的雅樂標準,強調雅樂的德性內涵,荀子則從正反兩方面指出正樂的必要性,“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樂姚治以險則民流僈鄙賤矣”,“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亂生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治生焉”(《荀子·樂論》)?!抖Y記·樂記》直接提出“德音之謂樂”,明確指出德是第一位的,在聲樂上反而不能“盡美”,“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禮記·樂記》)。可見,后世樂教繼承了孔子重視樂教的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較為成熟完善的樂教思想體系。

二是對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影響。從《論語》等相關史料來看,孔子有深厚的音樂素養,對音樂及其作用有獨到的認知??鬃犹貏e看重音樂藝術的道德教化作用,認識到音樂等歌舞藝術對人的性情具有強烈的感化作用,主張發揮藝術對道德人格培養和社會風尚引導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是中國藝術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對我們今天重塑音樂乃至藝術的人文精神仍然具有重要啟示。不過,由于孔子偏重于強調音樂的道德教化功能,沒有過多去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導致音樂其他功能諸如審美、娛樂不被重視,因而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造成一些消極影響。如孔子樂教思想中關于“盡善盡美”理想音樂標準問題。一方面,這一標準強調音樂創作要堅持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藝術標準和道德標準的統一。這一標準有其科學性,但孔子更強調善的優先性,這在一定程度約束了藝術化情感的自然抒發,李澤厚曾經用“實用理性”來概括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并且認為這種精神對音樂本身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由于實用理性對情感展露經常采取克制、引導、自我調節的方針,所謂以理節情,‘發乎情止乎禮義,這也就使生活中和藝術中的情感經常處于自我壓抑的狀態中,不能充分地痛快地傾泄出來……在藝術中,‘意在言外、高度含蓄固然是成功的美學風格,但‘文以載道‘怨而不怒,要求藝術服從于狹窄的現實統治和政治,卻又是有害于文藝發展的重大短處”[8]34。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孔子的樂教思想難以擺脫把藝術工具化的嫌疑,不過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而否定孔子樂教思想的價值。藝術不為道德而作,但優秀的藝術作品大都會產生積極的道德影響,“沒有其他東西比文藝能給我們更深廣的人生關照和了解,所以沒有其他東西比文藝能幫助我們建設更完善的道德的基礎”[9]125。因此,今天的中國文藝和文藝工作者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 考 文 獻]

[1] 柳詒征.中國文化史(上)[M].吉林:吉林出版集團,2016.

[2] 張蔭麟.中國史綱[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4.

[3]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4]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二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5]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八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8]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三聯書店,2008.

[9]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屈海燕〕

猜你喜歡
孔子文化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誰遠誰近?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黄色| 欧美精品xx|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成肉网|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网址|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日韩中文欧美|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视频你懂得|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天堂网|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一级片在线|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偷拍久久网| 久草视频精品|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毛片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第一页| aaa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AV毛片| 国产视频入口|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激情综合网址|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午夜影院a级片|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午夜爽爽视频| 亚洲免费成人网|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精选自拍|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欧美在线伊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日韩性网站|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