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如意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通過對老高速公路的擴建加寬施工,能夠進一步快速提升高速公路的運輸能力,并加強地域之間的經濟聯系。然而,在高速公路具體加寬施工的過程中,往往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很容易出現沉降不一致的情況,直接對公路的壽命和運輸能力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高速公路加寬工程沉降差異的影響因素,并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公路的質量。
由于老高速公路的運行時間相對比較長,在其運營過程中,軟土地基在連續荷載的作用下,其中的水分會被及時排除出去,能夠很好地解決土顆粒之間的蠕變問題。老高速公路的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在加寬新建期間基本結束,路基也逐漸穩定下來。為了提高新建路基的穩定性,常采用初始沉降、固結沉降、次固結沉降等處理措施,但由于處理的時間相對較短,給沉降差異問題的發生埋下了隱患。隨著公路使用時間的不斷延長,沉降差異會越來越大,同時,由于新老地基壓縮模量存在差異,很容易導致沉降差異問題的發生,從而影響行車安全。為了有效避免該問題的發生,需要對相關因素進行合理的控制。
在當前軟土地基的處理過程中,經常會采用換填法、復合地基法、排水固結法、強夯法等措施。根據過去的處理經驗,采用快速固結法能夠有效保證地基處理效果,縮減工期;復合地基法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也相對較多,能減緩沉降變化趨勢,避免新老地基出現嚴重的沉降差異問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地質情況、建筑材料、機具設備、建設時間及地區環境,合理選擇地基處理方法,按照相關設計規范要求施工,加寬路段的地基回彈率應該保持在40MPa左右。工程現場實際較多采用預制管樁、水泥土攪拌樁處理(濕噴法或干噴法)、路基泡沫輕質土填筑、新舊路基處加設素砼樁、換填碎石或換填灰土、鋪設鋼塑格柵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根據施工經驗,這些處理措施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新老地基的結合常采用臺階拼接的形式,該方式可以讓新老地基的結合更加緊密,有效減少沉降差異問題的發生。在當前加寬路基施工中,經常會采用直接開挖的方式,開挖和填筑施工同步進行。在開挖前,應根據老路路基穩定性的要求,合理確定開挖臺階的大小。在開展擴寬施工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挖出老路的路肩,挖除寬度應保持在40cm左右,然后進行路基邊坡的開挖,從而形成內傾斜臺階。臺階的寬度保持在2m以上,高度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確定,然后采用分層填筑的方法對路堤進行加寬處理。為了保證路基的結合效果,新老路基的結合面應保持在2m左右,這樣能保證拼接處有效的黏結性和密實性。新舊路基的臺階開挖應自下而上隨填土高度逐層進行。為了避免臺階被雨沖刷,可以用彩條布進行覆蓋或噴刷水泥砂漿進行防護;為了確保新路結合處壓實效果,可以采用小型振動夯機對臺階內側接縫位置進行補充夯壓,確保結合處碾壓密實。
對每層臺階頂面和路基底部進行土工格柵的加筋施工,可以避免集中荷載傳遞到新路基中,讓新老路基的填料共同承受外力,避免新老地基荷載差異過大而導致地基沉降差異過大問題的發生。土工格柵在達到設計應力的狀態時會產生一定的變形,并容易在該力的作用下導致橫向位移的發生,如果位移超過一定值,就很容易導致裂縫問題的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土工格柵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將預應力施加到其上方,在其發生變形之后再進行填土操作,這樣可以起到避免裂縫產生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土工格柵位置的設計越靠上效果越好,因此常在路基的上部鋪設。
如果地基的深度過深,為了保證路基的穩定性,需要合理設計填土護坡道,避免軟土地基和路堤邊坡在護坡道重力作用下產生嚴重的側向位移,避免在路基加寬施工中受到地基癱軟起拱效果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提升路堤的穩定性,確保路基的施工質量。通常,在施工過程中,反壓護道的高度為路堤高度的一半,并根據邊坡穩定性的要求,合理設計每側反壓護道的寬度。
