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遠紅
電視等主流媒體因權威性與公信力強,目前依然是人民群眾反映訴求的主要對象。幫忙類節目由于直接以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為工作重點,因而被老百姓所關注。然而,許多地方電視臺的幫忙類節目,無論是內容還是形態,在運作多年后均形成了一種程式化和模式化的套路,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本文將以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幫忙三人行》為例,從題材的延伸、平臺的拓展和傳播的實效三個層面,論述電視幫忙類節目進行轉型與創新的路徑。
在網絡時代,幫忙類節目的題材選擇既要考慮普遍性,又要不斷滿足各階層受眾的個性化需要。把民生新聞報道納入其中是電視幫忙類節目延伸題材的有效路徑。當前,民生新聞的內涵在不斷豐富、外延在相應拓展,報道形態在繼續創新。把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難事和煩心事當作民生新聞來報道,引起各級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的重視,能進一步增強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也是加快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項現實舉措。把生活服務與情感調解、法律維權等題材放進電視幫忙類節目之中,可拓展幫忙范圍,優化節目結構,豐富幫忙內容,吸引更多受眾。
拉斯韋爾認為,媒介有協調關系的功能。電視幫忙類節目可以發揮好這個功能。地方電視臺幫忙類節目的題材因地域特色明顯,具有很強的人文關懷色彩,轉型和創新的空間很大。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幫忙三人行》作為一檔電視民生類新聞節目,創辦于2007年,每周5期,每期時長10分鐘。平時圍繞民生話題,突出“大家的忙大家一起幫”的理念,以“百姓反映、記者牽線、合力解決”為特色,開播以來做到了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所謂解困新聞,是指致力于解決問題而非只是發現問題的新聞報道。近年來,西方一些媒體正在嘗試解困新聞報道。此類報道更多地聚焦民生領域題材,在揭示問題的基礎上側重于探索解決方案。實際上,電視幫忙類節目中的許多報道都可以稱之為解困新聞。美國自由作者大衛·伯恩斯坦在《紐約時報》以及斯科爾世界論壇等網站撰寫文章,告訴大眾為何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解困新聞,試圖改變傳統媒體對新聞報道的認識。伯恩斯坦在倡導解困新聞的同時又提出了另一個相關聯的概念——社會企業家,認為社會企業家的目的不僅是盈利,他們多為社會公益組織的發起者和運營者,在教育、扶貧、助殘、醫療保健等領域謀求革新與改善,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與美好①。
在現實社會中,經常會發生職能部門與公眾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等情況,導致公眾的利益訴求沒有得到及時回應。這時候,公眾會求助媒體,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督促有關部門解決問題。因此,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內容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有深度和力度,努力以專題報道的形式呈現?!稁兔θ诵小返霓D型方向就是通過重構節目內容的生產鏈,在增加原創內容的同時對題材進行延伸。除了幫忙,也進行適當的輿論監督。電視幫忙類節目的題材選擇要講究典型性,重點應放在老百姓的利益訴求和解決實際困難上,以達到“為百姓解難、為政府分憂”的目的。
融媒體語境下,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傳播平臺也要相應拓展,線索收集渠道可以由線下發展到線上。隨著微信、微博的普及,記者接受幫忙信息不能只依靠熱線電話,還要通過網絡和移動平臺聯合發力?,F在,《幫忙三人行》節目已在“嵊州新聞”微信公眾號與“愛嵊州”APP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推送,用戶關注度越來越高,收到的受眾求助信息也明顯增多。同時,由于許多用戶也參與到幫忙隊伍之中,由媒體一家的幫忙發展為網友大家幫,極大地調動了幫忙的社會資源。
例如,嵊州市有位叫趙松源的臍橙種植戶,他的七八十畝臍橙去年長勢良好,產量達到15萬斤,他原本打算把臍橙掛在樹上慢慢賣,但氣溫突降,臍橙有可能被凍壞,于是他請了三十多人采摘成熟的臍橙。然而,大量采摘下來的臍橙卻沒人買?!稁兔θ诵小酚浾吡私獾竭@個情況后,馬上采制了題為《寒潮來襲果農搶收兩萬家臍橙待售》的報道,在電視頻道播出的同時向“嵊州新聞”微信公眾號與“愛嵊州”APP同步推送,經廣大用戶及時轉發,很快趙松源的臍橙就銷售一空。
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傳播平臺和渠道向線上拓展后,變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和多向互動傳播,有效調動了全網力量促成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通過分眾化傳播的途徑達到精準傳播的目的。這是由于傳者可以借助機器和算法技術對用戶需求、內容匹配等進行精確計算,從而有針對性地推送相關信息,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結合線上、線下的影響力把幫忙落到實處。
