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永梅,邢 娜,張婉金
(西安培華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西安 710125)
2017 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發展養老服務新業態,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催生旅居養老、田園養老等不同的模式[1]。
2019 年,中國人口發展依然面臨嚴峻形勢,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不管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或機構養老,亦或是比較新穎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僅能夠提供最基本的養老服務和功能,如何既能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又能不突破老年人的心理成本,使老年人擁有一個高質量、高水準的養老過程,是未來養老事業發展的重心。
本研究著重分析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的適宜度、協調性以及發展路徑,為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可參考的數據和可行性建議,豐富西安市養老產業的業態模式,滿足更多樣化的養老需求[2]。
截至2019 年底,西安市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57.2 萬人,老齡化率達16.35%;其中,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34.04 萬,占比高達11.17%,遠高于國際標準7%。根據西安市2018 年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西安市65 歲以上老年人和兒童的撫養比為32.97%,其中,65 歲以上老人的撫養比為14.85%,西安市老年人的撫養比直接折射出西安市老年人養老問題的嚴峻性。
西安市目前擁有各類養老機構設施1 798 家,其中,養老機構143 家(含34 家公辦養老機構和109 家民辦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760 個,日間照料中心70 家,養老床位數5.4 萬張。如此數量的養老機構依然不能滿足西安市老年人的基礎養老需求,更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養老需求,發展不同業態養老產業成為目前繁榮養老消費市場的新方向。
西安市地處秦嶺山腳,自然環境優美,產業資源豐富,既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又有年輕的發展勁頭,既擁有發達的前沿高新科技,還擁有數量可觀的高校教育資源,更有著極豐富的“養老+”業態發展環境和資源基礎,為西安市養老與各個業態的融合提供了可能[3]。
田園養老是新型的養老模式,指的是契合老年人親近自然生態環境,享受自然環境之美,在和諧美好的大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實現養老方面的生理滿足和心理滿足的一種養老模式[4]。
田園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是農業資源與養老事業相結合的新業態,不僅充分利用鄉村田園的閑置資源,還能極大程度地調動老年人的懷舊需求,不斷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養老產業發展中,成為傳統養老之外的一種新選擇。
西安市地處關中平原,北瀕渭河,南依秦嶺,溫帶季風氣候,既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理想的水源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又具備極為優越的旅游觀光農業資源,可為田園養老產業發展和旅居養老發展提供自然資源條件[5]。
西安市田園養老適宜度的研究,需要首先確定西安市田園養老適宜度評價的主要因子,本研究借助層次分析法構建西安市田園養老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便于進行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適宜度分析。
在西安市田園養老發展的各類資源因素中,一要選取影響養老服務質量的核心因素,二要依托鄉村獨特的現有資源以及閑置資源,三要選取對田園養老產業發展有極大影響的因素,四是田園養老產業發展涉及的優美自然及人文環境資源,五是可以借鑒其他養老新業態的影響因素,以便逐步完善西安市田園養老適宜度評價體系[6]。
通過文獻資料的查閱、專家咨詢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就初步開發和篩選的指標體系進行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西安市田園養老適宜度評價體系目標層次上,構建了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整個評價體系分為目標層、評價層和影響層3 個層次,4 個二級指標和12 個三級指標。通過影響層資源因子對評價層適宜度進行權重分析,確定不同評價層和資源因子在田園養老產業發展中的適宜度,進而提供提升資源影響因子適宜度的策略[7,8]。
該層次評價模型是在分析各評價指標之間的適宜度比較關系,通過下一層次對上一層次指標影響權重的確定,以及上一層次對下一層次的總體支配程度基礎上構建的。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和實地訪談,結合田園養老適宜度因素的需求,采用1~9 標度評價法(表2)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配套基礎設施、區域社會環境各層次因素進行兩兩比較,得到評價層組、自然環境組、人文環境組、配套基礎設施組、區域社會環境組的判斷矩陣,如表3 至表7 所示。

表2 1~9 標度評價法

表3 評價層組判斷矩陣

表5 人文環境組判斷矩陣

表7 區域社會環境組判斷矩陣
運用MCE AHP 軟件對上述判斷矩陣中各層因素適宜度權重進行確定,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結果如表8 所示。首先求出最大特征值λmax,然后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一般情況下,判斷矩陣n 越大,則一致性指標CI越大。實際過程中,引入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值(對于1~9 階矩陣而言,指標數為3 時,RI=0.58,指標數為4 時,RI=0.90),通過CR=CI/RI 計算隨機一致性比例,CR<0.1,即認為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由表8 可知,關于西安市田園養老適宜度評價的判斷矩陣都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可以作為適宜度評價層權重計算的依據。

表8 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適宜度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檢驗結果

