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 江蘇 南京 210094)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基礎教育也已趕超大部分發達國家,但是中學生的個人體質問題一直十分嚴峻,雖然我國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體質與體育意識的培養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及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多種體育鍛煉和努力提高個人體質的措施,但在升學壓力的影響下依然收效甚微。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突發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被證實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在極大的程度上威脅了全體人民的生命健康。此次疫情的爆發更是敲響了培養中學生健康體育意識和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警鐘,所以本文著重以地方初級中學生的體育意識行為為切入點進行研究,有利于加強學生的鍛煉意識,有效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抵抗病毒的能力,有助于學校、社會及家庭合力推動學生體育意識和行為的進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以期對我國初級體育教育發展有所參考。
本研究以疫情前后建湖縣初中學生的體育行為、體育意識為研究對象,以江蘇省建湖縣四個學校建湖縣中柱中學、建湖縣匯杰實驗初中、建湖縣匯文實驗初中、建湖縣城南實驗初中學生為調查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344份。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通過中國知網學術網站上以“疫情體育”和“初中生體育行為意識”為關鍵詞,共檢索到優秀論文46篇,參考運動心理學、教育學、體育行為學、學校體育學、體育社會學等方面書籍,通過閱讀并整理這部分資料為這篇論文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問卷調查法。
①問卷的設計
針對本次論文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及通過與專家的溝通,部分中學生的訪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針對建湖縣城鎮與鄉村中學生的調查問卷。學生主要針對普通初級中學正式在籍學生。
②問卷的有效回收數量
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分別抽取兩所城鎮和鄉鎮初中,于2020年9月初采用紙質問卷的方式對4所初中學生采取隨機發放的方式進行調查,2019年9月末共收集有效問卷279份,有效回收率為81.10%。詳情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統計表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問卷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所得結果為研究提供量化依據。
體育意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體育意識是通過對體育的興趣、態度、愛好以及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等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是體育整體的體系在人的大腦中的反映,是人對體育的一個總體的認識。體育意識有著較強的穩定性,體育意識一旦形成,就會很難被改變。于海濤認為,“體育意識是人們對體育的認知和理解通常在進行體育活動中產生,是一種較為綜合的心理活動”。
以劉一民教授為首編寫的《體育行為學》一書中對“體育行為”這個概念做了較完整的介紹。書中觀點認為:體育行為是指一切與體育發生聯系的行為,包括體育相關活動和詳細的體育行為。陳嶸認為,一個人為了滿足自身的體育方面需求而展開的人體活動被稱為體育行為。
綜上所述,在以上結論的理解整合下,體育行為可以被理解為中學生以預防疫情、增強體能為目的,有意識地使用多種體育方法來開展的一系列身體活動。
(1)體育意識。
表2的數據顯示93%的同學都覺得應該增加體育健康課程,說明大部分同學已經意識到體育健康課程的重要性,并希望積極的增加課程機會。然而還是有7%的同學覺得學校沒有必要增加體育健康課程,這樣的情況可能源自于大環境帶給他們的影響,如我們常見的升學壓力或是家庭內部壓力等。在問卷中還問到是否認為加強體育鍛煉會對預防疾病有所幫助,有大部分的學生選擇了幫助較大和很有幫助,也只有極少數同學選擇了沒有幫助或幫助較小。說明疫情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提高起到了極大地影響,學生基本都初步形成了較為良好的體育意識。
表2 疫情后學生對待增加體育健康課程數量的態度(N=279)
(2)體育態度。
如表3所示,經過這次全球性的重大疫情的沖擊,學生對科學體育鍛煉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認為非常有必要加強科學體育鍛煉宣傳的學生占總的比例的72%,可適當增加宣傳內容占總比例的22%,而認為沒必要和無所謂的學生只占總比例的一小部分。科學體育運動的宣傳被擴大不僅可以提供更多健康科學的體育運動項目,還可以促進更多的脫離了學校體育教育的人積極主動的去進行體育鍛煉,加強身體素質。
表3 疫情后學生對是否加強科學體育鍛煉宣傳的態度(N=279)
(3)體育鍛煉價值觀。
如表4所示,學生對于體育鍛煉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理解和想法,大部分的初中生對于體育鍛煉的態度基本上都是積極的,都認為體育鍛煉是對自己是有益的。其中選擇增強個人體質的人數最多,同時在問卷中“經過這次疫情參加體育運動的目的有哪些”的這個問題里,選擇強身健體選項的人數也是最多的,可見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讓學生們意識到增強體質的重要性,而增強體質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加強體育鍛煉。
