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勝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有的社會秩序受到沖擊,新的社會秩序正在建立。原先實行的養老金制度與現如今的社會發展已經不匹配,需要積極改革以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研究發現,原先的養老金制度在很多方面并不公平,不利于機關事業單位有效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養老金并軌政策的出臺和實施,能夠有效縮小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在養老金待遇方面的巨大差距,并進一步消除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之間的人才流動問題,促進社會公平。
[關鍵詞]養老金并軌;機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影響
0? ? ?引 言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養老金并軌改革之前,事業單位和企業實行的養老金制度是兩種不同的制度和標準,形成了養老金的雙軌制。在之前實行的養老金制度中,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比企業的養老金多,這種情況引發了很多企業單位人員的不滿,產生了福利待遇不公平的現象和養老金發放負擔重等問題。待遇上的不平等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企業人才向事業單位方向流失,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中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實行養老金并軌改革。
1? ? ?養老金并軌改革的主要內容
1.1? ?改革的范圍
養老金并軌改革適用于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編制內的工作人員,相當于原先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包含的全部人員。
1.2? ?改革了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養老金并軌改革實施后,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后可以按月領到基本養老金。并軌改革后,基本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的標準以當地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其中,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確定。
1.3? ?由機關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
養老金并軌改革要求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份額為該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比例是個人繳費工資的8%。
2? ? ?養老金并軌改革實施的問題
2.1? ?老齡化嚴重,財政發放困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醫療衛生健康問題,再加上國家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改革,實行大病醫療報銷等優惠政策,大批老年人去醫院就診,延長了老年人的壽命,我國已經出現老齡化趨勢。據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到2014年底,我國已經有超過2億的老年人口,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老年人口的增多使養老金的發放壓力越來越大,國家財政支出壓力不堪重負。因此,進行養老金并軌改革成為必然選擇,當然,在一段時間內,財政在養老金支出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壓力。
2.2? ?單位“中人”養老金發放情況復雜
養老金并軌改革從201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行,于此之前退休的職工稱為“老人”,養老金的發放仍然按照之前的制度實行;于此之后入職的職工稱為“新人”,養老金的發放按照改革后的制度實行,這兩部分人的養老金發放沒有爭議。但是入職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退休在2014年10月1日之后的“中人”養老金發放情況比較復雜。這部分人員包括并軌制度實施之前參加工作但并未參加養老金繳費的情況,也包括參加了養老金繳費的情況,如何界定這些人員的工作年限、如何安排養老金繳費等問題需要慎重考慮。
2.3? ?單位職工之間心理落差大
在養老金并軌改革之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職時不需要繳納任何養老保險費用,退休后由國家財政統一撥款發放養老金。但是養老金并軌改革之后,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都實行統一標準的養老金制度,由機關事業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每個月按比例繳納一定費用,然后退休后根據繳費年限和所繳納金額發放養老金。前后對比,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享受的養老金待遇差距較大,引起部分職工的心理落差,認為自己的個人利益受到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職工抵觸養老金并軌改革,不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2.4? ?地區差異大
我國當前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甚至有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過大,在制定養老金并軌改革措施時需要兼顧地區差異。我國東西部地區、南北地區之間都存在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推行養老金并軌改革時體現在各地區相關人員的滿意度評價上,養老金改革不能一刀切,需要考慮各地區實際情況。
3? ? ?養老金并軌改革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3.1? ?有利于機關事業單位合理分配人力資源
事業單位實行養老金并軌改革,有利于事業單位人才的更新換代及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對提高事業單位的競爭力具有促進作用。以教師行業為例,在編教職人員工資待遇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職稱、工齡以及崗位等,在學校等事業單位中,教師的工資待遇等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提高。但是這種情況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年齡大的教師精力不夠,如果他們在學校中的比例較高,那學校課程開設可能受到影響,學校資金運轉可能產生巨大壓力。相對來說,學校更愿意任用年富力強的教師而不是年紀比較大的教師。養老金并軌改革以后,達到退休條件的教師能夠辦理退休,學校有更多崗位空間提供給年輕有能力的教師,一方面減輕了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實現了教師隊伍的更新換代和年輕化,同時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一舉多得,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
