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菁菁
(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 成都 610000)
傳統電視直播不僅具有直觀性強、權威性高的信息傳播優勢,而且能對新聞事件內容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度報道。一般來說,對于一些重大賽事、重要會議及線上互動等活動,宜采用電視直播的報道形式。然而,盡管電視直播的優勢較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電視直播的劣勢也逐漸暴露。例如,電視直播的光纖鋪設成本高、直播場地固定、觀眾必須守在電視前觀看直播等,這不符合新媒體時代觀眾接收信息的習慣,必然會導致電視受眾群體的日漸流失。電視直播是電視臺整體技術水平的體現。在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應在直播技術上與時俱進,運用新媒體技術拓寬電視直播的傳播途徑,以加速主流媒體的融媒體轉型。
當前,傳統電視直播面臨如下問題。
(1)技術問題。傳統電視直播技術借助電腦、電視等媒體設備對一些音頻、視頻資源進行單向傳播,這種傳播技術與融媒體時代下的新媒體直播技術相比具有滯后性。傳統直播技術在借助衛星或衛星車將拍攝到的信號傳輸到電視臺接收器的過程中,易受天氣、人為因素等突發情況的干擾,直播效果難以保障。
(2)經費問題。受直播技術與直播環境的限制,傳統電視直播對音頻、視頻處理設備以及衛星接收器的要求很高。為保證直播效果,電視臺必須支出較多經費用于購入性能較好的直播設備與媒介,這加大了直播的成本。
(3)直播群體單一。傳統電視直播的主體僅僅局限在某一個地方的某一兩個主體,這使得電視直播發展受限。
科技對媒體平臺的建設給予了全面支持,電視直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備受歡迎。但隨著新媒體異軍突起,電視直播生存壓力巨大,從傳統直播向融媒體轉型是必然選擇。傳統電視媒體在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實現融媒體轉型之路的過程中,應遵循新聞傳播基本規律與新興媒體的發展特點,實現新舊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新媒體直播方式逐漸多樣化,廣大群眾可使用手機、飛行器、攝像頭、4G背包以及可穿戴設備等隨時進行直播[1]。這些新興的直播方式給電視直播的轉型帶來了幫助。為了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傳統電視直播的融媒體轉型,電視媒體應加強對新媒體直播技術的研究,并在電視直播中廣泛應用新媒體直播技術。
國家指出,“要做大做強主流媒體,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2]。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新媒體直播技術與電視直播的融合發展有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在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直播技術無處不在,電視直播妥善應用新媒體直播技術不僅可以提升直播主體的數量,而且有利于擴大電視直播的參與性,使電視直播擁有更廣闊的受眾群體。
4G直播技術是融媒體語境下比較重要的一種新媒體直播技術,它以4G回傳技術為基礎,以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為傳輸媒介,順暢地將移動端上多樣化的直播畫面傳遞給觀眾[3]。在該技術的支撐下,主播只需借助手機、Ipad等智能設備便可輕松完成直播活動,實現IP回傳。在各類新媒體競相活躍的新時代,為吸引受眾眼球,很多主播習慣使用4G直播技術隨時隨地地進行網絡直播。4G直播技術融合了4G回傳技術、無線電技術以及多輸入多輸出技術等各種新興技術,相較于3G技術,它的傳輸速度更快,傳輸卡頓更少,真正突破了傳統電視直播傳輸速度慢、音質畫質不清晰、傳輸效果差的局限性。依托4G直播技術,主播不僅能借助智能設施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直播,還能使用專業相機、無人機等設備提高畫面的清晰度。在電視直播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利用4G直播技術將直播節目從有線傳輸轉變為無線數據傳輸,使觀眾可以在移動端上隨時隨地觀看節目。
P2P直播技術又稱為點對點技術、對等互聯技術,是一種與4G直播技術同等重要的新媒體直播技術。P2P直播技術在應用中主要借助分布式網絡技術提升網絡中各個節點關系的對等性。在分布式網絡技術的作用下,這些節點可以無差異地、平等地分享分布式網絡中的存儲、計算、處理能力,繼而實現相互通信、相互傳輸[4]。這里的“節點”主要包括主機、客機、服務器、客戶端等設施,它們通過相互通信實現信息的創造與接收。通俗來說,借助P2P直播技術,電視主播可以輕松地將自身位置、環境以及相應的直播內容等傳遞給觀眾,而觀眾也能根據主播的直播及時進行信息回應,使主播在第一時間內了解觀眾的喜好,傾聽觀眾的意見建議。傳統電視直播采用C/S架構,模式弊端較多,無法解決服務器端資源與寬帶壓力大的問題,一旦用戶量提升,電視直播將面臨視頻質量不達標的問題。P2P直播技術具有拓展性強、復雜均勻、交互性好的特點,其能在網絡節點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確保直播效果的優質化,讓觀眾暢快觀看直播,實現觀眾與主播的互動。
