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心內科一病區,山東淄博 255120
冠心病屬于發生率極高的心內科疾病,十分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眾所周知,動脈硬化是影響心血管發生的相關因素,若患者還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且近期身心壓力較大,均會發生心血管事件[1-2];大多冠心病患者都采用介入治療術進行治療,該種治療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提高其生存質量水平,而介入治療術后實施連續性護理十分關鍵,連續性護理的實施有助于恢復患者病情,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能夠起到輔助性治療的目的[3-4]。該文主要分析2018 年9 月—2019 年6 月期間該院的100 例實施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在其治療過程中配合進行連續性護理,分析其實施價值?,F報道如下。
選擇實施介入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患者隨機抽取了100 例,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進行劃分組別:對照組、研究組。
研究組:男性30 例與女性20 例;年齡46~67 歲,平均為(56.66±5.12)歲。對照組:男性31 例與女性19例;年齡43~69 歲,平均(56.57±5.09)歲。
納入標準:①第1 次實施冠心病介入術進行治療;②無藥物過敏史;③該次研究數據資料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符合倫理學要求。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合并癥;②惡性腫瘤。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監測患者血糖、各項生命指標;調整患者飲食結構;叮囑患者堅持鍛煉;按醫囑用藥。
研究組:①建立連續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科室骨干組成,主要負責心血管疾病及其并發癥預防與控制;建立相關制度與流程,定期召開管理小組交流會,總結分析已出現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給出解決措施;采用多種形式與患者進行家庭隨訪調查,形式包括有:電話、上門、QQ 與微信等,了解患者疾病恢復情況并給予護理措施調整;對可能會引發患者發生疾病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幫助患者提高對冠心病的認知,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作息習慣,以此促進患者疾病康復[5-6];②與患者、患者家屬多交流,對其護理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將關于冠心病的護理知識資料發放于患者,讓患者明白連續性護理內容與相關干預方法;護理人員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疾病專業知識與護理措施;③叮囑按醫囑用藥的重要性,講明使用藥物后可能會引發的一些不良反應,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對應處理;④每月定期分析患者用藥情況,了解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并詳細歸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內心疑問,指導患者飲食與鼓勵患者依據自身耐受能力進行運動[7];⑤評估患者心理情緒,穩定患者心態,幫助患者調節內心情緒,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控制內心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采用自我約束的方式調節自身情緒,采用深呼吸等方式改善自我不良情緒;⑥依據患者身體狀況加強鍛煉,對患者不良生活習慣進行強化干預,依據患者身體體質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⑦每個季度組織患者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要求患者戒煙戒酒,飲食要以清淡與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飲食要多含有維生素與蛋白質。
對組間的并發癥發生率(腦卒中與支架內血栓)、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焦慮與抑郁評分指標對比。
護理總滿意率=滿意率+較滿意率;主要依據醫院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定,患者自行評定,旁人不予以干預。
焦慮與抑郁評分依據焦慮、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定,總分分別均為100 分,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研究組的焦慮、抑郁評分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分]
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對比[n(%)]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發生冠心病,而冠心病屬于常見的臨床心臟病,會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與安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是目前有效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應用方式,該種治療方式具有極為肯定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隨著醫學水平不斷發展與成熟,在經皮冠狀動脈實施介入術之后加入連續性護理十分重要。該種護理干預措施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化且連續化的護理服務,能夠將醫院中的醫療資源進行整理與統一分配,能夠大大提高整體醫療服務質量;在采用介入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同時服用相關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避免形成血栓;由于大多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缺乏疾病認識,且存在大多數冠心病患者不重視自我護理與臨床護理干預,不重視醫囑,隨意用藥或亂服藥,這種現象都會導致發生血栓形成事件[8-9];
連續性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求冠心病患者不斷提高自我的管理疾病意識,能夠做到自我控制與管理,可以嚴格按照醫囑自行用藥,以此提高治療依從性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連續性護理有計劃、有目的且系統性強的實施各種護理措施,能夠最終達到提高患者疾病認知程度的目的,并且,連續性護理能夠確?;颊咴卺t院之外也得到科學的護理指導,以此盡早發現與處理患者的并發癥與不良事件[10-11]。
結合數據: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腦卒中率:4.00%、支架內血栓率2.00%)與焦慮評分(33.33±2.12)分、抑郁評分(34.12±2.22 )分指標均低于對照組,且其護理總滿意率(96.00%)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數據說明實施連續性護理能夠獲得肯定的應用價值,且患者對該種護理模式易于接受,能夠降低焦慮與抑郁程度;與此同時,該次研究數據資料結果與覃美術[12]中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在該次研究資料中有82 例冠心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其中,對照組干預的方式為常規護理模式,治療組采用連續性護理模式,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44%(對照組)與14.63%(治療組),說明了該次研究結論的可靠性;由此可見,在介入治療過程中,對其冠心病患者配合應用連續性護理干預,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并發癥率,可獲得顯著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