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 馬海韻
一、以“用電限額管理”推進能耗雙控的影響分析
“能耗雙控”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必然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指出:“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边m應世界氣候變化、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趨勢和需求,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需要大幅提高,尤其是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應加以重點控制和減少,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消費的主要方式。推進能耗雙控,正是深化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實現能源總量管理、全面節約、科學配置、綠色低碳的關鍵手段。
“用電限額管理”是緩解能源供給壓力、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全球疫情蔓延,國外生產停頓,國內外貿訂單劇增,部分中低端制造業又回遷至中國。一方面原材料和運輸價格上漲造成外貿有規模少利潤,“賠錢賺吆喝”,又面臨著疫情結束后國際制造格局調整造成我國大量產能過剩的重大風險;另一方面,我國能源需求短期內急劇上升,電網供需形勢趨緊,多地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降低率難達進度要求,全國節能形勢非常嚴峻。用電限額管理,既可以緩解能源供給壓力,平抑供應鏈上游價格;又能推動企業理性發展,加強工藝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用電限額管理”在短期內不會給經濟造成大的影響,長期來看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限產限電政策往年就有,只不過今年的政策目標更加明確、手段更加有力。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限產限電只會對經濟造成暫時的波動,是轉型過程中必然的“陣痛”和需要付出的代價,不會影響到行業總體產能和長遠的經濟發展目標。從長期來看,低碳轉型和能耗雙控是正確的方向,江蘇主動實行用電限額管理,實質上推動能耗雙控,將促進企業預期更加明確,能源配置更加合理,推動高能耗企業向能源集中地區布局,產業結構向更加清潔低碳的方向轉型,大幅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及有效性,從而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用電限額管理”對于如何調整結構建立更加安全充裕的能源供給體系提出警示。江蘇的“用電限額管理”不同于東北等地因用電供需缺口大導致“拉閘限電”,而是為加強對高能耗企業的管控,推動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積極舉措,但全國大面積的限電行為促進江蘇樹立更加迫切的能源安全觀念。“雙碳”目標要求建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但目前風電、光伏等發電產出僅占我國發電量的10%,短期內難以替代火電。今年以來,受全國性煤炭緊缺、煤價高企、煤電價格倒掛等因素影響,火電廠發電積極性不高,導致出現供電緊張局面。據預測,未來五年,我國電力供需缺口仍將持續存在,保障安全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是江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
二、積極穩妥推進能耗雙控方案的若干建議
進行長期減碳安排,把能耗雙控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相融合,統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充分認識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和長期性,充分認識“雙碳”目標對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帶來的新使命、新特征和新機遇,糾正“運動式減碳”觀念,把能耗雙控目標切實納入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完善能耗雙控持續推進機制,加大落后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堅持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構建倒逼機制,推動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實現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注重方法科學合理,切忌“一刀切”粗暴方式,政府調控和市場導向雙側發力實現能耗雙減??茖W合理制定地方能耗雙控目標,堅持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預留相應的彈性空間,對于符合綠色發展方向、超額完成能耗雙控目標的地方和重大項目給予適當的指標激勵。在具體實施中,切忌層層加碼,簡單粗暴,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進行產量壓減、用能限制,而是對地方實情和細分行業進行深入分析,實施更加細致、精準的監管和干預措施,開展單位能耗效益綜合評價,強化對“用能大戶”的科學調度和精準管控,并將評價結果作為節能獎懲和分解用能控制目標的有力依據。推動能源要素向單位能耗產出效率高的產業集中和傾斜,引導產業實現優化布局。
保障重點領域用電安全,堅守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合理引導社會輿論和綠色生活方式。在本輪東北等地限電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已實質上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因突然斷電造成煤氣中毒等惡性事件,江蘇應吸取相關的教訓,做好電網科學精準調度,加強用電限額管理方案優化,最大限度地避免拉閘限電影響到民生、安全和重點用戶,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打造安全可靠的用電環境。針對當前因限產限電產生的各種社會輿論,應注重加強正面引導,推動媒體和業內專家加強用電限額管理積極意義和方案預期的宣傳力度,消除群眾的種種猜測和擔憂情緒。引導居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居住、綠色出行,養成節能環保的綠色生活習慣。
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促進能源供應鏈優化升級,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我國局部、短時電力供應緊張情況可能持續存在,在此背景下,應更加注重發展資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費量低、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制造產業,對鋼鐵、化工、水泥、造紙等“兩高”行業全面開展節能改造,推進產業綠色化升級,將能耗總量大、用電效率低的產業向其他地區進行梯度轉移,騰出用能空間。大力推廣節能低碳技術裝備和產品,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升級改造,加快向全球綠色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優化全省能源戰略布局,增強能源供給能力。大力削減煤炭消費總量,適當提高火電供應價格,推動能源價格向下游進行傳遞。加速推動水能、太陽能、風能、核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替代進程,提高能源系統動態調節能力,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加快構建堅強韌性、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推動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以技術創新實效保障能耗雙控目標的完成。發揮江蘇科教資源雄厚的優勢,聚焦能耗雙控的關鍵問題,采用定向組織、并行支持、懸賞揭榜等多種類型創新科研攻關機制,部署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技術重大項目,加強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推動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和產業迭代升級。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建設能耗雙控創新聯合體,大幅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的原始創新和成果應用能力,支持新型電力系統、氫能及燃料電池、新型儲能技術、智芯半導體電力芯片等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全面提升能源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強化市場作用,通過碳交易和綠色金融發展支撐能源合理配置。健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實施針對高耗能行業的階梯電價,優化電力消費行為。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積極參加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共同推動碳配額分配和碳定價制度完善,進一步探索碳交易注冊登記制度、碳交易平臺建設、碳交易標準制度等創新路徑,重視碳市場覆蓋范圍外的部門減排目標設定、減排目標責任制、能源效率政策等的協調。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推動企業建立綠色信息披露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及生產要素向綠色產業配置。推動跟碳足跡掛鉤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探索綠色股權融資和綠色證券融資的有效方式和路徑。
(丁宏,蘇北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江蘇沿海發展研究基地研究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海韻,南京工業大學應急治理與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南京工業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