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姣
摘 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影響下,新型課程教學模式取代傳統課程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成為目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工作重點。工匠精神作為職業技術的文化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職業意識與態度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將其融入進汽車專業課程教學中,可達到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強化自身專業技能水平以及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效果,對于提升汽車課程教學效果及質量,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 汽車專業 工匠精神 學生 職業素養
1 引言
隨著現代化社會進程不斷推進,為滿足逐漸提高的社會人才需求,職業教育改革成為目前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點。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平臺,在職業教育改革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所秉持的教學觀念也相對陳舊,在開展專業知識教學時,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將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對學生創新、創造等方面能力的培養,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1]。因此,轉變課程教學觀念十分關鍵。工匠精神通過潛移默化地影響,可促使學生自身的職業道德以及素養能夠得以很好地培養,大大提高了職業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廣泛應用在職業教育中。本文通過對高職汽車專業學生課程教學時將工匠精神合理融入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具體措施及意義。
2 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具體實施措施
2.1 創新教學理念,加強學生職業素養
為促使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意識能夠得以加強,應讓學生對于汽車職業技能在以后工作與發展中的重要性進行全面了解。但高職院校以往在汽車相關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傳統以往的教學理念,只是一味將課本上汽車相關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填鴨式的灌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學生則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相關專業知識的狀態。全程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導致學生自我思考能力以及創新創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地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在長期較為繁瑣、枯燥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下,容易造成學生對于汽車專業學習的興趣逐漸退化,部分學生甚至對汽車課程教學產生厭煩的心理情緒,降低了課程教學效果[2]。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自主性,高職院校應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效的創新。高職院校在開展汽車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將社會市場中競爭趨勢以及就業形勢對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從學生自身的思想方面入手,開拓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量,提高學生主觀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接受汽車專業知識的途徑不僅局限于課程教學過程中,也要提高課外閑暇時間的利用率,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著重培養學生自身專業能力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在社會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2.2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高職院校為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全面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應將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可通過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以此來對學生的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約束和規范[3]。高職院校還可通過開展與汽車專業相關的教育活動,將汽車專業特色合理地融入到教學活動過程匯總,有助于對學生自身的價值方面的觀念進行教育。此外還應培養學生自身職業崗位方面的認識,促使學生能夠在步入社會后,對于崗位的職業需求能夠進行很快的適應,將工匠精神貫穿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從而促學生對于企業所下發的崗位任務能夠進行很好地完成,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素養,促使學生在社會職場中最終能夠取得成功。
2.3 創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在開展汽車相關課程教學工作過程中,為對學生自身職業素養進行更好的培養,還應加強對相關專業教師自身職業教育能力水平進行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應對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根據其自身能力水平,為教師制定針對性相對較強的培訓計劃,促使教師自身汽車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量能夠得到有很好的拓展,利于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進行較為專業的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加深對于汽車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也能夠將相關專業知識很好地融入進實際技能操作過程中,有效提高了課程教學效果以及課堂教學效率[4]。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定期開展與汽車專業相關的知識教育講座,可聘請汽車相關企業中相關實踐技能較強的專業人士,將自身所總結出以及積累的相關經驗對教師進行講授,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可隨時體溫,教師之間也可進行相互探討,可促進教師對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很好的反思,查缺補漏,對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能夠進行及時發現并加以改正,從而有效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還應促使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念,相關教學工作前應將相關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術操作進行合理的結合,同時,還應對相關的企業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制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教學目標,充分借鑒以往的時間實踐技能操作經驗,在開展汽車課程教學過程中,將企業文化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合理地融入到相關專業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市場發展規律的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
3 將工匠精神融入進高職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3.1 利于加強學生自身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在開展相關職業技術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專業性相對較強的思想道德觀念,是對相關工作人員自身行為以及活動進行規范的標準。高職院校在開展汽車相關專業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始終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相關專業知識的講授過程中,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提高自身職業的責任感與責任心,對于領導所下發的任務能夠保質保量的進行很好地完成,嚴格遵守企業相關的規章制度,將自身所存在的價值進行最大限度發揮,在提高相關企業利潤收益的同時,還能提高自身經濟水平[5]。
3.2 強化學生自身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是指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基于實際工作環境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具有明顯工作特征的態度、理解以及情感等。高職院校通過將工匠精神貫穿在整個汽車課程教學過程中,可對學生自身的職業技能意識進行很好地培養,對于學生在離校步入社會后,自我開展相關的創業、就業以及崗位的選擇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崗位相關職業技能的需求,更好的融入進崗位工作中[6]。此外,在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學生能夠自覺的對自身進行約束,嚴格要求自身的行為,移動學生自身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
3.3 養成積極樂觀的職業態度
職業態度是指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于工作所持有的個人態度及觀念。高職院校在開展汽車相關的課程教學時,始終堅持以工匠精神為原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還利于學生樹立較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對于自身的職業態度進行嚴格規范,以積極樂觀的職業態度去開展相關崗位工作。學生在對所要任職的崗位進行選擇過程中,也可通過工匠精神進行甄別,從而選擇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符合的適應崗位[7]。此外,學生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始終遵守工匠精神,可促使學生始終保持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自身職業素養。
4 結束語
將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入進,高職院校汽車相關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可有效培養學生自身職業道德、意識以及態度等方面的能力。通過對教學觀念進行創新及改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組織學生進行相互探討,在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同時,還可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此外,通過加強教師自身職業教育能力素養,可促使學生樹立較為清楚明確的從業方向及觀念,利于學生能夠對于社會崗位的需求進行快速適應,在提高自身經濟收益的同時,還有利于促進相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課題:吉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8ZCZ057,“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現狀研究—以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參考文獻:
[1]徐海芳,劉映凱.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以創新創業影像工作室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9,21(01):78-81.
[2]陳紀偉.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的研究——以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職教論壇,2018,000(011):128-132.
[3]孫蘭欣.個性與共性:建筑類高職工匠精神培養路徑——談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現代性[J].遼寧高職學報,2019,021(008):83-87.
[4]黃玲,王洪艷,郝志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20,022(004):8-11.
[5]袁博,方彥,丁萬霞.高職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途徑探究——以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020(008):84-85,88.
[6]Zhao-qiang Tan,Qing Zhang, Xue-yi Guo,. New development of powder metallurgy in automotive industry[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20,27(6):1611-1623.
[7]朱麗麗,李娟. 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及前沿分析——基于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2014-2018年收錄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 職教論壇,2018,000(012):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