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傳仁
(五蓮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日照 262300)
新媒體是指以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等新興技術為依托,以網絡媒體、移動手機媒體、移動小屏電視、互動性電視媒體等新型媒體為主要載體,向用戶群體實時傳遞信息和提供服務的傳播形態?!靶旅襟w”與“傳統媒體”相對應,新媒體利用其大容量、交互性及實時性的優勢,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絡為技術保障,實現了跨界全球化媒體傳播。
近年來,基于對網絡安全的不斷重視、網上運營平臺不斷豐富、運營商對4G和5G業務的高投入及“互聯網+”的深入融合等促進因素,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規模保持增長態勢。據調查,截止2021年6月份,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71.7%,網民規模高達10.12億,其中手機網民用戶達10.06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為99.6%。
從營利創收上看,傳統廣播電視廣告呈下降趨勢,新媒體廣告收入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廣告收入為2 075.27億元,同比增長11.30%。其中值得一提是,傳統廣播電視廣告創收為998.85億元,下降9.13%;而新媒體廣告收入為828.76億元,同比增長68.49%。
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網絡技術推動新媒體行業沉浸式體驗得到快速提升,視頻類業務成為主流媒體發展形態,圖像清晰度也由高清提升到超高清4K/8K,場景視頻也由二維平面化轉向VR和自由視角沉浸式體驗。
當前,全球信息產業化發展及新媒體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是超高清視頻。預計我國到2022年,從規模發展和速度增長來看,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總產值規模將達4萬億元。超高清視頻同時也是我國新一輪重大視頻技術革新,從圖像標清、高清演進到超高清4K/8K,將引發芯片科研、內容制播、圖像顯示、傳輸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升級換代,驅動廣播電視、文教娛樂、醫療健康、智能交通及工業制造等行業以視頻為核心的服務轉型。
早在2016年,LG在電視終端方面實現了8K技術與OLED技術的首次結合,研發了世界最大的8K OLED屏幕。在2019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展覽會上,康佳、創維、夏普等高科技公司都打出了“5G+8K”或“5G+8K+AI”的旗號,其中創維展示了首款8K超高清智能電視,華為公司展出8K顯示芯片高科技產品和AI媒體云服務及5G折疊手機等產品,還通過5G網絡進行“8K+VR”視頻回傳。由此,未來的視頻點播、直播甚至行業應用視頻,都將演進到4K/8K,從而使圖像識別和信息傳送得到進一步提升,帶給用戶全新體驗。
VR技術將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包括視頻游戲、旅游娛樂、活動直播、醫療教育及建筑工程等。VR全景視頻技術通過遮擋用戶的視線,將用戶帶入360°全景虛擬空間,為用戶提供沉浸式體驗。比如智能手套Hapty glove VR,通過300多個微小空氣氣泡將氣體傳送到手的表面,通過充氣或放氣效果來使用戶感受石頭的重量、植物經脈的波紋等。VR教育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可以幫助學習者快速消化疑難知識點,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1]。
5G時代,視頻行業發展主要以VR全景視頻的新媒體形式“5G+VR視頻”業務為核心。預計2025年,VR市場空間將達到3 000億美元,VR在教育、社交、購物、導航及游戲領域都將得到大規模應用。
AR是一種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融合的增強現實技術,將計算機生成的圖像、文字、音樂、三維模型及視頻等虛擬信息通過運用三維建模、多媒體、實時跟蹤、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技術手段模擬到真實世界中。在視覺化的增強現實中,用戶通過頭盔顯示器,把電腦圖形與真實世界重合在一起,即可看到虛擬的世界。基于此,未來的廣告購物、文化娛樂、工作方式都將得到改變。
