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沈陽市婦嬰醫院,遼寧 沈陽 110011)
產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是產科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可影響子宮收縮并增加產后出血量,對產婦的健康造成影響,PUR得到及時治療后,一般預后較好,但臨床上部分隱性的PUR較難發現,需注意觀察,避免影響產婦的康復進程[1]。而低位產鉗助產術分娩操作簡便,安全性高,但由于器械的牽拉可造成機械性梗阻,進而導致PUR,因此,在行低位產鉗術時需及早預防,降低PUR 發生率[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產婦低位產鉗術后排尿情況,以期為臨床產后PUR的干預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婦產科經陰道分娩并行低位產鉗助產的2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1~42歲,平均(32.87±2.63)歲;孕周36~42周,平均(40.56±1.12)周。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妊娠;②均滿足產前助產術指征,即因母體疾病需縮短第二產程或第二產程延長,或胎兒出現胎盤早剝、胎兒異常等;③產婦臨床資料均完整;④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頭盆不對稱;②產道堵塞、宮口未全開、胎膜未破;③死胎、胎兒畸形;④產前排尿困難者;⑤伴有較嚴重泌尿系統感染。
1.2 方法
1.2.1 產后產婦PUR 情況 統計200例產婦產后發生PUR情況,參照《婦產科學》[3]中相關標準進行判斷:產后6~8 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
1.2.2 一般資料 向產婦發放本院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統計年齡、產程(第一產程與第二產程)、產后出血量、新生兒體質量、產后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減少量、產程停滯、會陰裂傷、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等情況。其中Hb 測量采用邁瑞BC-6800 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方法為比色法,試劑盒配套試劑,所有操作需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PUR發生情況,并根據患者一般資料,分析產婦低位產鉗術后發生PUR的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作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產婦低位產鉗術后發生PUR 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后發生PUR 情況 200例產婦低位產鉗助產術后有62例發生PUR,發生率為31.00%。
2.2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產婦PUR 發生情況不受孕次、第一產程時間、新生兒體質量、產程停滯、會陰裂傷、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的影響;可能受年齡、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產后Hb減少量的影響(P<0.05),見表1。
2.3 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 以產婦低位產鉗術后PUR發生情況為因變量,以年齡、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產后Hb 減少量為自變量。多項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較大、第二產程時間較長、產后出血量較多、產后Hb 減少量較多是產婦低位產鉗發生PUR 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經陰道助產是處理第二產程的重要技術,在此過程中,助產人員通過特制的鉗子幫助產婦娩出胎兒,其中以低位產鉗術較為常見,可保證產程的順利進行,保證母嬰健康,但是在分娩過程中,為促進分娩順利,助產士需對會陰側切,進而損傷產道,導致術后并發癥相對較多,其中PUR較為常見[4]。而PUR 使膀胱過度充盈,影響宮腔內積血的排出,且對腎功能、泌尿系統等均造成損傷,影響產婦健康,因而對于產后PUR 情況不可忽視,在產前需給予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以降低PUR 的發生[5]。因而對影響產婦低位產鉗術后發生PUR 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可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表1 產婦低位產鉗助產術后發生PUR的單因素分析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經初步單因素與進一步的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較大、第二產程時間較長、產后出血量較多、產后Hb 減少量較多是產婦低位產鉗發生PUR 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①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各臟器的修復能力逐漸降低,在行低位產鉗術時會對產婦的會陰、盆底肌肉及周圍組織等造成一定損傷,因而在不同年齡段發生PUR情況有所不同,因而對于高年齡行低位產鉗術時需加強觀察,避免術后PUR的發生[6]。②在第二產程時產婦的宮口處于全開狀態,胎先露位置較低,對產婦的膀胱、盆腔等神經造成直接壓迫,造成膀胱收縮能力降低;胎頭下降的過程與各組織間的摩擦力可造成膀胱周圍組織出現水腫進而引起排尿困難,且由于膀胱組織及周圍神經出現損傷,疼痛作用進一步加大產婦排尿困難,因而發生PUR 風險較高,必要時在產婦首次排尿時可采用誘導排尿法促進產婦排尿[7]。③產后出血量的增加、Hb 減少量較多一方面可增加產后感染發生情況,另一方面失血導致血液中的因子丟失,直接造成貧血,且排尿相關的細胞若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可引起膀胱的收縮及排尿功能障礙,增加PUR 發生風險,因而產后需觀察出血量以降低PUR 發生率[8]。此外,新生兒體質量過高時可延長產程,且對膀胱神經造成一定壓迫,進而發生PUR,但本研究中,實行低位產鉗術的產婦術后發生PUR風險不受新生兒體質量的影響,說明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未來需加大樣本量進行深入探究,以此為臨床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更加完整的參考資料。
綜上所述,年齡較大、第二產程時間較長、產后出血量較多、產后Hb減少量較多是行低位產鉗術產婦術后發生PUR的危險因素,因而需根據產婦的體情況進行有效的預防工作,密切監測產婦產后出血情況,以期減少PUR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