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霞

“東風公司在混動自主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整車電控的自主發展。在整車的電器架構,動力域、智能駕駛域、車身域和語音域,控制系統實現了自主化;在動力系統方面,包括發動機控制、混合動力電驅動等控制軟/硬件,也在過去十年間里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化。”近日,在接受“心”智造中國行的采訪中,東風技術中心副主任宋景良,一語道出近年來東風汽車動力技術發展迅猛的原因。
當天,宋景良副主任與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春德,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就東風動力技術的發展歷程、未來技術路線規劃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此次采訪我們看到,在依靠技術支撐推動品牌向上的道路上,東風汽車走得越來順暢。


1東風技術中心副主任宋景良?
2020年被汽車業內視為國產混動車發展的元年。在這一年中,國內主流自主車企紛紛推出混動產品,而東風公司推出的馬赫動力MHD混動系統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這套混動系統不僅性能表現優異,更可貴的是其彰顯了東風公司在這一領域強大的技術儲備。在其1.5T發動機平臺上產生的發明專利就有120余項,在自主EMS系統的控制下已實現41.07%的熱效率,下一代45%熱效率發動機已啟動開發,HD120電驅動總成產生的發明專利多達50余項……而這一切都源于東風多年來的深耕細作。
宋景良介紹,早在2009年,東風就率先承接了科技部的863計劃開發混動車型;2014年馬赫動力發動機平臺開發啟動;2017年馬赫動力MHD混動系統1.5T發動機和HD120混動電驅動總成的開發啟動,目前結合東風公司成熟的混動研發技術、電控技術,以及自主的新能源動力混動相關的產業化的零部件布局,東風公司已推出了多款多構型的混動產品系列產品,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宋景良透露,除了目前已經投放市場的奕炫MAX-HEV,還有多款HEV/PHEV/REV車型開始搭載該總成。
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化,是提升企業競爭力、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提升經營質量的重要保證。宋景良表示,“芯片荒”已經讓國內車企深刻意識到關鍵技術自主化的重要性,而作為央企的東風汽車,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著力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在混動領域十余年的研發投入,東風汽車不僅實現了大量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而且通過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實現了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增壓器、火花塞、EGR冷卻器,傳感器、泄壓閥、中置VVT、中鎖VVT等部件也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開發。“為了全面迎接汽車電動化時代的發展需求,東風公司成立了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門負責純電驅動的開發制造及混動總成的制造;成立東風鼎新動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開發、生產高水平DCT變速箱和混動系統;同時也加強了對電控系統部件自主化的布局。”宋景良說。


2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春德

?3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
在談及未來汽車動力多元化這個話題時,宋景良認為:“目前國內純電趨勢明顯,東風也在這個領域提早布局,加大投入力度,但從用戶實際需求上看,混動這種以燃油動力為基礎的動力升級,不僅可以提升汽車動力性,同時可以大幅降低油耗,在市場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為適應汽車電動化、節能減排的要求,我們認為,未來5~10年混動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汽車技術方向。”他表示,從市場方面看,年輕消費者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他們的用車需求除了追求高品質,同樣注重“駕駛樂趣”和燃油經濟性,所以僅憑單一優勢或者產品力均衡,已經很難打動愈加挑剔的當代消費者,混合動力以動力性和經濟性兼顧的特點將得到客戶的認可。
作為東風推出的首款混動版車型,東風對奕炫MAX搭載的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NVH、可靠性均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并且向用戶也做出10年不限里程的質量承諾。為了充分驗證這款產品的耐久性能,除了常規的臺架試驗,東風汽車在2020年底開啟了一場包括25個省份、 45座城市和跨越冬、春、夏三個季節的“十萬公里長測”活動,充分驗證了這套動力總成的可靠性。
“這次十萬公里的道路測試,讓我們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道路條件下考驗這款車和動力總成的耐久性。參與測試的人也不僅僅是車企的試驗員,還包括潛在的客戶、媒體、開發人員。整個試驗下來,整車及動力總成的表現完全達到設計預期。馬赫動力優異的表現,也為東風汽車構筑了動力澎湃、駕控超強、高效環保的核心動力優勢,成為東風整車技術品牌的重要補充。”宋景良說,馬赫動力下一代機型熱效率將繼續挑戰45%的更高目標,整車性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努力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加高效、環保的動力選擇。
東方風起,科技躍遷。我們相信,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化的東風公司, 會在“十四五”期間加速品牌進階,為本土汽車品牌的崛起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