3.2? ?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
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工資福利發放的實際情況中,工作人員的待遇與實際工作成果和貢獻掛鉤,工作成果和貢獻越大,得到的待遇越豐厚,這是企業對員工工作的尊重。而在事業單位中,福利待遇與工作效率等關系不大,導致做出更多貢獻的員工與貢獻較少的員工之間待遇差距不大,收入與貢獻不匹配,極大地打擊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養老金并軌改革以后,實現了按勞分配,貢獻與待遇相關聯,能夠有效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用。
3.3? ?有利于改善事業單位人員超編問題
在之前的事業單位中存在人員超編的現象。以學校為例,大部分學校教職工人員的實際需要比分配到的編制崗位更多,這種現象目前還客觀存在。相對于其他單位而言,事業單位福利比較優厚,收入比較穩定,養老金有保障等,對人才具有明顯的吸引力。而且部分事業單位進行招聘時往往會根據實際需要招聘超出編制的人員,造成嚴重的超編問題。此外,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相比,存在明顯的人浮于事的現象,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養老金并軌改革以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與企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采取統一的標準,處于相同的水平,能夠降低事業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促進就業公平。
4? ?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改革的實施路徑
4.1? ?適當提高職工退休年齡,減輕養老金發放壓力
基于當前社會發展趨勢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仍然居高不下,這給我國本就不寬裕的財政支出帶來了巨大壓力。目前,我國部分地區養老金發放存在困難。通過研究可知,西方國家首先步入老齡化社會,他們在減輕養老金發放壓力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部分西方國家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極大地減輕了養老金發放壓力。我國可以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適當提高退休年齡,使部分年齡比較大的職工發揮余熱,減輕養老金發放的壓力。
4.2? ?建立健全法律體系,保障養老金并軌改革有序進行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求。我國養老保險有關法律體系建設不完善,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在養老金并軌改革過程中凸顯了很多法律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我國法制建設和養老金制度完善。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加快《社會保險法》《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的完善工作,確保養老保險制度具有科學合理的法律依據,保障人民生活。
4.3? ?加大改革力度,盡快落實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
過去我國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實行不同的養老金制度,其中,企業職工養老金繳費率達到30%,替代金只達到40%左右。而機關事業單位中,退休人員能夠拿到退休前工資的90%左右,企業職工與事業單位職工存在巨大的養老金差距,不利于社會穩定發展。目前,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改革力度,盡快落實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促進社會公平,穩定社會秩序。
4.4? ?大力開發商業保險,形成多元化養老保障體系
目前,我國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職工退休后的養老保障形式單一,幾乎全部由國家設立的養老保險機構承擔,財政撥款的養老金發放壓力大。因此,國家應在當前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和慈善基金等,支持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職工購買商業保險,建立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體系。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緩解國家養老金發放的壓力,還能促進養老保險體系完善,實現多元化養老保障,使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都能獲得更好的養老保障。
5? ? ?結 語
社會經濟的發展伴隨著各方面制度的變革,其中,養老保險關系到所有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障,對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平產生深遠影響。目前,我國社會出現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養老金發放壓力過大,進行養老金并軌改革成為必然選擇。這次養老金并軌改革對養老保險制度提出了統一的標準,促進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和社會公平。雖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已受到國家和社會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養老保險制度將更加完善,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黃俊榮.養老金并軌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相關思考[J].財經界,2020(12):255.
[2]韓艷梨.養老金并軌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困境與思路[J].現代商貿工業,2019(20):151.
[3]曹學勇.試論當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河北企業,2020(2):69-70.
[4]紀培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改革研究[J].財訊,2017(1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