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磊
摘要 河湟谷地在西北地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糧食產量事關西北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社會發展越進步,糧食單產會隨之提升,但是在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糧食單產將會達成一個穩定的狀態,這時耕地面積大小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因此,加大對河湟谷地耕地的保護,有利于穩定河湟谷地的糧食產量。基于此,主要從湟源縣的耕地狀況、耕地(糧食種植)利用率、耕地保護等方面分析了河湟谷地存在的、潛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其中的原因,為高效利用河湟谷地提供參考。
關鍵詞 河湟谷地;湟源;耕地;糧食
中圖分類號:F323.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2–0094–02
河湟谷地地處我國西北地區,主要部分都位于青海省東部地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發源地之一,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文明遺址,是青海省的主要農業發展地帶[1]。河湟谷地流經湟水、黃河兩條大河,主要流經區域為湟源縣、西寧市(包括原來的湟中縣2020年撤縣設區)、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地理位置都位于在青海省日月山的東面。
河湟地區主要的地形有山地、丘陵,都屬于青藏高原[2]。河湟谷地的氣候偏冷,且冬季長、夏季短,因此,河湟地區的糧食作物大都為一年一熟[3]。湟源縣是河湟谷地十分重要的一個地區,也是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自古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有“海藏咽喉”之稱。主要對該縣展開深入的實地調研,參考分析河湟谷地的耕地現狀。
1 河湟谷地的耕地狀況
主要以湟源縣耕地的具體狀況為河湟谷地耕地現狀代表。湟源縣的行政面積約1 545 km2,下轄9個鄉鎮,農村人口約11萬人,永久基本農田為15 160 hm2(數據來源于湟源縣統計部門及自然資源部門)。湟源縣2016年耕地面積為21 119.27 hm2,其中水澆地6 800.27 hm2、旱地1 431.88 hm2,糧食總產量41 549 t;2017年全縣耕地面積為21 119.27 hm2,其中水澆地6 800.32 hm2、旱地1 431.88 hm2,糧食總產量41 626.8 t,增長0.19%;2018年全縣耕地面積20 851.93 hm2,其中水澆地6 645.16 hm2、旱地947.12 hm2,糧食總產量19 520 t,下降55.07%;2019年全縣耕地面積20 430.82 hm2,其中水澆地6 291.83 hm2、旱地14 206.77 hm2,糧食總產量21 597 t,增長10.64%;2020年全縣耕地面積為20 149.66 hm2(數據來源于湟源縣統計部門及自然資源部門)。
2 調研內容
2.1 河湟谷地種植糧食的利用效率
此次對耕地進行調研的主目的是確保糧食安全,在糧食安全的定義上只是限于數量上的安全,對質量和種類暫不詳談,僅討論種植糧食的利用效率。湟源縣于2016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5 653.33 hm2,增長0.8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 600 hm2,同比增長2.06%。2017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6 760 hm2,增長7.07%。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 466.67 hm2,同比下降2.02%。2018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7 493.33 hm2,增長5.5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 640 hm2,同比增長6.18%。2019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8 473.33 hm2,增長5.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 106.67 hm2,同比增長7.03%。
對湟源縣的糧食耕地利用率采取種植糧食作物面積比上全縣耕地面積并用百分比表示,湟源縣2016年糧食耕地利用率為31.25%,2017年糧食耕地利用率為30.62%,2018年糧食耕地利用率為31.84%,2019年糧食耕地利用率為34.78%。總體分析后發現,糧食的耕種率不高,糧食種植面積不足耕地總面積的一半。但從全縣永久基本農田的總數來看,農作物的播種率還是高于永久基本農田的數量。
2.2 河湟谷地耕地保護的有效性
對河湟谷地保護的有效性主要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闡釋:一是從耕地具體數據上的變化和每年政府發布的政策數量上進行表示;二是從具體實施的政策是否取得有效成果上來進行討論。
從耕地數量上來看,湟源縣2016年全縣耕地面積21 119.27 hm2,宅基地面積為2 124.53 hm2;2017年全縣耕地面積21 119.27 hm2,與上一年比,面積保持穩定,宅基地面積為2 134.54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宅基地面積增加10.01 hm2;2018年全縣耕地面積20 851.93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耕地面積減少267.34 hm2,宅基地面積為2 143.18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宅基地面積增加8.64 hm2;2019年全縣耕地面積20 430.82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耕地面積減少421.11 hm2,宅基地面積為1 441.27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宅基地面積減少701.91 hm2;2020年全縣耕地面積為20 149.66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耕地面積減少281.16 hm2,宅基地面積為1 341.91 hm2,與上一年相比,其宅基地面積減少99.36 hm2。總體來看,2016—2020年,湟源縣耕地減少969.61 hm2,減少了4.6%;農村宅基地面積減少了782.62 hm2,下降百分之36.8%。
從湟源縣當地政府近4年出臺關于糧食與耕地相關的政策數量來看,2017—2020年,由湟源縣人民政府官網公開出臺的農業政策僅有2019年的《措施》一項。青海省農村農業廳2019年共出臺24項文件,2020年出臺14項文件。其中,湟源縣2020年有8例農業事例和2019年有6例農業事例被宣傳在湟源縣人民政府官網,青海省政府的官網中對湟源縣農業發展的宣傳并不很多,遠遠低于其他州縣的優秀典型。從以上調查結果發現,湟源縣耕地數量在下降,農村宅基地面積也有所減少,農業保護效果并非理想。
通過對湟源縣耕地狀況以及耕地(糧食種植)的利用率、耕地保護的3個方面調查發現,湟源縣的行政區劃面積雖然遠遠小于整個河湟谷地的行政區劃面積,但湟源縣卻屬于河湟地區既非特別富饒又非特別貧困的縣區,屬于很普通的縣區,能夠代表整個河湟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因此,河湟谷地的整體耕地現狀和湟源縣的耕地發展狀況基本一致。
3 存在的問題
3.1 土地閑置撂荒
河湟谷地存在土地閑置的情況。湟源縣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農村宅基地面積也在逐年減少,而農村宅基地因其本身大部分都是耕地,被民眾開發住宅而成為農村宅基地,現在農村宅基地減少了近40%的面積,而耕地非但沒有增大面積,反而減少約5%。說明農村宅基地減少了,沒有被利用起來,反而卻被閑置了下來。
3.2 耕地缺乏保護
