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孫蓮蓮,賴旦婷
(1.廣東省惠州市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廣東 惠州 516000;2.惠州開發大學校醫室,廣東 惠州 516000)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盆腔感染后期持續存在的慢性炎癥狀態,引起慢性盆腔痛、不孕、異位妊娠、月經異常及痛經、低熱、疲倦等全身癥狀,嚴重威脅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殖健康及生活質量[1]。PID影響4.4%有性行為的育齡婦女,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等[2]。臨床上主要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通過靜脈、肌肉或口服給藥,消除病原體,減輕患者癥狀及體征,減少并發癥和晚期后遺癥的發生,但長時間應用會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3-4]。鹽酸克林霉素是臨床治療急性盆腔炎的常用藥物,對大部分革蘭陽性菌、厭氧菌均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能清除病原體,減輕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但長期服用可產生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5-6]。化瘀止痛片在大黃廑蟲丸的基礎上適當加減化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軟堅散結的功效[7]。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盆腔的血流動力學水平,觀察病情進展和有無液化等,對評價藥物治療的轉歸具有重要臨床意義[8]。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期患者治療前后盆腔血液流變學部分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探討,為臨床更好地評估病情和判斷預后提供幫助,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期患者67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36.52±3.51)歲;平均包塊直徑(4.64±1.74)cm。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9];②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內科疾病、血液系統疾病;②合并其他生殖系統病變;③近1 個月內有抗生素藥物治療史;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⑤對治療藥物過敏。
1.2 方法 患者應用鹽酸克林霉素注射液(重慶萊美藥業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52)靜滴,每次0.3~0.6 g,每天2次。7 d 為1 個療程。化瘀止痛片(本院中藥房自制,規格:每片含生藥量0.9 g)口服,每次6 片,每天3 次。2 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急性發作時和急性發作康復1 個月后行超聲檢查。采用飛利浦affiniti 30 彩色多普勒超聲,腹部探頭頻率3.5 MHz,陰道探頭頻率6.5 MHz。于治療前后月經周期的同一時段,對子宮附件進行多切面掃查,測量記錄子宮、卵巢的形態、大小,子宮腔大小及是否留有積液或存在包塊等,附件區或輸卵管是否增厚增粗,盆腔炎性包塊形狀、大小及回聲。獲得正常血流圖像后,測定盆腔血流學水平,包括阻力指數(resistant index,RI)、搏動指數(pulsatility index,PI)、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時間流速積分等。
1.3 觀察指標 抗感染治療效果評價,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3 個月內無復發,超聲下子宮附件無異常;顯效:主要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超聲無異常發現;有效:癥狀及體征有改善,超聲較之前有好轉;無效:治療無變化,需手術切除包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盆腔炎治愈的血流動力學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67例患者治療后,治愈31例,顯效23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2.54%。
2.2 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 治療后,卵巢動脈RI、PI、PSV、時間流速積分較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s,n=67)Table 1 Changes in ovarian arterial hemodynamic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67)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s,n=67)Table 1 Changes in ovarian arterial hemodynamic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67)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RI 0.38±0.160.76±0.2311.1020.000 PI 1.23±0.621.87±0.854.9790.000 PSV(cm/s)0.13±0.030.14±0.022.2700.025時間流速積分0.08±0.020.09±0.013.6610.000
2.3 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 治療后,患者子宮動脈RI、PSV、時間流速積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s,n=67)Table 2 Hemodynamic changes of uterine 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67)

表2 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s,n=67)Table 2 Hemodynamic changes of uterine 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67)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RI 0.82±0.080.85±0.092.0390.043 PI 2.17±0.622.27±0.650.9110.364 PSV(cm/s)0.44±0.080.52±0.124.5400.000時間流速積分0.18±0.060.21±0.092.2700.025
2.4 血流動力學影響盆腔炎治愈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盆腔炎是否治愈為因變量(1=是,0=否),以卵巢動脈RI、PI、PSV、時間流速積分,子宮動脈RI、PSV、時間流速積分值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卵巢動脈RI、PI、PSV是盆腔炎治愈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血流動力學影響盆腔炎治愈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emodynamics on the cure of pelvic inflammation
CPID常由于性生活不衛生、宮腔手術操作感染、生活方式不健康、經期衛生防護不佳等原因可導致反復急性發作[10]。治療原則是以抗生素藥物抗感染治療為主。克林霉素是一種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藥物,可抑制細菌蛋白的合成,降低炎性因子和氧化應激產物水平,在婦科疾病治療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11]。化瘀止痛片是以《金匱要略》中傳統名方大黃丸加減化裁而成,動物實驗表明采用化瘀止痛片治療后,血瘀大鼠血液黏度降低,血液流動及微循環明顯改善[12]。本研究結果顯示,抗感染治療,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達到95.42%,盆腔包塊縮小。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是目前輔助診斷盆腔炎性包塊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顯像條件,較高的超聲探頭頻率,清晰的近場分辨率,血管顯示直觀、易清晰的顯示盆腔炎性包塊的大小、形態、邊界、內部結構與子宮、雙側卵巢及周圍組織的關系,適合于炎癥急性期的患者。劉羽涵等[13]研究顯示,采用超聲檢查能客觀反映抗感染治療效果,顯示抗感染后抗菌藥物應用是否恰當、是否過量,能指導臨床抗菌藥物應用。PI和RI在一定范圍內反映被測血管遠端的阻力和動脈管壁的彈性,均反映血供情況。阻力指數值降低,組織器官血液供應增加,搏動指數值降低,則血流增多或新生血管增加。PICD以組織破壞、炎性滲出性改變、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為主,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凝滯,使子宮及其附件周圍血流灌注不足,直接影響盆腔組織的微環境和新陳代謝。
女性正常盆腔生殖器官主要血液供應血管為子宮動脈和卵巢動脈。PCID 急性發作時患者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黏稠度增大,局部微循環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療程后,患者的卵巢PI、RI、PSV和時間流速積分不同程度的上升,子宮動脈的PI、PSV 和時間流速積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機制在于炎癥消失,影響血管搏動的阻力消失。鹽酸克林霉素聯合化淤止痛片可有效改善盆腔微循環,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減少血管阻力,增加子宮及卵巢的血流灌注,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參數,減輕盆腔內炎癥損傷程度,促進盆腔組織的修復再生。金志國等[14]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盆腔炎患者,盆腔包塊縮小、癥狀緩解及卵巢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盆腔組織的炎性浸潤,抑制結締組織增生,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研究發現[15],治療前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盆腔血液流變學指標發生變化,可為盆腔炎的治療提供依據。Bjartling 等[16]認為,患者的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可以作為評估盆腔炎治療效果與預后的指標之一。CPID存在一定程度的血液循環障礙,不同程度的血液流變學異常變化,盆腔處于“濃、黏、稠、滯”的濕熱蘊結、氣血瘀滯狀態,其盆腔血流量明顯減少。盆腔生殖器官的功能狀態與其血液供應密切相關。本研究中,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卵巢動脈RI、PI、PSV 是盆腔炎治愈的影響因素,治療后,卵巢血流信號豐富、清晰,血流灌注增多,呈高振幅連續波形。盆腔血流動力學可作為其療效評價的一個客觀指標,可為盆腔炎的治療提供依據。但本研究并未發現子宮動脈與抗感染治療的效果具有相關性,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子宮動脈血流豐富,炎癥改變對血流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鹽酸克林霉素聯合化瘀止痛片治療CPID 患者急性發作臨床效果顯著,治療前后患者卵巢血流動力學發生變化,可預測臨床抗感染治療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