(1)疫情前學生缺少體育鍛煉的原因。
數據顯示選擇沒有興趣和覺得沒有必要的同學只占極少數,說明在國家和社會的不斷努力下,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有三個方面問題的數據選擇居高不下,首先被選擇次數最多的是沒有過多的閑暇時間,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目前社會的大環境中,每位學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學生的學習任務過于繁忙時就沒有精力去進行體育鍛煉;其次是健身器材不夠全面,健身器材一般安置在學校、家庭及社區等地方,學生覺得健身器材不夠全面就反映出在體育的物質方面環境方面社會、學校及家庭做得不是特別的完美,對于這方面的投入不夠,重視度也不夠高;最后學生認為缺少鍛煉的原因是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同時在問卷的另外一個問題“經過這次疫情,更加熱衷于哪幾種身體素質”的數據顯示,選擇柔韌訓練的同學最少,只占總數據的14.6%,因為柔韌訓練需要的條件較高,需要專業的人士進行指導和安排,而正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缺乏這樣的專業指導,所以導致有些同學可能想要進行相關方面的體育運動而無法進行練習。在校園里學生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對體育鍛煉進行詳細的指導和安排,而其他的地方就相對比較缺失,外部的物質環境及指導人員的影響力會對初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這次疫情的爆發使這個問題更加明顯的暴露了出來,學生不能進入學校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選擇居家鍛煉或社區鍛煉時,周圍的人不能給予他們專業的指導及安排,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表5 疫情前導致缺少體育鍛煉的原因
(2)疫情后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長。
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中學生的每天鍛煉時長應該不少于一個小時,但是根據表6的數據顯示,選擇60分鐘以上的學生只占總體的11%,一半的學生選擇了30分鐘左右,對于青少年來說,一天30分鐘左右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中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這次疫情就是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程度的一次重大考驗,但是沒有相對時長的鍛煉,學生又如何提高他們的身體健康程度?在問卷的另一個相關問題“疫情期間加強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原因”中,選擇“意識到健康體質的重要性”、“一直認為體育鍛煉很重要”、“國家強身健體的號召”三個選項的同學基本持平且分別占總數據的36%、26%、25%,這就說明國家及社會在體育鍛煉這方面的宣傳和引導取得了較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是選擇親朋好友的影響這個方面的學生很少,只占總數據的12%,說明家庭方面的影響力還有待提高,學校方面需要多與家庭方面進行合力,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共同促進學生體育行為學的進步和正確體育意識的養成。
表6 疫情后計劃每天的鍛煉時長
(3)疫情后學生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
如表7所示,不管是大球類還是小球類的球類運動都很受學生歡迎,這與這些年習總書記大力推廣體育“三大球”有著很大的關系,選擇小球類的同學比大球類的同學還要多出0.2%,小球類運動相較于大球類運動需要的人數較少且對抗性動作也較少,相對比較安全。長跑和短跑運動選擇的數量是所有項目中最多的,長跑短跑運動對環境和人員的要求相對較少,這與這次疫情的特殊傳播性,同學們疫情期間居家鍛煉有一定的關系,他們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自我防疫意識,與其他項目相比,跑步的項目減少了身體對抗性和與他人的接觸,安全系數也就相對較高。跳繩也是同樣的道理,器材簡單,獨立性比較強,也是學生進行簡單體育鍛煉的良好選擇。學生選擇健步走的也不在少數,健步走是介于散步與競走之間的體育項目,從2005年起國家體育總局一直在大力推廣,相比于其他運動來說,健步走可能不是特別的劇烈,對體能消耗不是很大,但是對于部分體質較弱的學生而言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并且在運動結束后可以較快的平靜下來并迅速投入到下一項運動或者學習當中。在問卷的另外一個問題“經過這次疫情,更加熱衷于哪幾種身體素質”的數據顯示,選擇耐力素質訓練的同學是最多的,占總數據的22.7%,耐力訓練需要的不僅僅是體能方面更重要的意志品質方面,如果加強了耐力素質的訓練,學生的堅持不懈這項品質將得到一定的鍛煉及培養,學生能主動地去選擇耐力訓練,說明學生對體育鍛煉有著長久堅持的想法,已經形成了堅持體育鍛煉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基本雛形。問卷的最后一個問題“經過這次疫情,學校是否有必要增加體育課內容的多樣性”,數據顯示87.8%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有必要,這一方面表明學生的體育意識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之前學校體育課所教授的項目內容較少或者不是很貼近學生生活又或者不夠顧及到學生的興趣方面,所以增加體育課程多樣性是一件極有必要的事情,根據表7所顯示出來的數據來了解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對體育課程的項目選擇做出相應改進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表7 疫情后運動項目的選擇
