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當今時代,互聯網大數據概念,已被社會大眾廣泛接受,并且成為當今IT行業的熱門議題。大數據已成為繼物聯網和云計算之后,又一核心技術,同時它也是物聯網與云計算的核心要素,對社會經濟建設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新聞的生產機制深受影響。互聯網新聞僅經過了短短數年的發展時間,就獲得了大量新聞受眾,成為人民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其發展速度、規模,都遠遠超過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由此可見,互聯網、大數據對經濟新聞發展的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所以必須重視大數據在經濟新聞生產機制中的重要作用,正視大數據對經濟新聞產生的影響,它既給經濟新聞帶來了豐富的內容,同時也促進經濟新聞的生產方式不斷發生改變。基于此,新聞從業者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對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生產機制“變”與“不變”進行深入思考,探究經濟新聞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傳承與創新,為經濟新聞獲得新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思路。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生產機制的“變”
數據是經濟新聞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煤體時代,資源都是進行經濟新聞生產的關鍵。獲得資源的主要途徑,一般是通過實踐調查或采訪,了解新聞發生的具體情境,并對新聞事件進行判斷、分析。在進行調查采訪的過程中,數據能夠起到重要的鋪助作用,能夠對事件進行更詳細、客觀闡述,從而有效提高經濟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能夠讓廣大受眾通過經濟新聞,充分了解相關信息,滿足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
當前,大數據已在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同時,社會經濟發展建設過程中,時時刻刻部能產生新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都為經濟新聞的生產提供重要的信息來源。特別是金融行業的新聞報道,作為經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金融新聞報道也是經濟領域與大數據、互聯網相融合的集中體現,金融用戶產生的大量數據信息,為經濟新聞生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源。基于金融行業在經濟領域中占據的重要地位,金融數據也是經濟新聞資源中最為重要的,對經濟新聞生產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經濟新聞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將各種各樣的數據進行聚合共享,還要對其進行深入挖掘。通過系統的采集、觀察以及分析統計等工作,充分挖掘數據背后的真相,揭示數據信息所代表的意義,從而使某個事件能夠清晰地展示在社會大眾面前,讓廣大經濟新聞受眾能夠充分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也讓經濟新聞的結論更具可靠性和說服力。
當前,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熟完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現代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也為數據傳播提供了便利,這些數據,都會成為生產經濟新聞的重要資源。由此可見,進入大數據時代,對于經濟新聞生產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使經濟新聞生產機制的運行效率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大數據背景突出了經濟新聞生產的預測作用
當今社會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的經濟新聞更側重于信息傳播功能,即主要是對已發生的事件進行客觀報道。但在大數據背景下,隨著各種數據信息越來越豐富,經濟新聞資源數量越來越充足,通過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能夠使人們更透徹地了解數據信息所代表的含義,進而使經濟新聞具備了顯著的預測和前瞻性特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生產經濟新聞的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經濟新聞的預測功能。而這一功能的有效實現,使得經濟新聞在大數據環境下,能夠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對于經濟新聞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經濟新聞具有了一定的預測性功能,但不能將經濟新聞記者與經濟領域中的專業經濟分析師混為一談。經濟新聞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仍是對客觀事實進行報道,因此其預測功能是較為有限的,更無法對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給予準確的預測。記者報道披露的各種經濟事件,本身就對經濟的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因此可以通過經濟新聞,對經濟發展的主導趨勢進行一定程度的揭示,甚至經濟新聞媒體本身也會對經濟活動的主體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經濟發展的主導趨勢。所以,必須對經濟新聞的性質和功能形成正確的認識,明確經濟新聞的功能,才能夠透徹了解大數據背景對經濟新聞生產機制帶來的改變,從而有效促進經濟新聞生產機制的不斷完善,使經濟新聞在新時代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受眾對經濟新聞的主動選擇性日益明顯
首先,在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的受眾更重視其實用性,而且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受眾對于經濟新聞具有更強的自主選擇性。因此,在當今媒體環境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受眾在選擇經濟新聞時往往是從實際需求出發選擇經濟新聞,而不是憑借興趣選擇經濟新聞。這是由于經濟水平和信息技術都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善,從而使受眾對經濟新聞的選擇方向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特別是受眾對于媒介的使用習慣,已與過去有了很大不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更重視信息的實用性,僅憑“眼球”經濟,已很難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自然無法有效吸引受眾。
