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新汶礦業集團萊蕪中心醫院疼痛科,山東 濟南 271103)
胸腰椎壓縮骨折是一種臨床上較常見的脊柱損傷,致病因素主要為骨質疏松[1-3]。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疾病的患病群體主要為老年人群,若患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診治處理,極易引發運功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6]。本研究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實施治療的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在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實施治療的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4)與參照組(n=43)。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齡(65.23±3.23)歲;T11椎體骨折8例,T12椎體骨折13例,L1椎體骨折15例,L2椎體骨折5例,L3椎體骨折3例。參照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齡(64.76±3.76)歲;T11椎體骨折9例,T12椎體骨折14例,L1椎體骨折13例,L2椎體骨折5例,L3椎體骨折2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②年齡≥60歲;③符合《內分泌學(2004)》中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④具有完整的病歷資料;⑤因病情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對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等手術方案具有良好耐受性;⑥意識清醒,可積極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暴力性因素所致胸腰椎骨折者;②胸腰椎多節段骨折者;③合并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者;④合并其他骨科疾病者;⑤精神系統疾病者;⑥惡性腫瘤患者;⑦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或功能不全者;⑧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首先給予患者局麻處理,并常規消毒鋪巾。在C型臂X光機輔助下,在患者椎弓根的外緣部位進行穿刺,入針角度為外向角100°~150°[7-8]。同時,需確保穿刺針順利通過中線,隨后在椎體后方1/3 位置處安置工作套管,并實施擴孔處理,使其靠近椎體前緣。使用導針探查、明確椎體范圍,隨后注入骨水泥,注入劑量為3~6 mL。觀察組患者接受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首先給予患者局麻處理,并常規消毒鋪巾。提醒患者保持俯臥體位,在雙臺C型臂X光機輔助下,明確患者的骨折椎體節段,隨后在患者椎弓根的外緣部位進行穿刺,并對穿刺效果進行觀察。若透視顯示良好,需將工作套管及球囊擴張系統置入,隨后擴張球囊,撐開骨折椎體。若觀察到骨水泥產生“拉絲”現象,則可實施推注處理,依據骨水泥的擴散范圍及擴散速率適當調整針尖方向、推注速率以及推注壓力,使骨水泥均勻分布[9-11]。待骨水泥靠近椎體后方部位后,應終止注射,同時,記錄骨水泥的注射劑量。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神經功能評價標準為ASIA 損傷分級[12-13]。ASIA 損傷分級:A級,徹底性損傷,骶段不具備任何感覺功能及運動功能;B級,非徹底性損傷,包含骶段在內的神經平面下部存在感覺功能,但不存在任何運動功能;C 級,非徹底性損傷,神經平面下部保留部分運動功能,50%以上的關鍵肌肌力低于3級;D 級,非徹底性損傷,神經平面下部保留部分運動功能,50%以上的關鍵肌肌力超過3級;E級,感覺功能及運動功能均表現正常。②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矢狀面Cobb 角、傷椎前緣高度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比較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ASIA損傷分級為D級、E級例數明顯多于參照組(P<0.05),即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參照組(n=43)觀察組(n=44)手術操作時間(h)3.58±0.533.51±0.49術中出血量(mL)757.32±10.29756.39±10.20
2.3 兩組矢狀面Cobb 角、傷椎前緣高度比較 治療前,參照組矢狀面Cobb 角(21.45±2.23)°、傷椎前緣高度(57.43±3.24)°,觀察組矢狀面Cobb角(21.42±2.27)°、傷椎前緣高度(57.29±3.10)°;治療后,參照組矢狀面Cobb 角(1.61±0.32)°、傷椎前緣高度(82.09±2.17)°,觀察組矢狀面Cobb 角(1.20±0.32)°、傷椎前緣高度(87.34±2.15)°。治療前,兩組矢狀面Cobb 角、傷椎前緣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參照組(P<0.05),且矢狀面Cobb 角低于參照組(P<0.05)。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是老年群體中較常見的骨折類型,以往臨床上通常將藥物療法、臥床休養等作為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14-16]。由于患者的活動量明顯下降,患者的骨質疏松癥狀將會進一步加重,致使骨折復發,且長時間臥床休養也極易引發深靜脈血栓、褥瘡等并發癥。有研究指出[17],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對椎體高度的重建具有重要意義,能即刻增強椎體剛度,提升椎體的穩定性,同時,能快速緩解患者背部的疼痛感,縮減老年患者的臥床休養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臥床并發癥。此外,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研究發現,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的臨床診治過程中運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滲漏情形的發生率,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抬升終板,使后凸畸形得以矯正,改善矢狀面Cobb 角,進而恢復椎體高度[18-20]。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中ASIA 損傷分級為D 級、E 級的例數明顯多于參照組,即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高于參照組;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參照組,觀察組患者矢狀面Cobb角低于參照組。表明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的臨床診治過程中運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相較于經皮椎體成形術,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預后,同時,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示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有效且安全,具有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在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明顯高于經皮椎體成形術,該術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運功功能及感覺功能,增強復位效果,且安全性較高,有助于患者獲得良好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