(1)中學生的體育意識在國家、疫情等大環境的影響下已經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體育意識,愿意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去;
(2)中學生對體育的態度在問卷中主要表現在認為是否應該加強科學體育鍛煉宣傳,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的體育態度是呈現了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
(3)受疫情影響中學生體育鍛煉的價值觀以強身健體為主,其他價值觀為輔,對體育加強健康的認知逐漸增強;
(4)中學生缺乏鍛煉的愿意多種多樣,沒有空閑時間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沒有專業人士指導和健身器材不太全面兩個方面,側面反映出社會、學校、家庭在精神和物質等方面做得還不夠;
(5)中學生的鍛煉時長普遍偏短,距國家對學生要求每天鍛煉的時間還有一定的差距;
(6)中學生體育愛好興趣廣泛,如球類運動、長跑、短跑、健步走等,受到疫情的相關影響,對人數要求較少、對場地要求簡單、競技對抗較少的項目要更受歡迎。
體育運動應該被極大程度的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就需要學校和社會方面加大體育運動知識方面的宣傳力度,營造出一種良好的鍛煉氛圍,不僅僅是要吸引學生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更要通過學生去影響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運動行列中來,再面對類似新冠一類突發性疫情時,學生及他們身邊的人將有足夠的抵抗力去與病毒作斗爭。關于體育理論知識的宣傳渠道,各個學校可以設置體育科普知識專欄及開設帶有學校體育特色的APP或者是相關的微信公眾號,隨著科技信息傳播的高速發展,這將成為體育鍛煉傳播的最快最新穎最便捷的途徑之一。
體育教師都具有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為了加強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體育教師在優先做好自己的本職教學工作之外應主動組織指導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同時要在社區、地方體育館等地帶動學生及周圍的人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并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指導他們進行鍛煉。在指導他們鍛煉同時還需適當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及正確的體育意識,向他們灌輸體育鍛煉對強身健體及疫情防疫的重要意義。
體育場地的建設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運動興趣,鑒于現在的疫情情況,大部分學校還是采取的封閉式管理,學生無法出校門的情況下學校的健身設施就無法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學校需要在體育的物質方面加大投資力度,適當增加體育器械的數量,完善所需體育用品的種類,對體育場地進行的合理規劃,必要時候可以與家庭合力,在學生家里也適當的布置一些體育健身設備,使學生始終可以有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
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型人才,要避免出現“重文輕武”現象。學校應合理安排文化課時間,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避免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為學生的體育鍛煉騰出充足的時間。在課余時間開展系列活動,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先培養家長的終身體育意識再由家長去影響孩子的意識,保持學校和家庭的體育合力發展。
課程的選擇和制定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更大程度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激發學生自主的去探索和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有些學生即使學了,但是一生也不會去使用,而且對健康并沒有多大的益處,盡管是承襲了幾十年的活動項目,也可以不用被選為教學內容。”學校安排的體育項目要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即使離開了校園,也可以進行相關的體育鍛煉,較為簡單易行的體育活動更容易推廣和走進學生的生活當中。同時新冠疫情的出現要求學生居家鍛煉,所以學校提供選擇的體育課程要盡可能全面,以便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體育的教學也需要新穎性、豐富性和新時代的氣息,體育的科研要勇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要在不斷地積累中尋求更好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怎么做,更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教會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引導下,學生形成自主體育意識,擁有良好的體育行為,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