電視幫忙類節目有時還會幫助受助者尋找幫過忙的愛心人士。2020年12月14日,嵊州市下起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有位姚大爺冒著大雪專程趕到《幫忙三人行》節目組,請求記者幫他尋找一群好心人。姚大爺是嵊州市金庭鎮晉溪村人,75歲。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記者走訪發現,20年前,他的兒子在工作中不幸從高處摔下,導致高位骨損傷,造成終身殘疾。因為沒有簽勞動合同,醫療費得不到報銷,為此家里欠了一屁股債。就在這時,當地殘聯給他兒子落實了救助政策,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問題。最讓姚大爺感動的是2020年12月13日,有二十多位愛心人士上門送來了愛心物資,圍著父子倆噓寒問暖,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好心人走了之后,姚大爺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對記者說:“我并不是要媒體給我幫忙,我是要讓你們幫助尋找這些幫助過我的人,謝謝他們?!?/p>
對此,《幫忙三人行》在電視頻道及時播出《愛心團隊上門慰問七旬老人急尋好心人》(上篇)的同時,把主要內容放在新媒體矩陣進行了推送。最終在線上和線下產生了廣泛影響,許多網民紛紛打電話給節目組提供線索。經過記者的深入采訪,《幫忙三人行》又播發了《愛心團隊上門慰問七旬老人急尋好心人》(下篇),向公眾公布了姚大爺要尋找的好心人主要來自嵊州市愛心剡源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叫張玉霞。這件事雖然很平常,但經過網絡平臺的擴散,影響非常大,不但嵊州市愛心剡源志愿服務隊表示要和姚大爺一家結對,建立長期的幫扶關系,社會上的許多好心人也都開始尋找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使愛心擴散到了整個城市。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傳播平臺拓展到線上后,能吸引更多的網民利用社交媒體關注民生領域的公共問題,增強人們的公共意識,使社會更加和諧。
記者既是媒體人,更是社會人。無論是媒體人還是社會人,記者都應該是一個有認知、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有好惡的人,既要履行好報道新聞、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的職責,又要發揮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②。媒體的功能是傳播信息和引導輿論,既不能行使法院的職能,也不能取代各職能部門,更不能成為仲裁機構。因此在幫忙過程中,記者的角色定位要準確,重點應該是通過信息的溝通促進問題解決。而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實際傳播效果,就是看媒體介入后問題解決的程度與結果如何。這是由于電視幫忙類節目的傳播實效主要體現在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方面。
《幫忙三人行》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市民熱線的投訴等問題著手,重點關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幫助解決鄰里糾紛、拖欠工資、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同時還與愛心團隊一起關注、幫扶困難家庭,為他們送去溫暖,對部分貧苦家庭送技術、送生產資料,進行造血式扶貧,幫助貧困戶勞動致富。此外,也經常傳播一些最新的生活服務資訊,如2020年以來,針對疫情防控,及時播報了大量的健康知識。

在電視幫忙類節目中,主持人作為目擊者和參與者,能直接與受眾進行人際交流,讓受眾追隨事件發展變化的整個過程,拉近事件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受眾身臨其境,使他們能感受到一種與問題解決過程同步的體驗,并產生情景交融、聲畫并茂的現場感③。與純粹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不同的是,電視幫忙類節目不是一次性的單向報道行為,而是呈現延續報道的形態。它不是只向受眾告知事件經過,而是始終追隨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進程。在剖析矛盾的同時還要反映各方的行動,直到事件解決后報道才能結束,體現出鮮明的服務性。
當然,電視幫忙類節目中也有故事,如報道對象的遭遇、命運和情感挫折等,在不侵犯當事人隱私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當作故事內容進行描述。有細節、有沖突、有懸念的電視幫忙類節目,情節跌宕起伏,過程一波三折,故事性與戲劇感很強,既能牢牢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還有利于問題的順利解決。電視幫忙類節目的操作路徑要呈現故事性,以展現新聞事件為手段,以監督評論為形態,以幫忙結果為傳播目的。要想不斷增強傳播力、擴大影響力,就必須在報道過程中動態展現各種矛盾沖突,構建立體化的事件場景。通過利益各方的交鋒,從中挖掘出濃厚的人情味,在切實為百姓提供幫助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觀眾的收視興趣。
在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當下,電視媒體更要優化幫忙類節目的定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節目轉型與創新的重點放在發揮信息傳播優勢、強化民生服務功能等方面。通過事實報道和輿論監督,幫助老百姓解決更多的問題,使社會更加和諧、人心更加舒暢。
注釋:
①牛光夏.“解困新聞”的精神實質 [J].青年記者,2014(34):79-81.
②孫愈中.辯證看待記者角色越位[J].新聞窗,2018(04):38-39.
③王春玲,牛炳文.從幫忙類節目看電視民生新聞的轉型[J].新聞愛好者,2012(0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