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騰
福建省莆田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福建莆田 351100
反復流產是指出現連續3 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其在育齡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1%~5%,具有病因復雜的特點[1]。染色體、生殖道解剖結構、內分泌異常以及生殖感染等均可能和反復流產密切相關[2],隨著近年來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相關研究的日益深入,反復流產和母體免疫因素的關系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母體缺乏封閉抗體和反復流產的發生息息相關,封閉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孕期出現先兆流產、胚胎停止發育以及生化妊娠的風險增加[3]。采用他人的淋巴細胞治療封閉抗體陰性患者實施免疫治療可促進母體封閉抗體的產生,繼而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然而,封閉抗體免疫治療主要是每3~4 周予以患者雙側前臂內皮多次多點注射他人淋巴細胞液,以4 次為1 個療程。該治療方式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繼而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心理狀況[4]。此外,流產屬于女性生活中極其重要的負性事件之一,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動造成了嚴重影響,且長期的心理負重會促使患者對生活中其他活動興趣下降,甚至引起人際關系緊張和淡漠,繼而導致焦慮、抑郁等一系列負性情緒的發生[5]。該文探討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該院收治的反復流產患者120 例的焦慮及抑郁心理狀況,旨在為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狀態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反復流產患者120 例為觀察組,患者年齡21~38 歲,平均年齡(26.42±4.12)歲;文化:初中及初中以上51 例,高中及高中以上69 例;家庭月收入:<5 000 元98 例,≥5 000 元22 例。納入標準:①所有入選患者夫妻雙方染色體核型正常;②年齡在18~40 歲之間;③連續自然流產3 次以上;④無臨床病歷資料缺失。排除標準:①合并生殖道感染和畸形者;②內分泌激素異常者;③意識障礙或伴有精神疾病者。另選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女性120 名為健康組,年齡20~39 歲,平均年齡(26.47±4.14)歲;文化:初中及初中以上52 名,高中及高中以上68 名;家庭月收入:<5 000 元97 名,≥5 000 元23 名。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對象及其配偶均在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①治療方式:采集每例患者的外周全血20 mL,借助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獲取淋巴細胞,調整細胞數為20×106~40×106個/mL。每3 周給患者雙側前臂皮內多點免疫注射1 次,每次每點為0.3~0.5 mL,以4 次為1 個療程。末次免疫治療后7~10 d 復查封閉抗體,發現封閉抗體升高后叮囑其妊娠,若未受孕,則每3 周加強治療1 次,妊娠后仍每3 周治療1 次,直至妊娠16 周。②心理調查:通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完成受試者心理狀態的評價:上述兩個量表均包含項目20 個,SAS/SDS 所有項目得分1~4 分/1~3 分。得分越高反映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③血清干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4(IL-4)以及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檢測:兩組人員分別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 作為離心條件進行時長為10 min 的離心處理,離心半徑為6 cm,取上層血清,保存在-80℃冰箱中待檢。檢測方式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具體操作務必以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相關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比較兩組人員SAS 及SDS 評分,血清IFN-γ、TNF-α、IL-4 以及IL-10 水平。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患者SAS、SDS評分與血清IFN-γ、TNF-α、IL-4、IL-10 水平的關系進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流產組患者的SAS 及SDS 評分分別均高于健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 及SDS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SAS 及SDS 評分對比[(),分]
流產組患者血清IFN-γ、TNF-α 水平均高于健康組(P<0.05);而IL-4、IL-10 水平均低于健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IFN-γ、TNF-α、IL-4 以及IL-10 水平對比[(),ng/L]

表2 兩組血清IFN-γ、TNF-α、IL-4 以及IL-10 水平對比[(),ng/L]
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患者SAS、SDS 評分與血清IFN-γ、TNF-α 水平均呈正相關,而與IL-4、IL-10 水平均呈負相關,見表3。

表3 反復流產患者SAS、SDS 評分與血清IFN-γ、TNF-α、IL-4、IL-10水平的相關性
反復流產和遺傳染色異常、病毒感染、生殖道畸形、環境、生活習慣以及內分泌等多種因素相關[6],且有40%~80%的反復流產原因不明。反復流產的發生不但會給婦女心理以及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創傷,長時間的不育或永久性不育可能影響夫妻關系、婆媳關系以及社會地位等[7]。而部分的反復流產患者會對自己的生育能力失去信心,甚至經常出現夜間噩夢連連、生活空虛感、驚恐、生命無價值等焦慮、抑郁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8]。因此,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應加強對反復流產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隨著近年來生殖免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大部分學者認為長期處于負性心理狀態下,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發生改變[9],而免疫系統的改變又會對神經內分泌系統造成影響,繼而形成惡性循環,并最終在反復流產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結果發現,流產組患者的SAS 及SDS 評分分別為(47.32±14.28)分和(46.12±14.06)分,相較于健康組明顯更高(P<0.05)。其中吳嘉齊等人[10]的研究報道結果顯示:反復流產接受淋巴細胞免疫治療患者的SAS 以及SDS 評分分別為(46.03±14.51)分、(45.97±13.93)分,顯著高于國內常模的(33.80±5.90)分、(41.85±10.57)分。提示了反復流產患者治療期間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心理。分析原因,淋巴細胞免疫治療的周期相對較長,以每3~4 周為1 個循環,且復查陽性患者3 個月加強1次治療直至懷孕,每次治療時皮下注射次數較多,加上治療周期較長、皮下注射會引起引起疼痛,從而會對患者的精神以及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最終引發焦慮、抑郁的發生[10]。而該文結果發現,流產組患者血清IFN-γ、TNF-α 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而IL-4、IL-10 水平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其中IFN-γ、TNF-α 均為Th2 細胞因子,而IL-4、IL-10 屬于Th1 細胞因子,免疫因子Th1/Th2 的動態平衡和妊娠結局存在密切相關[11],當Th1型細胞因子的大量表達時可能促使流產的發生,而Th2型細胞因子可有效抑制Th1 型細胞因子所參與的免疫應答,繼而避免對滋養層細胞以及胎兒造成繼發性損害。臨床工作中可能通過調節上述細胞因子的表達,改善Th1/Th2 水平,繼而達到預防反復流產的發生[12]。另外,該文表3 提示較差的心理狀態會干擾機體免疫功能。究其原因,負性心理因素可作用在神經系統,而神經系統又和內分泌以及免疫系統存在雙向調節的作用[13],因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可能會激活患者交感神經和下丘腦-垂體-靶腺軸,繼而釋放神經遞質以及內分泌激素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影響[14],并導致流產的發生。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重點關注反復流產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可通過制定、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15],進一步預防流產的發生。
綜上所述,反復流產患者治療期間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心理,且機體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負性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可通過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繼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妊娠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