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嘉裕,陳華春
廣東省梅州興寧市人民醫院兒科,廣州興寧 514500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基于患兒受不同病原體感染引發肺部炎癥疾病,若兒童時期機體免疫能力還不完善,因此小兒肺炎未及時給予治療控制,可能造成患兒多種并發癥的產生,危害患兒生命健康[1]。臨床上治療小兒肺炎多采用藥物治療手段,為提高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在藥物治療療效上需要不斷加強。當前在藥物治療中,西醫治療聯合中醫治療已經較為常見[2]。小兒肺炎藥物治療方案中,聯合西醫常規治療與中醫小青龍湯加減方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案[3]。小青龍加減方作為中藥方劑,在肺炎治療中起到較好效果。為進一步探究聯合小青龍加減方在肺炎患兒臨床治療中的療效,以該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50 例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展開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兒科住院區的肺炎患兒病例50 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西醫診斷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中符合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兒科學》[5]中符合肺炎喘嗽(風寒閉肺型)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兒分為兩組,每組各25 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平均年齡(5.66±0.73)歲;平均病程(3.32±1.29)d。治療組患兒中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齡(5.59±0.83);平均病程(3.38±1.31)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非重型支氣管肺炎患兒;6 個月≤年齡≤8 歲;發病2~5 d 入院;無院外應用抗生素史;入院時無腹瀉情況。
排除標準:院外使用抗生素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有嚴重感染者;平素胃腸功能極差者;有嚴重免疫缺陷者。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抗感染、解痙平喘、化痰對癥治療[6]。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再聯合小青龍湯加減方口服方藥治療:炙麻黃2~5 g,桂枝5 g,細辛2 g,法夏3 g,干姜3 g,白芍5 g,五味子5 g,甘草3 g,茯苓5 g,大棗12 g。隨癥加減:氣逆、喘促者,加川樸3 g,杏仁3 g;咳嗽頻繁者加地龍3 g、僵蠶3 g;痰轉黃者,加黃芩3 g,淡豆豉3 g,納差者加雞內金6 g,谷芽6 g。諸藥1 劑/d,用水煎服,少量多次頻服[7]。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8]制定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患兒各項癥狀消失且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肺部啰音徹底消失,血象檢查結果正常,經X 線檢查,肺部病灶被吸收;好轉:患兒癥狀明顯減輕且肺部啰音顯著減少,經X 線檢查肺部病灶有一定吸收;無效:體征與癥狀均未見改善,或有所惡化。以治愈與好轉例數占比之和為總有效率。
統計兩組患兒氣促、咳嗽、發熱消失時間,作為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兒住院時間。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中,治療組患兒氣促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d]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d]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中,對照組為64.00%,治療組為9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住院時長比較中,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長(6.23±0.85)d,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長(4.58±0.5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79,P<0.05)。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疾病,以肺部炎癥為主要表征,引發患兒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還危害患兒神經系統、臟器功能等,嚴重時可造成患兒生命危險[9]。臨床治療小兒肺炎多采用藥物治療手段,以改善患兒通氣功能,控制肺部炎癥癥狀,預防并發癥發生為主要治療原則。藥物治療中,多以抗生素藥物針對性治療引發肺炎的病原體,如支原體肺炎的藥物選擇中,以大環內酯類藥物進行治療。西醫治療小兒肺炎在藥物種類上較多,臨床治療方案也較為多樣。西醫治療小兒肺炎多采用抗病毒、對癥治療等,一般在藥物使用初期病情的改善較為顯著,能夠起到防治病情迅猛發展、惡化的作用,但從西醫治療的臨床效果中來看,總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0]。這可能與西醫治療中抗生素使用較為廣泛,造成病原耐藥性加強有一定關系。所以在臨床藥物治療手段中,配合其他治療方案成為了一種研究方向。
中醫對小兒肺炎的治療有悠久積累,且臨床經驗豐富,因此在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中,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藥理基礎,聯合西醫治療成為了主要方向。在中醫理論中,小兒肺炎為“溫病”“咳嗽”范疇,主要是因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導致邪氣入體,侵襲肺經所致[11]。小青龍湯為《傷寒論》所載,有溫肺散飲、解表散寒的功效[12]。其中桂枝與麻黃有散寒、解表、平喘之功;干姜、細辛有溫肺化飲之效,且可提升桂枝與麻黃的解表功效;半夏可和胃、散結、祛痰,將生痰之源杜絕;桂枝、白芍可對營衛加以調和;五味子可收斂肺氣,止咳平喘;茯苓、大棗具有健脾利濕等藥物功效。所以將小青龍加減方應用于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中,能夠起到溫肺散飲、解表散寒的作用,進而改善患兒的肺炎癥狀。因此在臨床治療中,聯合小青龍湯加減方進行治療,應有利于改善患兒病情情況,促進患兒病情恢復。
該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小青龍湯加減方治療,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得到提升,在患兒氣促、咳嗽、發熱消失時間上皆縮短,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得到了提升,患兒住院時間縮短。氣促、咳嗽、發熱皆為小兒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在臨床治療中,根據患兒臨床癥狀的消退情況,可評估患兒臨床治療的實際效果。聯合小青龍加減方進行治療的患兒氣促消失時間為(3.30±0.40)d、咳嗽消失時間為(3.10±1.00)d、發熱消失時間為(3.20±0.30)d,而常規治療方案下,患兒氣促消失時間為(5.10±0.60)d、咳嗽消失時間為(6.20±1.50)d、發熱消失時間為(4.30±0.50)d。從病情改善時間上分析,聯合小青龍加減方進行臨床治療,病情于3~5 d內得到改善,而常規治療方案下,病情5~7 d 內得到改善。可見聯合小青龍湯加減方治療肺炎患兒比單純西醫治療有明顯的優勢。這也說明了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中,可以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的方法,加快患兒病癥的恢復,提高臨床治療的實際效果。且根據肺炎患兒臨床治療的一般經驗來看,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的患兒,在出院后,多繼續進行霧化治療,而聯合中藥治療的患兒,在出院后基本恢復正常的肺部功能,無肺炎癥狀與其他臨床表現。這也說明了中西藥聯合治療確實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就該次研究結果對比王巍[8]的研究,其指出,以小青龍湯加石膏湯治療小兒肺炎,在氣促、咳嗽、發熱消失時間上分別為(3.3±0.4)、(7.1±1.0)、(3.2±0.3)d。其研究組氣促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與該次研究基本一致,咳嗽消失時間較該次研究結果更久,這可能與患兒年齡、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相關。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肺炎患兒可采用常規治療聯合小青龍湯加減方治療方案,有利于改善患兒病情,加速肺炎癥狀的改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