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月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02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了鹽堿地綠化。因為鹽堿地地區的環境條件十分惡劣,給道路綠化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巨大的限制。現階段,我國愈發重視生態環保工程,在部分鹽堿地地區增大了道路綠化投入,但因為固有環境的限制,使得道路綠化施工常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為全面推進鹽堿地道路綠化工作的高效、有序進行,項目主體應結合鹽堿地區域的具體情況,適當進行土壤改良并選擇優質樹種,加強鹽堿地道路綠化施工技術的規范化應用。
與正常區域相比,鹽堿地的含鹽量偏高,如果鹽堿地所處地區的氣候呈現出干旱少雨的特征,鹽堿地中的鹽分更容易聚集在土壤表面,導致其鹽分超出正常標準。對植物的生長而言,水是植物生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當植物處于鹽堿地分布區時,土壤中的鹽分過高,碳酸鉀、碳酸鈉等對植物的危害性非常大,將直接導致植物組織受到巨大的傷害,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通常情況下,鹽堿地地區的pH值相對較高,土壤內的氫氧離子同樣會對植物造成巨大的傷害性,影響鹽堿地地區的綠化效果。
對于鹽堿地而言,其中所含有的可溶性鹽分相對偏高,而這一特點同步增加了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嚴重影響了植物對水分的正常吸收,當植物長時間處于失水狀態時,因為補充不到充足的水分,勢必會引發嚴重的生理干旱,最終造成植物的死亡,影響植物成活率。
鹽堿地中的鈉離子含量也相對偏高,會嚴重影響植物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植物在長期的生長過程中無法及時吸收到鉀、磷等營養物質,植物的生長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鹽堿地對植物生長的危害還體現在對植物營養吸收的抑制上。針對鹽堿地對植物的這種危害,在道路綠化施工的過程中,應加強土壤改良。
以我國華東沿海地區為例,因為海水的作用,該區域內分布有大量的鹽堿地。根據調查,該地區鹽堿地的產生原因如下:一是海水滲透,鹽潮浸漬,沿岸地區長期遭遇海水侵蝕,且部分地區屬于新圍墾地段,岸段水動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同地區受到的水動力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使得鹽堿地多呈現出高鹽量、強堿性、土壤結構差的特征,最終導致這一鹽堿地地段的植物生長相對困難;二是圍墾造田,雖然在多年的排水洗鹽或者施肥耕作、種植綠化的過程中,圍墾造田區域的鹽堿地取得了一定的脫鹽化成效,再加上華東沿海地區的降水量偏多,鹽分總量的下降十分快,但是其pH值在鹽分下降的過程中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根據此地區鹽堿地的分布現狀和形成原因,可采取以下方式來進行土壤改良。
(1)更換種植土。種植土應選用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為宜,土壤要求pH值在5.5~7.0。如果經檢測為強酸土、強堿土、鹽土、含有建筑廢土和有害成分等,必須更換種植土。
(2)采用水利工程改良技術。鹽堿地的道路綠化施工中,為了克服鹽堿地環境下對植物生長的干擾,施工作業進行中要進行相應的土壤改良。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水利工程改良技術,具體的改良過程中,主要步驟包括場地平整、排灌系統、深翻、淋洗等。道路綠化施工時,工程人員要根據鹽堿地現場的特征,分析土壤含鹽量、地下水臨界深度、土壤礦化度等指標,科學開展高堆低挖的施工作業,使該地段中的坡度更能夠保障水分的快速排出。在快速的排水過程中,可以及時帶走鹽堿地中的鹽分。進行堆坡翻土處理時,排灌系統的建立不僅要關注美觀性,還要注重實用性,在背面開溝排水,正面設盲管,經由排水管、暗溝和市政雨水管網、污水管網等的可靠連接,來保障排水的順暢性。
(3)采用生物技術。與一般地區相比,鹽堿地的土壤pH值相對偏大,其中的鹽分含量非常高,土壤結構和性質都相對較差,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針對鹽堿地的這一特征,為保障道路綠化施工的整體水平,工程企業在開展施工作業時,可以在鹽堿區采用生物技術,即通過栽植綠肥、施加有機肥的方式來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綜合該地段內鹽堿地的特點和形成原因,可以在工程現場進行優良鹽堿綠肥組合,例如可交替種植苜蓿、田菁、紫穗槐、紫云英,蠶豆等多種植物,當生長季節全部結束以后,安排專業人員將地上部分切碎并做好深耕處理。為保障有機質含量,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在深翻過程中同樣要施加一定量的有機肥。
(4)采用物理-化學技術。鹽堿地的土壤改良中,物理化學技術同樣十分有效,對于道路綠化工程項目而言,其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有著嚴格的工期限制,在施工作業的場地平整階段,要同步開展植物的栽種工作。在利用物理-化學技術進行道路綠化施工時,可以施加一定的化學酸性肥料,例如施加磷酸鈣后,鹽堿地中的pH值顯著降低,土壤肥力顯著增強。
鹽堿地道路綠化施工的過程中,絕緣層和鹽漬管道的鋪設尤為重要。在隔離墻的鋪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合理性標準,根據施工中的材料要求,盡可能將原材料中的土和石粉等的含量控制在正常標準內,隔離墻施工建設中,注意對隔離墻厚度的控制,根據工程經驗,最好將隔離墻厚度保持在15cm左右,專業施工人員要在隔離墻上放置稻草等障礙物。在滲透管道的布設施工中,嚴格遵循相應的施工要求,工程人員要根據現場的環境條件,在特定的區域內進行集水區的挖掘與鋪設,以避免水溢出和滲漏。施工監督人員應確保其所轄區域內的水資源充足,并在深水井挖掘作業中,做好防滲處理,必要情況下,通過透水管的布設來實現水位的控制。通常情況下,管道鋪設的過程中,15cm的碎塊要置于水線以下,鋪設草料或約10cm厚的泥土,當填滿完全結束且符合相應的施工要求以后,進行碎石層深度的分析,其填滿深度一般要略微比碎石層深一些。
為保障良好的綠化施工效果,工程企業在開展施工作業時,尤其要保障植物種植的科學性,這樣才能夠發揮植物對鹽堿地的改良作用,提高綠化水平。
鹽堿地與普通地段的條件不同,其整體的土壤和環境條件十分惡劣,增加了鹽堿地道路綠化施工的難度。在道路綠化過程中,應選擇抗鹽堿且耐水、抗干旱、抗沙、耐修剪的植物。基調行道樹可選擇絨毛白蠟、法國桐、國槐、欒樹、梓樹、千頭椿、五角楓等樹種。花灌木可選擇紫葉矮櫻、碧桃、西府海棠、紫荊、木槿、紫薇、山杏、臘梅、丁香、榆葉梅、花石榴等樹種。地被可選擇小龍柏、灑金柏、馬藺、玉簪、麥冬等植物。根據道路分車帶和兩側綠化帶的寬度、周邊用地特點、道路等級和車速選擇適宜的樹種和栽植方式。
現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工作的開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綠化工程越來越精細化。鹽堿地道路綠化必須結合項目具體的用地特點,采用恰當的道路綠化施工技術。隨著落地項目越來越多,設計和施工人員應不斷積累技術經驗,總結出適合當地應用的鹽堿地道路綠化技術,減少工程損失,為鹽堿地區生態環境改良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