流媒體技術利用流式傳輸技術在網上進行實時連續直播。具體來說,就是將用戶保存在網站服務器上的聲音、動畫、影像等資源實現下載、獲取同步進行的一種特殊新媒體直播技術。在流媒體技術的作用下,客戶不必等資源完全下載完再進行觀看,而是可以邊下載邊觀看,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媒體技術在受眾信息接收方面的局限性。在電視直播過程中,工作人員利用流媒體技術將連續的直播影像用視頻處理軟件進行壓縮處理,并將其上傳到網站上,觀眾可以邊下載邊觀看。但是電視流媒體直播的運行需要多個流媒體直播傳輸協議,如實時流傳輸協議、循序流傳輸協議、實時傳輸控制協議等。例如,關于實時流傳輸的協議主要有HTTP協議,HLS協議、RSTP協議、RTMP協議等[5],有了這些協議的保障,電視直播便可實現端到端的服務,這為電視高清分屏直播形式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電視直播在運用流媒體技術時,還可以與P2P直播技術進行融合,形成一種全新的電視直播系統視頻傳輸技術,實現移動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加速融合。
在融媒體時代,電視直播要解決時效不足、效率較低的問題,除了安排多個電視臺同時報道同一事件外,還要加強各電視臺與移動客戶端的合作,實現現場直播“電視大屏+移動端小屏”的同時播出。
2020年,央視大型直播節目《共同抗“疫”》獲得成功。該節目從不同的視角,以不間斷直播的形式展示了2020年2月17日軍隊馳援武漢的真實情況,實現了電視端與手機端的雙邊直播。在直播過程中,記者會定期與電視端主持人以及移動客戶端進行實時連線,介紹現場最新情況。通過這種方式,電視大屏與移動端小屏實現了內容不間斷的銜接與直播。再比如,由湖南經視與快手科技聯合打造的“電視大屏+手機小屏”的聯動直播節目《看見快生活》,開啟了全國電視直播的新模式。《看見快生活》是全國第一檔電視、電商、直播超級融合的節目,該節目的特點是大屏通小屏,傳統電視直播與新媒體廣泛融合。該節目在技術上采用了5G云連線,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能讓現場直播更出彩,而且還能實現多人在直播中同時連麥互動,提高了節目的可看性與信息傳輸的時效性。
慢直播是一種馬拉松式全程直播的電視節目形式。之所以被稱為慢直播,一是由于電視節目播放速度較為緩慢,二是整個事件播放的時間較長。與一般電視節目播放不同的是,慢直播沒有主持人、解說字幕、鏡頭切換、后期制作等這些痕跡,而是直接對準真實事件用固定機位拍攝、呈現事件發生的過程[6]。慢直播可以為觀眾營造強烈的想象感,讓觀眾在觀看直播時分享情緒與情感體驗,并產生互動交流的沖動。在4G直播技術、P2P直播技術以及流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央視除了在電視直播中開啟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播,還在央視新聞媒體端、視頻端以及新華社客戶端等端口開設了“慢直播”,通過慢直播這一形式為觀眾實時直播武漢的“此時此刻”,給予觀眾陪伴式的真直播。
融媒體語境下,電視直播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5G直播、無人機直播、Vlog直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5G直播是在4G直播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信息傳輸速度是4G傳輸的近百倍。利用5G技術進行電視直播,基本不會出現視頻畫質不清晰、網絡卡頓、網絡延遲等問題。然而,目前5G直播尚且處于開發與研究階段,并未在電視直播中大范圍普及。但隨著科技的發展,5G直播在未來的電視直播中將占據絕對性的優勢。無人機航拍直播也是一種新型的電視直播手段,無人機不僅能拍攝清晰度較高的畫面,而且能對實景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拍攝,提供給電視直播更具震撼力的畫面。一般來說,重點建筑工程報道、搶險救災以及航天發射等新聞報道宜采用無人機航拍的直播方式。Vlog直播是一種以短視頻素材為依托,展示敘述者真實生活的直播方式。Vlog短視頻素材是不加任何修飾的真素材,是對真實生活的記錄。電視臺在運用Vlog短視頻進行直播活動推進時,要特別關注Vlog短視頻的真實性,以展示給觀眾更新鮮豐富的內容。
媒體融合讓傳統電視直播有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傳統電視直播與新媒體融合,可充分利用新媒體直播技術提高電視直播的水平與質量。目前,4G直播、P2P直播以及流媒體等新媒體直播技術在電視直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些技術的應用有效克服了傳統電視直播技術的缺陷,豐富了電視直播手段,為電視新媒體直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在融媒體語境下,傳統電視媒體應搭乘“新媒體技術”這一快車,探索出更豐富的電視直播途徑,讓電視新媒體直播在融媒體時代能夠順利存活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實現穩定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