河湟谷地的耕地缺乏有效的保護。湟源縣耕地面積處于每年減少的狀況,前文中已經提到湟源縣5年之間耕地面積減少了5%,這說明當地政府在耕地保護上存在一定過失,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未盡到應有的義務。
3.3 非糧作物過多
河湟谷地的糧食種植面積不高。湟源縣一方面,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且存在一部分耕地未被利用起來;另一方面,雖然糧食的產量逐年增高,但是非糧作物的種植面積遠高于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社會發展越進步,糧食單產會隨之提升,但是在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其糧食單產將會達成一個穩定的狀態,這時耕地面積大小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
4 原因分析
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對河湟谷地耕地的閑置、撂荒有一定影響[4]。從宅基地面積來看,湟源縣近5年來的宅基地面積迅速減少,說明農村自建房大量縮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青海省實施了“農民上樓工程”,將農民搬遷進樓房中居住,并將原先的宅基地的住房拆除,因此這就更加使得城鎮化的進展速度加快,而農村中的宅基地拆除之后,出現大量的閑置空地,當地農民也未將其利用起來,從而使得這些本身可以用作耕地的土地就被閑置了下來。同時,城鎮化進程對河湟谷地耕地面積的減少同樣有著一定影響,隨著湟源縣社會發展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高樓以及工廠的出現,對耕地的面積不斷地進行擠占,造成原來城區附近的耕地面積銳減[5]。
國家退耕還林等政策一方面對河湟谷地耕地面積減少有一定影響。青海省自古就有遷移百姓開荒的傳統,因此在建國后又進行了3次較大規模的移民,由于那個歷史時代的社會發展的限制,因此在開荒中缺乏科學引導,開墾了大量土地,退耕還林的耕地很大一部分都來源于此。另一方面,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由于后期保護不到位,造成一定數量的河湟谷地土地閑置撂荒。
當地農戶并非都是對大面積的耕地集中退耕還林,很多農戶都是各家各戶采取分散的方式退耕還林,因此這就會造成在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后,同時農村中的大量勞動外出打工,多種因素造成民眾在管理保護樹苗上存在一定難度,同時加上一些田鼠、野兔對這些新生植被的侵害,并且由于河湟谷地本身的氣候條件遠不如內地適宜,因而使得剛剛完成退耕還林工程所種植的樹苗成活率不高,逐漸成為撂荒的土地[6]。
河湟谷地種植糧食作物收入不高,導致非糧作物種植面積擴張。雖然政府對農民種植糧食作物都有補貼,但糧食作物的價格由國家物價局規定,有時候會出現收成不好或自然災害,這些都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因此,將糧食作物改種為經濟作物以提升其經濟價值。但是種地所能夠得到的收入遠遠低于農民外出打工所獲得的工資,而當地政府也未能及時出臺有效提高農民發展農業所獲取的收入,農村中的青壯勞動力見到他人從外地打工獲利頗多,從而放棄種植糧食而進城謀生,使得耕地缺乏精耕細作,逐漸淪為荒地[7]。
5 結束語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于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相關部門要嚴防死守耕地紅線。河湟谷地在西北地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糧食的產量事關西北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相關部門需加大對河湟谷地耕地的保護,嚴格把控房地產市場的擴建以及農用地轉換為建設用地[8];控制河湟谷地耕地非糧作物種植面積;加大對河湟谷地農民種植糧食的補貼,鼓勵農民多種糧食,增加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制定與當地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法規與條例來保護耕地;加快河湟谷地高標準建設農田速度,增強對河湟谷地耕地的保護[9]。
參考文獻
[1] 葛志強.青海省經濟史[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6.
[2] 萬方,鄧清海,劉莉,等.1990—2018年河湟谷地耕地的時空演變[J].水土保持通報,2021,41(3):275-282.
[3] 張忠孝.青海地理[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314-317.
[4] 徐李璐邑.城鎮化進程中的糧食安全問題:一個研究綜述[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0,41(4):557-567.
[5] 于昊辰,曾思燕,王慶賓,等.多情景模擬下新時代中國耕地保護底線預測[J].資源科學,2021,43(6):1222-1233.
[6] 趙富昌,周強.河湟谷地農戶參與退耕還林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J].青海環境,2020,30(4):191-195.
[7] 陳兵,烏靜,王偉龍.新型城鎮化、城鄉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及區域差異[J].商業經濟研究,2021(18):42-45.
[8] 程孔平.耕地保護面臨的新問題與對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6):323-324.
[9] 譚海斌,鄧茹今.對廣西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的思考[J].南方國土資源,2021 (5):48-51.
責任編輯:黃艷飛
Investig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Status in Hehuang Valley
YANG Xin-lei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 Hehuang valle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grain yield is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northwest China. The more social development progress, grain yield per mu will increase, but after th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level, grain yield per mu will reach a stable state, th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size of arable land is reflected.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Hehuang valley is beneficial to stabilize the grain yield. Based on this,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Hehuang valley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ed land status, utilization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grain planting) and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Huangyuan County, and the reasons are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Hehuang valley.
Key words Hehuang valley; Huangyuan; Arable land; G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