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康
摘? ?要:馬邊彝族自治縣“福來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項目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序對接鄉村振興的一種新探索。目前,項目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凝聚共建互利的共識,建立協調配合的機制,探索切實可行的發展模式,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關鍵詞:馬邊;福來美麗鄉村;鄉村旅游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邊陲,曾經是小涼山彝區的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馬邊彝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助力馬邊彝族自治縣高質量脫貧的重要支撐之一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2019年底,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與馬邊彝族自治縣結緣,成立了馬邊福來中旅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福來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項目隨即開工建設。
“福來美麗鄉村”項目是馬邊彝族自治縣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中最大的一個項目。項目選址于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鎮福來村,總規劃面積1600余畝,首期454.95畝(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茶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核心區有227畝。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500萬元、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對口援助資金1500萬元。項目以茶產業為基礎,以彝、茶文化為主題,以優美的山地自然生態環境為依托,著力打造中國彝茶文化深度體驗地和鄉村休閑度假目的地,2020年底前已開始試運營。
一、馬邊彝族自治縣打造“福來美麗鄉村”具備的條件
(一)交通條件日益改善
目前,馬邊彝族自治縣距樂山市中心城區160多公里,車程約3.5小時;距成都市約300公里,車程約5小時。樂西高速、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建成通車后,從馬邊彝族自治縣到成都、樂山、眉山、雅安、西昌等城市的時間將大大縮短。福來村緊鄰國道348線(樂山至馬邊必經交通主干道),村口距2021年1月1日通車的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馬邊出口僅7公里,距樂西高速永樂光輝小鎮出口有11公里。從馬邊縣城到福來村鄉村旅游核心片區枇杷佬僅有15公里。
(二)資源稟賦條件優良
福來村資源稟賦獨特,具有五大資源。一是民居村落。福來村原生態民居村落保存完整,目前共有8棟(17戶),房屋占地面積約9畝。位于福來村六組的枇杷佬民居群修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距今已有八九十年的歷史,是馬邊縣境內目前規模最大、區域相對獨立、保留最完整的具有典型川南民居特色的木屋村落。二是茶葉茶藝。福來村現有300.3畝有機認證優質茶園,年產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等各類中高端茶葉5000多公斤。200多位村民能進行彝紅茶、彝黑茶的制作,100多位村民能現場表演具備觀賞性的茶葉制作工藝。三是自然美景。福來村的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屬紅色沙石地層區,云海、山谷、溪流等自然美景眾多,具有觀賞價值高的桃林、櫻花林近千畝,單面山、奇石資源、根雕資源等較為豐富。四是民俗風情。福來村常年居住著300多名彝族群眾,彝族風俗風情頗具特色,體現在勞作方式、高山生活、建筑特色、餐飲習俗、民族服飾、歌舞表演、節慶活動等諸多方面中。五是綠色產品。福來村的綠色農產品有高山蔬菜、桃子、李子、柑橘、櫻桃、梨子、跑山豬、林下雞以及循環養殖產品。
二、“福來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福來美麗鄉村”項目既是落實馬邊彝族自治縣“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戰略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依托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搶抓高速公路大交通貫通的機遇期,實現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福來美麗鄉村”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項目實施上還未形成共識
有的村干部認為“福來美麗鄉村”是縣上的項目和任務,福來村只需按要求配合完成即可,因此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有的村民沒有充分認識“福來美麗鄉村”建設對于未來本地鄉村產業發展、助民增收的重要性,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刻意阻礙項目推進。由于對項目實施未達成共建互利的高度共識,項目實施進展受到嚴重影響。
(二)項目實施單位配合度不高
福來村基礎配套設施亟需完善,可是有的實施工程部門不按照馬邊福來中旅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圍繞福來村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標準”進行施工,結果是已實施的工程不符合要求,浪費了大量資金。比如,按照安全飲水工程施工的要求,管道必須深埋80公分,并預留水質檢測口,但是工程施工組不按照既定要求施工,而是讓飲水管道滿山亂拉亂牽,既不美觀又不符合要求。
(三)具體實施方案尚未形成
目前,馬邊福來中旅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擬成立福來旅游合作社和福來勞務合作社便于開展規劃設計、用工委托、品牌包裝、營銷推介等活動,但是與福來村形成有效利益連接體的具體方案和措施還未形成。另外,“福來美麗鄉村”旅游產品的目標群體是中高端客戶,但是以現有條件要一步到位吸引中高端客戶群體并不現實。
(四)鄉村旅游人才嚴重匱乏
以現有條件從外地引進人才的難度非常大,而本地人員主要以當地農民為主。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管理、經營、銷售的意識單薄,難以支撐“福來美麗鄉村”項目的發展。
三、推進“福來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凝聚共建互利的共識
加強干部與干部、干部與群眾的溝通,樹立工作“一盤棋”的思想,讓村民認識到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重要性。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加強民風建設,弘揚傳統美德;開設農民夜校,讓村民在學習中增強市場化合作意識、服務意識和法治意識。
(二)建立協調配合的機制
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支持,成立福來美麗鄉村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對核心區內政府各部門實施的工程項目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理,提出明確的標準要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實行追責和懲戒制度,杜絕項目工程管理單位之間不協調、不配合的問題再次發生。
(三)探索切實可行的發展模式
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景區+農戶”等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辦好福來美麗鄉村旅游合作社。立足本地實際,采取核心景區帶動、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等方式,按照標準幫助一批農戶提供能滿足一般客戶群體需求的旅游產品,與福來村中高端旅游產品實現互相補充、互相支撐。
(四)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當前,福來美麗鄉村旅游框架基本形成,要加快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交流與引進,利用當地黨校、碧桂園職業技術學校等資源,重點開展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同時,通過選調旅游專業人才、聘任專家學者顧問、引進專業團隊等方式,著力打造一支福來村自己的集旅游設計策劃、創意營銷、宣傳包裝、教育服務等于一體的旅游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