表4 自然環境組判斷矩陣

表6 配套基礎設施組判斷矩陣
通過上表可知,評價層的權重大小為自然資源B1(0.497 2)>人文資源B2(0.323 0)>區域社會環境B4(0.095 7)>配套基礎設施B3(0.084 1)。根據單層排序結果運用強度公式:總權重=影響層權重×評價層權重,計算資源因子總排序,結果如表9 所示。
基于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田園養老目的地的首要條件就是自然景色優美、休閑田園產業豐富。通過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獲得了西安市田園養老資源的適宜度權重。目前,關于西安市田園養老資源適宜度評價,整體上空氣質量、歷史文化、植被條件、休閑田園產業、政府扶持力度、氣候舒適度相對來說適宜度較高,位居前6 名。食宿條件、景區資源、居民友好程度、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條件相對適宜度不高,位居后6 名。
由表9 可知,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的資源因子中,個別資源因子存在不足,影響西安市田園養老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田園養老目的地的交通條件、醫療衛生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需進一步加大發展力度,提升西安市田園養老發展的整體協調性。
1)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中優勢資源適宜度評價。總層次排序中,排名前6 的資源因子相對適宜度較高。適宜度大小依次為空氣質量(0.322 3)、歷史文化(0.174 3)、植被條件(0.114 1)、休閑田園產業(0.095 9)、政府扶持力度(0.061 0)及氣候舒適度(0.060 7)。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依靠的空氣質量、植被條件、休閑田園產業等資源因子適宜度評價較高,在較強的政府扶持力度支持下,借助西安市較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西安市田園產業未來發展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在保持并進一步促進的基礎上將其作為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的優勢資源。其中,休閑田園產業適宜度較高,能夠成為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的優勢資源前提。
2)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中劣勢資源適宜度評價。排在后6 位的資源因子適宜度較低,是未來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需重點關注發展的。適宜度大小依次為食宿條件(0.060 4)、景區資源(0.052 8)、居民友好態度(0.024 7)、交通條件(0.016 4)、經濟發展水平(0.010 0)和醫療衛生條件(0.007 4)。其中,食宿條件及景區資源因子相對來說適宜度還可以,在12個資源因子中排序為第7 名和第8 名,與政府扶持力度及氣候舒適度權重相差不大。而居民友好態度、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這4 個因子適宜度權重與前幾個相差較大,是未來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需重點關注并發展的資源因子,應在這幾個方面重要提供改善策略,以促進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的整體發展。
對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的二級指標單層次排序分析而言,自然環境(0.497 2)和人文環境(0.323 0)適宜度權重較高,遠遠高于配套基礎設施(0.084 1)和區域社會環境(0.095 7)。因此,在田園養老應著重關注配套基礎設施和區域社會環境的資源因子發展。
1)自然環境。自然環境評價3 個指標中,空氣質量適宜度最高,為0.648 3,發展田園養老產業較為適宜,植被條件適宜度為0.229 6,位居中間,氣候舒適度適宜度最低,為0.122 1。植被條件指標的評價受到個人主觀判斷的影響,在判斷該指標的適宜度上,結合總層次評價排序中植被條件總權重為0.114 2,排名第3,氣候舒適度權重為0.060 7,排名第6,相對來說總體適宜度較好。
2)人文環境。人文環境評價3 個指標中,歷史文化適宜度最高,為0.539 6,休閑田園產業適宜度為0.296 9,景區資源適宜度為0.163 5。整體而言,人文環境評價指標中,休閑田園產業在田園養老產業發展資源因子中適宜度較高,景區資源適宜度較低,但在總層次排序中尚可。
3)配套基礎設施。配套基礎設施3 個指標中,食宿條件適宜度最高,為0.717 2,交通條件適宜度為0.194 6,醫療衛生條件適宜度為0.088 2。3 個指標中,交通條件和醫療衛生條件適宜度較低,且在總層次排序中也較靠后,是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需重點關注的資源因子。
4)區域社會環境。區域社會環境3 個指標中,政府扶持力度適宜度最高,為0.636 9,居民友好態度適宜度為0.258 3,經濟發展水平適宜度為0.104 8。3 個指標中,政府扶持力度在總層次中排名第5,說明政府在田園養老產業發展方面支持力度是足夠的,應該在居民友好態度及周邊經濟發展水平上加大力度,提升其適宜度。
未來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應在保持優勢資源的基礎上,重點提升醫療衛生條件、交通條件、居民友好態度和周邊的經濟發展水平,具體策略如下。
1)加強西安市生態保護,提升田園養老產業發展優勢競爭力。西安市具備較濃厚的歷史文化特色,周邊秦嶺生態森林資源保證空氣質量和氣候舒適度等優勢資源因子的發揮,以及周邊大量的國家級4A、5A 級景區等品牌資源的加持,西安市打造老年人體驗式的田園養老模式具備較優越的條件。未來應將優勢資源進一步發揮,保持優勢資源的競爭力。

表9 評價層對目標層總排序
2)進一步加強政府的扶持力度,促進多元主體的參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不僅要加大優勢資源的宣傳力度,更應該在土地、稅費、協調等方面加大優惠力度,吸引來自社會的優勢企業及社會組織參與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的開發和運營。不僅政府提供基礎配套設施的資金支持,還應力促企業的投資和介入,通過政府和其他主體的共同支持,在田園養老環境內外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建設、配套醫療衛生設施建設以及水電等設施建設方面進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應加大力度建設田園養老環境與外界連接的道路交通,二是應加大力度進行田園養老醫療服務組織機構的建設,以及醫療衛生服務專業人才隊伍的吸納和培養。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給予社會企業及組織更多的參與機會,降低他們的參與和投資成本。
3)促進田園養老環境周邊居民的參與,提升周邊居民的友好度。田園養老產業的發展對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周邊居民的吸納、企業及相關組織的積極參與,使其分享田園養老產業發展的收益,進而促進周邊居民的友好態度。同時對周邊居民進行定向培訓和專業性培訓,使其高質量掌握田園養老產業發展涉及的適合崗位的技能和職業操守,便于吸納進田園養老產業,使周邊居民有參與感并獲得收益,減少因田園養老產業發展對周邊居民產生的不良影響。
4)通過田園養老產業開發,提升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田園養老產業發展基地一般都在市郊周邊,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于市區,但通過田園養老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給周邊居民提供新的工作機會,促進周邊居民經濟收入的增加,也會帶來周邊區域整體經濟能力的提升。周邊地區經濟實力的上升,反過來又會促進田園養老產業整體質量的提升,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適宜度評價研究,有助于針對性地解決田園養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發展因素不適宜問題。本研究通過構建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不同資源因子的適宜度,進而著重提供策略解決個別資源因子適宜度低的問題,為西安市田園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