5G時代的到來,隨著移動AR的靈活運用,各運營商將創新地推出新的商用場景和商業模式,使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相關設備無處不在,市場經濟收入猛增,預測到2022年,AR市場總體價值將達800~900億美元。
5G的速率是4G的10~100倍之多,時延僅為0.01 s,大容量連接是4G的5~10倍,峰值速度遠遠高出4G。4K視頻播出需要的傳輸帶寬為60~ 75 Mb·s-1,而8K視頻需要的傳輸帶寬為100 Mb·s-1, 因此5G是承載超高清視頻傳輸的最佳載體。
以5G網絡技術為引領的超高清4K/8K視頻制播分3個流程。
(1)超高清視頻采集回傳。4K/8K攝像機利用編碼推流設備,將采集的視頻流轉換成IP數據流傳送到5G基站。
(2)云端素材視頻制作。超高清視頻直播通過5G網絡傳輸到云端之后,通過相應的視頻制作軟件、桌面應用、H5頁面等方式進行云端的素材 制作[2]。
(3)超高清視頻節目播出。通過5G基站的核心網,把超高清視頻數據傳送到視頻播放、存儲及分發端,并通過多種形式傳輸到視頻顯示終端,實現5G超高清視頻制播[3]。
早在2018年,杭州云棲“5G+8K”視頻直播大會通過云管端協同組網,8K專業攝像機采集素材視頻,由5G CPE終端傳送視頻碼流至本地5G核心網絡,并通過傳輸距離長達400 km的數據云專線與公有云實現互聯互通。直播數據流傳送到上海直播中心再通過5G網絡進行內容分發,從而實現8K超高清電視機實時接收。直播過程還展示了兩個“5G+8K”應用領域,一是未來8K直播和點播的家庭娛樂消費,二是專業應用場景8K超高清視頻遠程會診。
2019年的江西春晚首次采用“5G+8K+VR”錄制播出,拍攝現場設計4個VR機位,5G現場基站及核心網通過5G CPE連接,現場導播切換臺通過核心網專線進行回傳。第四屆“首都國企開放日”牡丹集團主會場,由牡丹集團和北電科林共同研制的“5G+8K”智能融媒體工程超高清直播特種車首次呈現。
全媒體時代,廣電新媒體在現有演播室的基礎上通過功能擴展,可提高其高清直播、線上線下互動等能力。通過“5G+VR”全景視頻沉浸式技術的融合應用,可以將演播室打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720°自由觀看視覺,讓主持人或現場嘉賓仿佛置身于現場[4]。
浙江烏鎮于2018年11月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運營商聯合設備商推出首個基于5G網絡傳輸的“5G+8K+VR”實時直播。2019重慶國際馬拉松賽也首次采用了“5G+VR”進行賽事直播活動,創造了5G網絡在長達20 km賽道沿線的穩定覆蓋,同時將信號實時傳送至播控中心。2020年央視春晚通過“5G+8K/4K/VR”的“黑科技”,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次采用“5G+8K”技術實現多機位拍攝;采用首創4K伴隨高清制作模式,應用了軌道機器人、無人機、在線虛擬系統等40多套4K拍攝設備進行節目制作;同時總臺采用首創虛擬網絡互動制作模式(VNIS),首次實現了“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VR春晚直播,讓科技“年夜飯”呈現三維全景觀看新視角。
5G技術的大帶寬數據傳輸可以滿足AR遠程交互需求。AR在新媒體行業的運用,給受眾帶來一種全新的場景,使用戶可以以第一人稱視角去審視、讀懂新聞,而且以其“沉浸”“在場”等特點讓受眾身臨其境,變成真正的“目擊者”。通過VR+AR視頻內容制作方案,可以對多個視頻實時靈活地拼接,組成5G+4K/8K+VR+AR的高清傳輸直播分享全景VR視頻的宣傳報道形式。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日報的前方記者通過AR眼鏡拍攝專題《2021全國兩會直通車》;廣西日報運用“5G+AI”“5G+AR”“5G+虛擬演播室”等技術開設大型融媒專題,全方位報道“融媒體5G+”多元產品;央視網推出了《全景沉浸看報告》,應用“VR+AR”技術將真實全景視頻與虛擬動畫相結合,讓大眾在形象生動的全景沉浸式體驗中讀懂兩會數據內容。這是技術的核心突破點,更是將來廣電媒體發展的方向。
2020BIRTV展會上,七維科技展區首次推出ViCave交互沉浸式演播室,以實時渲染引擎ViBox為核心,以多點距、多結構的LED大屏為呈現方式,這是全媒體時代推出的一款新型演播室技術,成為本次展會的最大亮點[5]。
隨著5G、4K/8K、VR/AR等新技術和內容生產的深度融合,廣電新媒體超高清視頻實現了移動化、可視化、即時化,不僅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還在視頻內容的采、編、播、傳等各個環節帶來革命性變化。廣電新媒體的傳播格局必將迎來新的呈現,智慧廣電新生態的打造也必將迎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