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魏成芳,柏 欣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有何目標?應遵循什么原則?如何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助力思政課改革創新,2021年5月16日,方燕名師工作室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專題研討會暨教學展示活動在廣州舉辦。來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家、教師代表等100余人參加了現場研討會活動,“南方+”平臺對教學展示進行全程直播,線上觀摩達30萬人次。
以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為主題,方燕名師工作室的10位學員教師同臺進行了教學展示及說課。
“新時代大學生應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固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把本領和智慧的增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實踐中,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守愛國初心,做時代新人。”方燕名師工作室學員、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鄒歡艷以《群眾路線 百年大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為題進行了教學展示。
“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廣大青年既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受益者,也是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參與者和貢獻者。”方燕名師工作室學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張莎莎圍繞《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這一主題進行了教學展示。
“當代青年大學生,應從黨在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砥礪品格,像黨那樣牢記初心使命,始終站在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實事求是制訂并實施適合自己的方案和策略。”方燕名師工作室學員、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梁文曉進行了題為《社會主義改造及其經驗》的教學展示。
“中國共產黨百年間,理論上與時俱進,實踐上開拓創新。盡管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風云變幻,我黨始終保持一顆初心,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聚焦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五大核心內涵順應歷史、順應潮流,必將載入人類文明發展史冊!”方燕名師工作室學員、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晨曦進行了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教學展示。
四位青年教師各展絕活,精彩紛呈。對此,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所所長劉社欣教授在點評中指出,“四位青年教師的教學展示,既是十分優秀的思政授課方法的展示課,又是十分精彩的黨史學習教育公開課,也是十分難得的思政示范課,更是相當可喜的理論探索課以及可貴的方法創新課。”
當天,方燕名師工作室的張坤晶、趙愛琴、鄭曉綿、梁津偉、肖薇薇、李艷六位學員教師圍繞黨史教育融入“概論”課的目標、原則、方法、路徑等方面進行了說課分享。
“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加強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研究,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方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方燕開宗明義,闡明此次活動的旨意。
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魏則勝教授指出,“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講好百年黨史故事,發揮黨史育人作用,首先要建好思政課堂這個主渠道,善用黨史教科書。”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董同彬教授強調,“‘學史明理’,就是要通過學習黨史悟深悟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三個最根本的道理。”
“學校黨委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高度重視用好黨史這本鮮活思政教材,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增加‘新配方’,通過開設黨委(黨總支)書記‘思政第一課’、黨史專題教學、錄制百集‘黨史’微課、學生課堂黨史知識競賽、大學生講黨史公開課等系列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政課,提升了育人效果。”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琦琳在致辭中表示。
“廣東高度重視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黨史教育,從黨史融入思政課程,黨史嵌入校園文化,黨史匯入社會實踐,黨史走入組織生活四個方面進行推動。”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與宣傳處處長倪熙介紹了廣東推動黨史進校園,特別是在思政課中加強黨史教育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儲水江從“概論課”與黨史的關系、“概論課”教學中的“史”與“論”、黨史資源在概論課教學中的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重點了介紹了“多維矩陣教學模式”服務思政課教學的做法。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華生從“以學習者為核心的深度學習理論”入手,分析了黨史融合思政課教學的理論基礎,并從實踐應用和網絡融合方面分享了黨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典型做法。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思政教研部主任馬前鋒教授以所在學校的實際做法為例,從黨史融入課程教材、黨史融入課程思路、黨史融入課程設計三個方面介紹了黨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典型做法。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譚德禮結合“四個堅持”分享了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融入黨史的具體經驗。
人民網公開課頻道總監、北京數字思政研究院執行院長盛卉和文華在線副總裁唐偉從融媒體新技術支持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的視角進行了經驗分享。
倪熙處長強調,黨史融入思政課要在“融”“新”“凝”三個方面下功夫,注重“融”的科學性、創“新”的方式,增強“凝”的效果。
魏則勝教授指出,“實現黨史教育與思政課互動融合,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需要把握好黨史故事與黨史理論的關系,在系統全面地闡述中國共產黨歷史事實的同時,側重于用具體的黨史故事、生動的黨史人物闡明百年黨史的經驗啟示和歷史規律,注重從學理上解析黨的歷史發展脈絡,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
劉社欣教授強調,“黨史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要重點關注和解決好‘嚴、鹽、演、驗、顏、研’六字。思想上要‘嚴’字當頭,嚴格要求;教學理念上,要有機‘鹽’融入,要在吃透和認準上下功夫;在方式方法上,要用‘演’來讓學生耳濡目染;用‘驗’的標準來提升黨史教育的獲得感;用‘顏’強化黨史融入的引領力和思想性;用‘研’加強學理學術、學科的發展研究,促進黨史融入思政課。”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傳月教授強調,黨史融入思政課,重點要在講清楚三個內涵、四個情懷、五個內容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信仰的味道為什么甜、艱苦奮斗的底色為什么美、黨的靠山和底氣為什么強方面下功夫。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黃志高教授強調,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要堅持以學術講政治,以學術的科學性支持政治的權威性;在講授黨史知識、黨史故事的同時更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講清楚黨的歷史主線、主流與本質,發揮黨史的價值塑造功能;應堅持歷史與現實的貫通,研究歷史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解決現實也要回溯歷史。
董同彬教授以概論課為例,強調概論課的黨史教育要有機融入,“學史”服務于“明理”;概論課的黨史教育,要“引經據典”;概論課的黨史教育,要運用各種鮮活的形式和方法。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林冬妹教授從百年法治建設歷程視角,從“中國特色法治體系治國安邦重器”“習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國航向”“法治中國建設 長治久安的保障”三個維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與使命的過程,分析了百年黨史中所蘊含的思想力量、信仰力量、道德力量、法治力量和實踐的力量。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曹群教授圍繞如何在思政課中強化黨史教育,分析了思課教學中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原則的原因和具體舉措,提出既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堅持灌輸性原則,又要堅持可聽、可信、可用的啟發性原則,達到真聽、真信、真用的效果。
山西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主任李惠民提出,作為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做黨史的熟悉者、在教學中實現黨史的有機融合、在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
此次活動既有專家主題發言,又有青年教師教學展示、說課環節,主題突出,干貨滿滿,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八個相統一”要求的一次示范引領,對于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創新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