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潘亞說,她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名普通人,普通如草木,平凡如塵土。但她又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這種獨一無二是她自己不斷追求理想和事業的樣子。
潘亞很善談,聊起她的故事,井井有條,連記者都不好意思打斷她。與女性企業家、創始人相比,潘亞略顯普通。在她身上,沒有太多標簽,畢業于普通高校,出身于普通家庭,在公司普通的崗位上。

但是,潘亞又認為,自己始終在追求的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無可復制,不可取代。她說:“短暫的人生是我的舞臺,如何演繹,自己決定,為了目標和理想,會一直堅持到底,只要努力奮斗,永遠不算晚。”這句話既是潘亞的目標,也是人生的座右銘。
這樣一名普通的女孩,從山東玻璃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普通職員崗位到銷售總裁,她同時也是農業中關村秘書處成員,為農業科技、鄉村振興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亞,2006年大學畢業后始終從事外貿業務。小時候,潘亞暈車,基于這個原因,她始終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故鄉山東菏澤。工作后,潘亞幾乎每年滿世界的飛來飛去,這在以前不敢想象。
潘亞經常說,自己很幸運,身為女性,卻擁有了和男性一起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巾幗不讓須眉,更重要滿滿的都是難忘的回憶。一般形容女性會提到“沉魚落雁”這個詞。她形容自己是颯爽英姿,乘風破浪。畢業至今,在工作中總是不斷的總結復盤。她說:“對于我們女性來說,不僅要有事業,還有心態勵志,兼顧美麗。是女人,又不能太女人。工作的時候,做事像男人果斷、大膽、勇敢,做人又要像女人一樣剛柔并濟。”
剛剛踏入外貿行業的前十年,潘亞像小白一樣本本分分、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當時有種可以平靜的走完這一生的感覺。而這一切在30歲那年都轉變了。公司領導把農業領域的任務交給了她,至此她的人生似乎開掛一樣豐富多彩、跌宕起伏起來。
農業領域不同于潘亞之前接觸的高大上的行業,國外的溫室行業起步早,很多設備資材都是歐洲當地生產,歐洲產品一統江湖。而中國的產品要跟圣戈班、皮爾金頓等大企業去競爭,市場渠道在當地也是0。面對這種情況,所有的市場、渠道、客戶都需要她帶領團隊去摸索。
潘亞向記者回憶起做農業之初的親身經歷,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展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得知消息的時候僅有不到3周時間。從定展位,準備展會所有必須品和個人的出國資料,忙得不亦樂乎。一個人背著樣品展架幾十斤的重物就出發了。
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盡管當初經常吃閉門羹,但是這種颯姐的心態戰勝了一切,對自己,對產品,對公司無條件的自信。
在日常的客戶溝通中,潘亞始終從客戶角度換位思考,雖然生活中迷迷糊糊的小馬虎,但是對工作確實一絲不茍而且特別細心。“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可以不贏,也有能隨時退出的勇氣。所以,有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并不是別人的輕視,而是自己丟掉的自信。”
近些年來,潘亞的足跡飛遍了世界各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最多的時候每個月都要飛一次長途。很多時候項目所在地區遠離城市,長途開車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都很正常。“那時,我一方面感慨于國外設施農業的先進化,另一方面又有一顆種子在心里早已生根發芽,那就是我們中國的設施農業也能早日實現工業化,”潘亞動情的說。
潘亞目前所處的領域,接觸的客戶95%都是男性,但她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女孩子就比別人辛苦。在她看來,商場無男女,成敗論英雄。
潘亞講,為了項目會議半夜起來和北美客戶對接,也可以在項目上不吃不喝耗一天,為了拿到一個面談的機會,也能把機票改簽三四次也要見到采購一面。以至于很多客戶對她的評價一般都是:執著、勤奮、自信。其實,追其根本,還是心中那份熱愛。
令潘亞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他們承接了英國TOMWORLD 的農業項目頂部玻璃的加工,當時的技術要求是在浮法玻璃表面做鍍膜處理,之前國際通用的加工是在散射玻璃上面進行加工。浮法玻璃表面非常光滑,膜層涂抹的均勻度,牢固度,透光率影響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整整2個月時間,公司完成了產品實驗,樣品歐洲檢測合格,大批量生產,近8萬平米的項目順利交付。
她回憶道,期間技術團隊都吃住在車間,給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這種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和抗壓能力的鍛煉。
“如果我作為女性有什么優勢的話,那就是我想做一個亦柔亦剛的女紳士,明白女性的力量足以支撐起自己的人生,成為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現代女性。”潘亞感慨地說。
生活中的潘亞同樣是非常熱情且富有朝氣的。她從未刻意迎合,也不會為誰改變。雖然年齡日益增長,但是心態卻始終如小太陽一般生活在朋友身邊。身邊的朋友都習慣叫她小太陽,是正能量代言人。談到人生,談到生活,在記者面前接受采訪的她更像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她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管活到什么歲數,都會有煩惱、焦慮、迷茫、恐懼……但是這些問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珍貴的,正因為這些才會成長的更快,如果一個人失去這些,安于現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春的完結。”所以,對于工作,家庭,生活,潘亞始終不斷地給自己打氣。
談到自己的家庭,她說兒子今年已經8歲了,兒子見證了自己的事業成長,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能從她身上感受到自信和勇敢樂觀,并努力感染他。
潘亞時常勉勵自己的孩子,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天賦異稟,優秀的人總是努力的翻山越嶺。如果方向和道路都沒有錯的話,那就堅持的走要去。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振興鄉村,包括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政策,守好“農業之本”;創新鄉村產業用地政策,總結和推廣“三塊地”改革經驗;完善鄉村人才振興政策,招賢納士,聚天下英才而用;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確保糧食數量與質量安全、保障國家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完善現代鄉村產業政策,實現產業振興;完善農民利益聯結政策,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失,共同賦予;完善鄉村生態宜居政策,守好“金山銀山”,打造秀美宜居鄉村;完善城鄉公共服務政策,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同步發展;建立健全安全鄉村政策,保證大家安全生產、安全生活。
中國玻璃溫室建設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日漸興起,這個時候的潘亞想的是能否為鄉村振興做點力所能及的事。2020年,潘亞加入了農業中關村聯合體平臺。農業中關村聯合體是海淀區踐行北京市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決策部署,整合“政企學研用”各方資源搭建的創新平臺,包括科研院所、央企、國企、民企、銀行、基金、投資機構等300余所科技單位共同發起的社會團體。致力于打造我國以市場化為核心的農業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及場景,協同各地聯合發展,助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加入農業中關村后,潘亞覺得自己在農業領域找到了一個大家庭,每天大家都會集思廣益,為中國的設施農業獻計獻策,大家心中都有一個農業中國夢的夢想。
就這樣,15年來,潘亞不斷挑戰自己的天花板,不斷地跨行業,到如今為農業事業做事。不過,直到今天,潘亞總是說自己僅僅做了一點點的業務,她特別提到,感謝這么多年來團隊和客戶們的信任和無條件的支持。
對于未來,潘亞依舊信心滿滿。她說:“每一顆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于春天的夢想。我相信伴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我們的農業現代化也會提上日程。正如農業中關村召集人王曉慶董事長所說,讓新時代的農民活得有尊嚴,打著領帶種地不是夢,穿著旗袍的村姑也不是夢,我只是中國萬千農業人中普通一員,但是我愿意把自己扎根在農業中關村這個大平臺上,生根,發芽,迎接碩果累累的金秋時節,讓中國農業走向世界大舞臺。”
受得起繁華,也經得起平淡,會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這就是潘亞,任世事變幻,內心堅守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