在路基的實際施工過程中,首先應清除老路邊坡及地表的圬工材料、垃圾、耕植土等,然后對地基進行壓實處理,壓實度應不小于90%。如果對新路基進行搭接,需要重新開挖臺階,臺階寬度應該按照2m進行控制,臺階的高度需要根據公路情況合理選擇。在連接處加鋪一層4m的剛塑雙向土工格柵,并用U型鋼釘固定于臺階之上,搭接的寬度不應該小于10cm,并用U型鋼釘或鍍鋅鋼絲固定捆綁。在對路基進行壓實處理的過程中,通常會采用沖擊碾壓和一般性振動碾壓,碾壓的過程中遵循從外向內的原則。在完成一定層次的填筑碾壓之后,應及時進行沖擊碾壓處理,并保證新老路基的碾壓質量。為了減少加寬路基的不均勻沉降,當填土高度較高時,可以進行路基等載或超載預壓。
在加寬工程開始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對原有路基的調查工作,對舊路基的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科學預測新舊路基拼接可能造成的沉降問題。(1)做好對路基的調查工作。調查已有路基的病害、隱患以及原有公路的實際排水能力,摸排路基已經產生的沉降問題,深入分析橋頭的跳車點。(2)做好對路基的評價工作。判斷路基高程是否滿足洪水頻率要求,評價路基內部的干濕狀態,分析路基的實際承載能力、病害類型、分布范圍、規模和成因。(3)做好對路基的相關調查試驗。通過現場承載試驗,掌握路面的回彈模量;通過路基的重型動力觸探測試,掌握路基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抵抗變形的能力;通過環刀法,測試路基的濕度。
在實際公路調查中發現,舊路的中心線和規劃的中心線不重合,如目前參建施工的寧合高速擴建工程中,有的路段需要進行雙側加寬,有的路段為單側加寬,路基沉降觀測標準是路基設計中相當關鍵的一部分。對于單側拼寬的路段,新老路面中間由于有隔離帶,加寬部分的路基建設可以采用新建容許工程沉降標準進行控制,在考慮加寬工程的實際特性后,將路段提高一級,按照新建道路涵洞、箱涵處容許沉降進行控制,沉降率不得超過20cm。對于雙側拼寬的路段,加寬道路橫坡度在交工之前,其增加值不應超過0.5%。在一般的工程設計中,會將拼寬的寬度限定在14~18m。根據相關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出新舊路肩的沉降差異應該控制在3~10cm。
(1)布置沉降測點時應將臨空、橋頭和小型構造物作為重點監測路段。(2)一般軟基處理路段沉降觀測斷面設置間距為100~200m,橋頭軟基處理路段設置2~3個觀測斷面。非軟土一般路段沉降觀測斷面設置間距為1000~2000m。所有大、中、小橋(包括通道橋)位置均需設置一組沉降觀測點,觀測點位于橋頭引道搭板外。(3)橫斷面兩側共布設5個觀測點:舊路左側路緣帶(僅單側設置)和舊路硬路肩外側位置各設置1處觀測點,采用道釘打入;拼寬路基土路肩范圍內設置1處位置觀測點,埋設沉降板。(4)在沿河塘段進行拼寬路基填筑時,為了確保路基穩定性,應在路基坡腳處設置測斜管,對路基穩定性進行監測。
根據高速公路施工觀測與動態控制的需要,填筑期應滿足四等變形觀測要求,按三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觀測;路基施工期、路面施工期和缺陷責任期應滿足三等變形觀測要求,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觀測。根據施工進度,路基的沉降觀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路基施工期觀測、路面施工期觀測和缺陷責任期觀測。路基施工及預壓期每月觀測2次,路面施工期每月觀測1次,缺陷責任期每季度觀測1次。加寬路基路床填筑結束后,沉降速率連續2個月小于3mm,才能進行路面底基層、基層的施工。當路面底基層、基層施工結束后,沉降速率連續2個月小于2mm,才能進行路面面層的施工。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對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高速公路加寬工程越來越多。對于當前高速公路加寬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施工單位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認真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并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制訂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將先進的施工技術應用到實際施工中,促進高速公路加寬建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