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偉
(北京懷柔醫院 101401)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然而在該種形勢之下,健康觀念并未貫徹落實,導致人們的生活方式欠缺健康性,像是對于口腔健康等方面的意識不足,另外也是近些年來臨床中老年人慢性牙周炎發病率逐步攀升[1]。牙周炎主要是因為局部因素的影響之下,導致牙周組織所出現的慢性炎癥,且病情進展很慢,中老年人是常見的發病群體[2]。
由于牙周炎病患的早期癥狀不顯著,且易忽視,在疾病不斷加重的情況之下,會展現為緩慢加重的情況。誘發慢性牙周炎的因素主要為大量聚集菌斑,且無法通過漱口、水沖洗的方式來沖干凈。假使慢性牙周炎病患并未得到及時的干預治療,那么炎癥也在逐步擴散,在嚴重的情況之下還會延伸到牙周膜、牙骨質,最終引發牙齒脫落,從而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由于慢性牙周炎的影響因素諸多,且發病機制不明確,所以當下臨床并未出現特異性治療方案。運用行之有效的干預對策來顯著改善病患的臨床癥狀,加大預后尤為關鍵[3]。本文以北京懷柔醫院在2018 年1 月~12 月所收治的100例典型慢性牙周炎患者來當做此次研究的對象,來集中探討分析中老年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系統治療的臨床研究,并作出如下簡述。
北京懷柔醫院2018 年1 月~12 月診治的100 例典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為臨床病例,所選擇的病例都需要符合本研究的條件,達到疾病的診療標準,患者本人意識要清晰,可以準確地配合全部診療的工作。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年齡35~65 歲;病程時間:基本都在3~15 個月,平均病程時間為(8.35±1.35)個月;嚴重程度分級:33 例重度,56 例中度,11例輕度。此次研究與倫理要求相符,通過了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2016-研第033-02),所有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為:①Florida 探針探診全口牙唇(頰)側及舌(腭)側正中、近中鄰面、遠中鄰面共6 個位點,平均CAL>3mm;②無嚴重系統性疾病;③無吸煙史;④近1 個月無抗生素用藥史;⑤近6 個月無牙周治療史;⑥口內余留牙不少于20顆。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者;②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婦女;③有交流障礙者。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來統一進行臨床常規化牙周檢查,對其行牙周基礎治療,包括全口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口腔衛生宣教等。
①對觀察組患者舌正中、遠中頰、頰正中、近中頰4 個位點的齦溝出血指數(SBI)、臨床附著喪失水平(AL)和牙周探診深度(PD)進行檢測記錄;
②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受試對象肘靜脈血樣5ml,行常規離心,并吸取上層血清,將其于無菌EP 管中低溫保存。使用Whatman 濾紙條,將其插入取樣點牙周袋底,取得齦溝液樣本。在口腔4 個位點中各選取一個牙周袋最深位點,并在同一個EP 管中對4 張濾紙條進行稱重,取前后差值即為齦溝液重量。
取PBS 液500μl 將其加入內置齦溝液濾紙條的EP 管中,常規離心并抽取上清液。按照三明治酶聯免疫吸附法要求對樣本中的hs-CRP,IL-6 和TNF-α 水平進行測定。
使用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牙周系統治療6 個月后,PD、CAL 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TM 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其中輕、中、重度位點治療后各項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 個月和6 個月之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1、2)。結果顯示,牙周系統治療對成人慢性牙周炎有較顯著且穩定的療效,在治療后1~6 個月,療效比較穩定。
牙周病不僅導致局部牙齒喪失,損害口腔咀嚼功能系統,還關系到全身健康;齲齒喪失的是患者單顆牙齒,而牙周病喪失的是一組牙齒甚至是全口牙齒。90%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牙周方面的疾患,但由于該病情進展緩慢,早期僅表現為刷牙或咬硬物出血,多數無明顯不適癥狀,所以往往都采取不在乎的態度,任其發展,而發現松動時多是牙周病晚期[4]。現如今很多人對洗牙還存有疑慮,有些不正規的診所或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洗牙可能會導致牙齒的損傷,齦下牙石去不干凈可能還會加重牙周病的癥狀,消毒不徹底可能還會傳染疾病[5]。

表1 牙周系統治療前后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表2 牙周系統治療前后患者TM 變化(顆)
引發牙周炎的原因有很多,像是口腔衛生習慣不良、用牙過度與口腔衛生意識淡薄等等,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牙周炎出現的概率也會變大,病情也愈發嚴重,最終會演化成為慢性牙周炎,會嚴重影響到病患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與日常化生活。當下,慢性牙周炎的臨床治療,是通過積極維護口腔生態系統來去除牙菌斑。臨床之上結合慢性牙周炎的疾病特征,來選擇手術治療方案(比如跟面平整手、傳統機械潔治方案等)和與非手術治療方案為主[6-7]。臨床之上近些年來,在牙周系統治療方式逐步發展的進程之中,慢性牙周炎病患也有了科學合理化的臨床治療方案。牙周系統治療方式主要涵蓋牙周基礎治療、牙周手術治療和牙周支持治療[8]。在本次研究工作之中,來為10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常規化基礎治療之上來進行牙周系統治療方式,以強化病患治療之前的口腔情況來進行評估,依照結果來構建科學合理性、個性化維護干預方式,來更好的協助并改善病患的口腔衛生,并指導病患將良好的習慣養成,以此來進一步控制住疾病,最終來在最大限度之上來提升臨床治療成效[9]。
社區是很多患者首診的第一站,因此我們提出針對社區醫生進行本項目的培訓及推廣,使社區醫生掌握牙周病早發現、早診療的原則,切實發揮基層醫生的作用,保留有價值的松動牙,盡可能保存更多的天然牙,加強遠郊區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識及宣教力度,幫助患者減少不必要的義齒修復,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節約資源,提供更加科學、適宜、經濟、有效的診療服務,提高中老年人群牙周病患者的生活質量[10]。上述研究的結果可以得知:(1)在治療之后的1、3、6 個月,位點數都比治療之前低,在接受治療之后的1、3、6 個月的PD 都比治療之前低,在接受治療之后的1、3、6 個月的CAL 都比治療之前低,在接受治療之后的1、3、6 個月的BOP 陽性位點數都比治療之前低;(2)在接受治療之后的1、3、6 個月的TM 改善程度比治療前高出很多。該結果可以得知,應用牙周系統治療方案,可以直接性的改善病患的牙周情況,由此來顯著提升病患的治療,滿意度。
以上表明慢性牙周炎會引起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易導致多種相關疾病的出現,通過對患者實施牙周基礎治療,可有效去除牙周局部感染因素,促進機體炎癥狀態的改善,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