其次,受眾對于經濟新聞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轉型不斷深化,社會階層也隨之不斷分化。各個利益群體不斷細分,形成的利益群體種類越來越多。不同的利益群體,其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對經濟新聞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而且,隨著社會利益群體的高度細分,使得受眾對于經濟新聞的需求類別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當今社會,經濟新聞受眾的需求正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受眾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經濟新聞時,就會鮮明地表現出對經濟新聞需求的個性化和針對性特點。基于受眾對經濟新聞的個性化需求發展趨勢,傳統的經濟新聞生產模式已無法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生產機制必須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改進和創新,依據用戶需求及個性化特點生產新聞,對受眾群體進行細分,從而根據每個受眾群眾的實際需求來生產新聞,充分突出經濟新聞的個性化特點,提高經濟新聞的個性化價值和個性化服務質量,從而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滿足用戶的新聞需求。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
經濟新聞生產機制的“不變”
對真相和公共價值的追求沒有改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因此,經濟新聞要在新經濟環境下獲得發展,必須始終獲得信息優勢,增強經濟新聞的實效性價值。除此之外,在生產制作經濟新聞中,必須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這是經濟新聞的核心價值所在。必須對各種虛假、欺詐信息做好鑒別,更要深入分析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出數據信息背后的本質內涵,從而對事實真相進行全面、客觀的披露,讓公眾能夠充分了解真相,也能夠有效提高經濟新聞的公信力。同時,這對進一步提高經濟新聞的信息實效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總而言之,這些措施是現代經濟新聞發展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對經濟新聞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在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還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功能,進一步強化經濟新聞對真相以及公共價值的追求,提高經濟新聞的地位和價值,從而有效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保護公眾的財產安全。
基于大數據背景,經濟新聞報道承擔著更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對于這一點,經濟新聞記者必須對其形成正確的認識并勇于擔當相應的職責,為弱勢群體發聲,這是媒體行業以及媒體人的初衷。無論是在傳統經濟新聞模式中,還是在大數據背景下經過創新的經濟新聞生產機制中,這一點都沒有發生改變。這既是媒體人良好的職業操守的體現,同時也是經濟新聞領域發展應擔負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大數據技術在經濟新聞生產機制中的有效應用,經濟新聞的傳播速度、傳播范圍以及傳播影響力都遠遠大于傳統經濟新聞,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新聞能夠履行其社會責任,對社會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記者必須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不被利益所誘惑,勇于曝光企業的違規行業,為受眾呈現新聞事件最真實的一面,為維護經濟的正常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客觀、準確、全面的報道理念沒有改變
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借助網絡平臺得以快速且廣泛地傳播,為公眾獲得數據信息提供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信息的網終化發展,對傳統經濟新聞價值體系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一方面是傳統媒體的受眾大幅減少,使一些傳統媒體經濟新聞報道失去了優勢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加劇了行業競爭。經濟新聞的生產,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如金融知識、經濟常識等等。在傳統模式下,經濟新聞媒體進行商業報道時,首先要大量收集資料,然后還要對其進行分析和整理,這就使得傳統經濟新聞媒體在進行經濟新聞報道時,由于時效性、單一性等局限性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而大數據技術在經濟新聞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使得傳統經濟新聞生產機制的被動狀態進一步加劇。從經濟新聞生產機制來看,在該行業中,互聯網煤體企業比傳統實體企業更具技術上的優勢,更容易獲得獨家經濟新聞線索。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互聯網企業一旦失去技術領先優勢,也更容易被行業淘汰。但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在其運用經濟新聞生產機制進行經濟新聞報道時,都可以發現其報道應遵循客觀性、準確性、全面性、公開性的理念并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
在大數據背景下,各個經濟新聞媒體仍秉承著傳統的經濟新聞報道實事求是的理念進行經濟新聞報道工作。在經濟新聞報道中,其指導思想是市場經濟理念,其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一切市場經濟行為,既包括國家經濟政策,也包括個人或企業的經濟行為。基于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這一大背景,在進行經濟新聞報道時,必須對大眾起到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讓社會大眾能夠充分了解市場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并站在市場經濟的角度,運用相關觀點和理念去思考、解決各種經濟問題。這是經濟新聞報道應遵循的基本理念。除此之外,經濟新聞報道不僅要對事件當事雙方進行采訪,及時與相關群體進行溝通,了解相關群體的觀點和看法,更重要的是,經濟新聞必須站在第三者視角,對事實真相進行客觀還原,讓受眾了解新聞事件的真相。在微觀角度對違規經濟行為進行揭露,這是經濟新聞的基本職能,也是經濟新聞得以存在的重要意義。大數據背景使經濟新聞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但其經濟新聞報道實事求是的理念始終不變。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經濟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生產機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和影響。基于實際情況,經濟新聞媒體要獲得新的發展,必須積極推進全媒體轉型進程,加強全媒體轉型建設工作,全面考慮受眾對經濟新聞的實際需求,立足自身,充分利用大數據處理方式方法,不斷完善經濟新聞生產機制。大數據為經濟新聞數據庫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資源,而借助信息平臺,能夠讓經濟新聞媒體與受眾進行良好互動,這對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大數據技術在經濟新聞生產機制中的有效應用,有利用進一步完善經濟新聞傳播方式,優化其盈利模式,從而使其在信息時代中,煥發新的生命力,獲得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南瑞琴.“大數據”背景下經濟新聞生產機制的“變”與“不變”[J].新聞知識,2014(01):3-5.
[2]龍友情.增強經濟報道可讀性策略分析[J].中國報業,2021(23):118-119.D○L:10.13854/j.cmki.cni.2021.23.050.
[3]劉金明.經濟報道中數據新聞的應用研究[J].新聞傳播,2021(15):65-66.
[4]王紫聞.試論自媒體新聞傳播真實性在經濟發展中的應用[J].新聞前哨,2021(06):48-49.
(作者單位:新疆日報社經濟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