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勝
“‘兩高報告通篇用案例和數據說話,體現了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守正創新三大特點,我完全贊同” “針對‘舉證難、刑事立案難出臺了一系列司法文件,回應了社會發展需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對代表意見建議的高度重視”……3月9日下午和10日上午,上海代表團熱議“兩高”報告,在紛紛點贊的同時,更為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積極建言獻策。
鮮明體現三對辯證關系
“依法快審快結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6443人,對殺害防疫工作人員的馬建國等人依法判處死刑” “有力懲治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犯罪,起訴2.3萬人,同比上升2.9%”……一組組數字、一個個案件,充分彰顯了“兩高”司法為民、公平正義的決心和態度。
劉曉云代表說,“兩高”報告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回應社會重大關切,貫穿公平正義主線,展現出與時俱進的新思路和新實踐。過去一年,最高法在服務保障疫情防控中展現出擔當作為,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展現出堅定立場,在司法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出行動自覺,在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回應群眾關切中展現出深厚情懷,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中展現出改革創新精神。
張本才代表說,去年,最高檢檢察保障更加主動,檢察服務更加優質,檢察監督更加給力,檢察為民更加暖心,檢察強基更加穩固,接受監督更加自覺,鮮明地體現了變與不變、大格局與“小切口”、守正與創新三對辯證關系。
朱建弟代表認為,“兩高”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跨前一步、主動作為、服務民生,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義。
加快解決知識產權保護突出問題
“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46.6萬件,同比上升11.7%。出臺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等10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方便當事人舉證、縮短訴訟周期、降低維權成本、提高賠償數額,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金額同比增長79.3%,促進形成鼓勵自主創新、推動科技進步的法治環境” “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2萬人,同比上升10.4%”……一組組上升的數據,充分體現了“兩高”在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上的積極作為。
王霞代表提出,從結果看,知識產權案件中的刑事案件占一審審結案件不到2%,與社會的強烈呼吁差距較大。對于知識產權刑事立案難、舉證難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各政法部門間的協同配合,真正形成合力、取得實效,不斷提升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環境。
李豐代表認為,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程序復雜,建議加大懲罰力度,保護創新。
王偉代表建議,建立法院、檢察院知識產權行政主管機關的數據交換機制,做到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更加精準掌握并加快解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全面構建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機制
“全國法院受理訴訟案件數量在2016年、2019年先后突破2000萬件和3000萬件關口的情況下,出現2004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特別是民事訴訟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續增長15年后首次下降,充分體現了在各級黨委領導下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促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多元化解的顯著成效。” “2020年,訴訟服務中心速裁、快審案件693.3萬件,平均審理周期比一審民商事案件縮短53%。”……下降和縮短的數據,凸顯的是最高院著眼破解訴訟難、方便群眾訴訟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陳國民代表認為,四級法院經過共同努力,用兩年時間基本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標志著人民法院訴訟服務邁入現代化新發展階段,制度機制更加健全,兌現了讓老百姓打官司“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的承諾。要發揮好這一服務體系,亟需解決“重后端維穩、輕前端解紛”、調解組織力量配備薄弱、調解經費保障不足、市場化糾紛化解組織培育力度不夠、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的人民調解員入駐法院調解平臺比例較低等問題。建議發揮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一站式解紛優勢,各有關部門主動入駐法院調解平臺,做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大平臺。加強對一站式多元解紛的政策保障,完善考核機制,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制度,加強對調解員的規范化管理。
劉曉云代表建議,進一步深化完善在線多元解紛機制,最高院繼續加大與中央有關部門“總對總”的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推動形成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主干,類型化糾紛解決平臺為補充的多元解紛平臺體系。
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從嚴追訴性侵、虐待未成年人和拐賣兒童等犯罪5.7萬人。會同有關部門建成1029個‘一站式辦案場所,促進詢問、證據提取一次完成,盡力防止‘二次傷害。對監護人侵害和監護缺失,支持起訴、建議撤銷監護人資格513件,是2019年的6.3倍……”保護未成年人就是保護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兩高”在這方面持續作為,更加務實、更有成效。
去年九部委出臺了《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公眾知曉度不夠、配套實施細則不夠完善、追責程序難落實等問題。劉艷代表建議加強宣傳力度,向基層一線相關職能部門、群體開展專項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知曉度,壓實責任,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氛圍;進一步完善配套機制,完善職能部門管理措施,對于不報告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追責;建立優化協作機制,整合力量,更好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筑牢有效的保護網。
陳力代表建議,加強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有效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健全有關工作機制,推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的深度開展。
“檢察院要與學校合作,建立定期進學校、進課堂、設立法治副校長等長效機制,幫助未成年人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治意識。”朱國萍代表說。
打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隊伍
“2020年,全國法院法官人均辦案225件” “一些法院法官員額不足,一些領域專業化審判人才短缺,尚未形成科學完備的司法人才培養體系,一些法院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一些法院‘人案矛盾依然突出,司法職責保障需要加強” “一些檢察人員存在就案辦案、機械司法問題,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針對性、實效性不足”……“兩高”報告中對自身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尤其是對司法隊伍建設更是直揭“短板”。
王建宇代表認為,要解決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兩院”系統、特別是基層一線干部的關心關愛,特殊崗位要給予政策的特殊傾斜。
曹立強、王偉代表建議,“兩高”要吸收更多相關專業人才與跨專業人才進入司法隊伍,加大新模式、新業務培訓的力度,打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隊伍。要進一步加大專業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在刑事、民事、行政各個領域都能有新作為、新突破。
“兩院”工作量增加,人員流失,案件積壓,法官、檢察官工作壓力、思想壓力都很大。“要研究‘兩院留人機制,加強頂層設計,重新設計崗位編制,建立容錯糾錯制度。”朱建弟代表說。
周燕芳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強法院、檢察院與金融機構的資源共享、聯合培訓,推動建立一支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