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建平
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2211
在工程造價管理領域,信息技術的關鍵地位不言而喻,其是滿足工程造價管理實際信息需求、提升造價管理綜合效益、優化造價管理模式的關鍵載體,對于促進工程造價管理朝著更高層次邁進具有直接作用。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工程造價管理的有機整合,在工程造價信息技術組織構架、信息技術運行流程及信息技術應用效果評價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細化了信息化技術在工程造價領域中的實施規則,為新時期工程造價管理的順利有序推進提供了政策遵循與技術導向,使當前信息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領域中的應用優勢特征、服務功能特征與信息化特征愈發突出。同時,廣大工程造價管理單位及相關社會化機構同樣在控制造價信息流與數據流、改進工程造價管理流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與探索,成就顯著。盡管如此,受信息技術模型構造、傳統造價管理體系等主客觀多方面要素的影響,當前信息技術與工程造價管理的有機整合實踐依舊存在諸多短板,信息技術應用的針對性、效率性與方向性有待提升,對工程造價信息資源的融合與銜接力度有待加強,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工程造價管理有機整合的方法與路徑,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當前政策、經濟、人文等環境條件下,工程造價管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趨于多樣化,如何對這些多樣化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化、動態化、實時化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工程造價管理的難點所在。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構建立體化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型,實現工程不同階段與步驟之間造價管理的無縫對接,對造價管理中各類風險的誘發因素進行精準辨識與控制,實現連續性、不間斷的工程造價管理。
現代工程項目建設節奏快、投資高、規模大、工期長,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類型,表現在造價管理方面則為有效融入與運用全過程管理理念。借助科學規范的信息技術,可將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細化分為多個不同的實施階段,進一步簡化造價工作程序,控制造價風險,對工程造價管理實施全過程控制,促進項目單位效益最大化,實現對工程造價管理各項數據信息的精準分析與研判,以滿足精細化的全過程造價管理現實需求。
現代信息技術及其衍生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工程造價管理提供了更為靈活的信息分析手段、數據控制工具及風險管理方法,使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在合理調控工程項目資金配置、優化施工資源要素管理等方面具備了更高效的方法,使得傳統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下難以完成的工程造價管理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基于信息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可利用計算機設備將造價數據進行融合,推動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使工程項目的總體效能得以優化提升。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發展起步較晚,相關經驗積累不足,在造價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方面的滯后性較強,尤其是對于中小型建筑工程項目而言,更是受限于人員、資金、維護等方面的客觀要素,未能建立系統性與專業性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體系,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工作需求。在實踐領域,部分工程項目對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重視不足,將更多的資金資源、技術資源等投入工程管理的其他方面,漠視造價管理信息化基礎性作用,無法實現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的自動化采集與傳輸。
縱觀當前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標準實際,普遍存在標準不統一、具體實施細則不明確、造價管理信息化流程不流暢等共性問題,無論是在造價管理信息搜集方面還是在數據標準分析與研判方面,均存在信息孤島現象。由于缺乏統一化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標準,特定范圍內的造價管理信息互聯、互通、互享無法得以實現。上述問題在工程造價管理要求更高、任務更重的背景下,牽制作用尤為突出。
現狀表明,部分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相對缺失信息化素養,在專業理論方面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與運用熟練程度不足,尤其是在現代工程項目及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更是在專業高素質造價管理人員配置方面捉襟見肘。受制于技術等方面要素的影響,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容易出現不同程度偏差與謬誤,在數字化轉換過程中突破了相關專業技術標準規范的約束。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對工程造價管理全過程數據進行動態化采集與處理,通過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解決工程造價方案實施中遇到的各類缺陷性問題,提高數據采集與處理能力,推動與各工程項目相關信息的實時動態交換,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有序管理、高效管理、穩定管理。建立健全工程造價全過程數據采集與管理方法規則,處理工程項目各類相關信息,為實現造價管理數據信息的溝通共享提供方向導向與基礎遵循,實現造價管理各主體間的信息交互與溝通,保證資源有效利用率,提高工程質量與效益。
一是網絡技術。在網絡技術支持下,工程造價管理可邁向高科技、高智能化的發展層次,將工程造價的各項環節與各個步驟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監控技術、檢測技術、軟件技術等方法構建形成有機統一、銜接一致的工程造價管理系統。二是數據庫技術。全面優化軟件開發模式,并將其細化分為工程進度仿真分析系統、工程檔案信息系統等諸多子系統與子項目,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專業化操作,將所有工程造價管理數據進行統籌規范,開發與應用各類更專業的造價管理信息化系統。三是中間件技術。形成具有針對性、層次性與差異性的數據管理分析平臺,具體由服務平臺、數據集成平臺、應用開發平臺等共同構成,形成相對復雜、系統性較強的軟件集成體系,進而為工程量計算、工程成本核算等提供重要數據參考。
信息技術與工程造價管理有機整合過程中的數據安全風險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特征,只有立足實際,全面提升工程造價信息數據安全系數,才能在整體角度把握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風險防范的核心與關鍵。筑牢信息化工程造價管理數據安全的根基,強化數據庫建設,優化工程造價管理軟件配置,對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類、處理、加工和統計分析,打造穩定性強、安全可靠、綜合運用價值突出的信息化網絡環境;強化對信息技術與工程造價管理有機整合數據安全的動態化監測與管控,加強系統監控模塊建設,有效識別與控制工程造價管理數據泄露和篡改隱患,構建具有層次化特征的工程造價管理數據安全備份系統,滿足工程造價原始資料資源的積累需求。
定期組織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參加專項培訓與學習,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其講解新形勢下信息技術與工程造價管理有機整合所面臨的新任務與新要求,運用新時期信息化技術的最新方法與策略,解決工程造價管理中遇到的新難題。針對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在基礎素養與接受能力上的差異,堅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化操作軟件的操作與控制,打造一支專業知識扎實、信息化技能高超的專業工程造價管理團隊。
信息技術為工程造價管理成效評估提供了特定技術方法,因此要確立統一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標準體系,合理確定績效評價項目及內容,全面、客觀地選擇包含數據采集、造價管理數據信息核算等內容在內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準確有效地反映不同績效權重的實際代表意義。在工程造價管理信息技術效果評估中,最大限度地杜絕人為干擾,徹底清理人為操作與刻意控制的痕跡;強化對整合成效評估結果數據的應用,通過對特定活動行為的專項處理,使相應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評估結果更加具備專業性,強化與突出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受信息技術構造方法及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等方面要素的影響,當前工程造價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依舊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不利于促進工程造價管理邁向更高發展層次。對此,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應遵循相關技術標準與規范,有創造性、有目的性地融入信息技術,構建完善可靠的信息化造價管理平臺,實現對所有工程造價影響因素的集中統一管理,為全面挖掘實現信息化技術的重要價值奠定基礎,為促進工程造價管理現代化、技術化、標準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