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沛刁,霍仙麗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共清遠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響應國務院的文件精神,圍繞“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行動,把推動古村落居民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作為清遠市委2020年的十大行動之一。從清遠市連南縣千年古寨的現狀出發,把古寨居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加強文旅融合力度,讓古村落煥發新活力,對推動古寨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清遠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應著力于跨城鎮的特色優勢產業帶的打造,可從“創建美麗家鄉、加強文旅融合發展”思路出發,以農村民族文化旅游建設為基礎,以政策為保障,統籌規劃好鄉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補齊教育、醫療衛生短板,將政策落地,惠及居民,讓居民在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中加強文化自信,堅定信念,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研究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這對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也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以及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堅持文化自信,提升鄉村居民文化素養和堅定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奉行的價值目標是人民主體思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政治目標,黨和人民群眾是利益高度統一的“命運共同體”。唯物主義史學觀認為,歷史的創造者不是統治階級,而是人民群眾,他們是推動社會前行的主體力量、決定性力量。鄉村振興戰略下發展文旅融合工作對居民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是以民為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中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人從出生開始,周圍環境、原生家庭對其的影響最為重要,因此,根據清遠連南千年古寨歷史文化特色,發展旅游經濟,加強文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對當地居民的精神文明、文化自信建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堅持從嚴治黨,優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的保障。基層黨組織發揮好服務功能,將鄉村文化建設和經濟產業發揮好,才能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把握好話語權,全面推動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文旅融合發展,對居民的素質教育要堅持問題意識,發展既要“總結過往找到痛點”又要“前瞻未來找到出路”。基層黨組織在優化服務功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補好居民“精神之鈣”,才能更好地團結主體,為文旅融合發展推出具有前瞻性的系統性改革創新舉措,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文明建設。
(3)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治理創新。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省委1+1+9工作部署、清遠市委“十大行動”等政策性文件的相繼出臺,清遠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在此背景下,實現鄉村振興,同時要加強鄉村建設的統籌規劃和創新建設的頂層設計,基層實踐開展振興之路,居民的素質尤其重要。
文化自信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古寨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將文化和旅游相融合,補好居民“精神之鈣”,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具體需要把握好“四點”“四落實”。
(1)把牢為人民服務這個支撐點,落實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應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尊重居民的主體地位,將居民素質作為決策、管理、評估和實現鄉村振興的主體。
(2)把牢創新這個突破點,落實居民精神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不僅要重視物的現代化,更要重視人的現代化。佛岡縣委為推動佛岡縣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整體性、系統性的頂層設計,龍鳳大道(包括龍鳳大橋)建設工程是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重要市政工程,力爭2022年3月建成通車,通車后將加強廣州和清遠的聯系。在新時代到來之際清遠也率先感受到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清遠鄉村振興建設有了新的機遇也面臨新挑戰,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互相促進,旅游業和文化融合發展,為推動古村落文旅事業發展和居民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3)把牢文化自信這個切入點,確保育人理念在新發展中得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既要對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也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高度自信,同時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認同。文化教育對凝聚人心的理想信念和個體成長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居民對中華文化有了自信和優越感,價值理念才有了升華,奮斗目標才有了方向。
(4)把牢真抓實干這個落腳點,在奮斗中落實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人民是主心骨,在實踐中推動鄉村居民更加主動地擁抱新時代,增強新本領,切實在發展中真抓實干,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才能實現鄉村真正的振興。
居民理想信念常態化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基礎,構建符合古寨可持續發展的文旅融合和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發展是讓古寨煥發新活力的重要推手。要加強古寨居民理想信念教育,構建文旅融合育人新模式。
(1)以堅定居民理想信念教育為目標,創新文旅融合育人工作范式。以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古寨文旅創新融合為抓手,突出古寨特色,以“大榕樹下小講壇”百姓宣傳、“紅色之旅”實踐活動、“榜樣的力量”宣傳為教育載體,通過調研、查找文獻審視古寨居民特點,創新教育方式,突出文旅融合創新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居民的思想領航作用,進一步探索、推進教育機制創新。
(2)激發當地政府創新教育意識,加強市委、村委、旅行社的創新聯動教育機制。因地制宜,把文化旅游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強化主體參與意識,創新組織生活內容、載體與路徑,指導古寨開展系列活動,如志愿服務、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使理想信念常態化、使居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更加活潑生動,更具實踐性。
(3)加強古寨和廣東省職教城的聯系,發揮高校服務作用。高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可以幫助古寨突破“只為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的舊思維。要從“知識改變命運”出發,讓高校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同時,也能強化自身的理想信念,通過關愛古寨留守兒童、為古寨居民送知識、關于古寨理想信念教育的調研實踐等系列實踐活動,從教育角度出發為古寨文旅融合發展探索實踐路徑,達到助人和自助的效果。
古寨居民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新的全面系統工程,面對新挑戰和新機遇,需從實際調研中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和具體落實,堅持文化自信,全面構建古寨居民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徑和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