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
(鐘祥市人民醫院骨科,湖北 荊門 431900)
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結構復雜,是常見的骨折,發生率較高,因跟骨周圍軟組織的狀況不佳,治療困難[1-2]。在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發生后,治療關鍵在于促進掌部骨折復位和有效固定。以往對于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的治療采取鋼絲內固定、克氏針固定和石膏外固定等無法達到滿意解剖復位以及滿意固定效果,可對患者手部功能恢復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患者,旨在探討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采取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微創手術治療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32~76歲,平均(46.21±2.21)歲;砸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9例,割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12例,砍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8例,絞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3例,壓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2例;骨折部位:掌骨頭頸部骨折6例,指骨合并掌骨10例,掌骨基底部出現骨折的患者10例,近指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8例;開放性骨折22例,閉合性骨折有12例。鋼絲內固定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2~75歲,平均(46.67±2.67)歲;砸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9例,割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11例,砍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8例,絞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4例,壓傷導致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2例;骨折部位:掌骨頭頸部骨折6例,指骨合并掌骨11例,掌骨基底部出現骨折的患者10例,近指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7例;開放性骨折21例,閉合性骨折有13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微創手術治療組的手術方案是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常規平臥,促使患者上肢外展,之后給予臂叢麻醉,并給予止血帶幫助止血。阻斷血流之后消毒手術部位,若患者是開放性骨折,需要先進行清創處理,完成清創處理后在掌骨背側做一個縱切口,若患者是開放性骨折需要一定程度延長創口,將伸指肌腱分離之后實施牽引復位,結合患者骨折部位選擇合適大小微型鋼板實施內固定處理,創面清洗后縫合切口,無需給予石膏外固定,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和功能鍛煉。
鋼絲內固定組選擇鋼絲內固定,常規平臥,幫助患者外展上肢,后實施臂叢神經麻醉,給予止血帶捆綁手臂上段止血,阻斷血流之后消毒手術部位,若患者是開放性骨折,需要先進行清創處理,完成清創處理后根據骨折部位,在其垂直骨折線的方位實施鋼絲內固定,并實施螺釘鉆孔的處理,用鋼絲捆綁碎骨塊,之后給予固定。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和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分析比較兩組愈合率、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治療前后患者關節功能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愈合率比較 兩組愈合率均為10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微創手術治療組關節功能評分優于鋼絲內固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微創手術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均長于鋼絲內固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微創手術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鋼絲內固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治療前后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治療前后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微創手術治療組鋼絲內固定組例數34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關節功能67.34±2.2496.11±2.1267.12±2.0290.21±2.21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鋼絲內固定組微創手術治療組t值P值例數3434手術時間(min)67.14±4.2478.02±10.125.5770.000平均住院時間(d)8.15±1.579.01±2.226.3560.000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是一種常見的手部骨折,目前,治療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的方法主要是有效的固定治療,但是掌指關節比較特殊,和周圍關節距離近,操作難度增大,空間狹小,以往石膏外固定不適合[3-4]。而實施鋼絲內固定可導致患者指關節活動受限。雖然克氏針對于治療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若針尾填埋不適合容易導致感染。目前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在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治療中受到重視,逐漸取代傳統固定方法,對于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的治療效果顯著[5-6]。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在實施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中需注意,手術應根據患者創傷類型和部位選擇合適微型鋼板進行內固定,一般來說,對于掌基底部位的骨折患者優先選擇T型鋼板,短斜和橫行骨折患者則選擇微型條形的之鋼板。掌骨部位一般用L型的鋼板。另外,對關節內的骨折(螺旋形)一般用單純螺紋釘進行固定。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實施過程需要選擇合適長度螺釘,若螺釘比較短,可導致關節固定不穩定而出現關節活動過程松脫現象[7-8]。若螺釘太長,可磨損關節面而引起關節炎癥。對開放性骨折的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中需要積極預防感染的發生。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后需要鼓勵患者早日進行康復鍛煉,以改善血液循環,加速骨折愈合[9-12]。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愈合率均為10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微創手術治療組關節功能評分優于鋼絲內固定組,患者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長于鋼絲內固定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鋼絲內固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患者在手術治療方案中選擇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效果顯著,雖然相對于鋼絲內固定治療時間延長,但是并發癥較少,關節功能恢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