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實 張彭生
[摘 要]審計學是一門內容抽象、教學困難、知識綜合性強的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方式可以對課程的理論及實踐知識進行具體項目分解,考核模式由“一張試卷定成績”轉變為“N+1”的“綜合全程考核”,強調了學習的過程性。在審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過程性考核方式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培養目標。
[關鍵詞]過程性考核;審計學;考核方案
1? ? ?審計學課程的特點
審計學是一門理論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財會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其中,理論性主要表現為課程理論體系抽象,概念晦澀且前后連貫,學生在生活中很難接觸審計工作,缺少審計經歷,較難理解。綜合性主要指課程內容覆蓋經濟學、管理學、會計、稅務以及信息技術等專業領域的核心知識,需要綜合運用多門課程進行審計分析。如果學生對各門課程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綜合能力欠缺,將很難學好審計學課程。實踐性主要表現在審計技術不斷更新且操作性強,而現下在校學生普遍存在實踐操作能力薄弱的問題[1]。
目前,許多教師基本采用“填鴨”式傳統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因“滿堂灌”的審計基礎理論與實際審計工作存在一定差距,且學生甚少接觸,所以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無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掌握筆者所在學校財管專業學生審計學課程的學習情況,筆者所在研究團隊針對該校2015級、2016級共43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369份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從不預習的同學有186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0.41%;課前花半小時進行預習的同學占比30.37%;花1小時進行課前預習的同學占比16.87%;僅有不到10位同學課前預習時間超過1小時。有211名同學課后從不復習,占比57.18%;每周有28.31%的同學花了半小時進行復習;10.04%的同學花1小時進行復習;每周花1小時以上復習的同學只有16人。從統計結果可知,大多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現象較多。但只靠上課和考試前學習審計學,學習質量堪憂、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2? ? ?審計學課程過程性考核方案設計
審計學教學目標對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一直以來被普遍認為是一門“難教、難學、難考”的課程。傳統的考核方法已不能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經過課題組試驗后一致認為,過程性考核方式非常適合審計學。
2.1? ?過程性考核方案設計要求
通過梳理文獻、問卷調查后發現,過程性考核方案設計應包含5個步驟:第一,將課程劃分成多個子項目;第二,確定各子項目的具體內容,明確相應的成績權重;第三,確定各個項目考核的手段和評分方式;第四,明確各項目的具體考核要求;第五,查缺補漏考核方案,如實記錄考核成績[2]。本文以審計學課程為例,展示審計學課程詳細的過程性考核方案。
2.2? ?審計學課程過程性考核的具體方案
審計學課程過程性考核的內容需兼顧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通常將整個課程分成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包括若干個子項目,按項目進行教學和過程性考核。考核分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比較多樣化。其中,線上主要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以任務點形式學習基礎理論,同時以文件、視頻、網絡鏈接等形式添加審計案例(如“瑞幸咖啡”事件的思考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章節結束后設置章節測試,學生需在完成學習任務后進行測試,以獲得積分。在線下,各小組需完成課前任務,在課堂上展示并總結小組學習成果,將成員參與配合程度、課堂展示效果等方面的考核成績按比例累積,即為小組及成員的線下過程性成績[3]。具體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 ? ?審計學課程過程性考核設計需要注意的事項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減少學生“平時不學無術、期末臨時抱佛腳”的應試現象,過程性考核方式應運而生。這種考核內容細致全面,重平時輕期末。但在具體實踐中需注意以下3點。第一,重視學生真實自學效果的評價。無論是小組互評、教師評價還是自評都不能準確評價真實自學的效果,所以教師還要借助超星學習通、雨課堂、微信或QQ等網絡平臺與學生加強聯系,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心理變化,對學習態度端正、認真的同學給予肯定,對相對落后的同學給予鼓勵。第二,在小組成果展示、案例匯報等活動中,具體分值的設置需全面準確。比如,案例匯報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案例匯報內容、PPT制作等方面給予成績評價,這個成績評價只是團隊總分,像組長協調分工、部分成員搜集整理資料等工作無法給予具體成績評價。第三,在線下過程性考核過程中,學生分數可能會出現遺漏現象。在課堂上,因教師需要組織教學活動,多由教師小助手記錄學生成績。當學生參與討論、回答問題、小組展示時,負責計分的小助手也需要聽課和參與課堂教學,避免遺漏個別同學的分數。
4? ? ?結 語
通過在審計學課程中引入過程性考核方式,考核模式由“一張試卷定成績”轉變為“N+1”的“綜合全程考核”,強調了學習的過程性。多樣的考核形式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但在實踐過程中,成績權重設置、成果展示評分等標準尚需斟酌,課程內容與考核形式的匹配程度有待提高,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靈活采用過程性考核方式,充分發揮過程性考核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兆東.審計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研究[J].財會通訊,2018(7):27-30.
[2]劉東皇,朱林,劉寧.高校《西方經濟學》過程性考核方案探究[J].產業與經濟論壇,2019(1):195-196.
[3]戚少麗.基于過程性考核構建審計課程多元評價體系[J].商業會計,2018(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