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菁,張志紅
(1.蘭州城市學院培黎石油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化工儲運廠,甘肅 蘭州 730060)
“油氣集輸”是為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三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石油石化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這也對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與要求。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要想使學生就業后能將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直接應用于本專業生產崗位,滿足企業對畢業學生的要求,就需要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多維度的改革[1]。
具體的改革措施已應用在本校2016 級和2017 級油氣儲運專業的“油氣集輸”課程教學中,但改革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學生的接受與認可程度如何,都需要進行客觀評價[2]。而學生對于課程的評價相對而言都是比較模糊的,所以將這諸多模糊的評價定量化、數字化,對更加直觀地反映改革的成效與學生的認可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情況下,應用模糊綜合評價將是一個很有效的解決方案。
模糊綜合評價就是以模糊數學為基礎,把待考察的模糊對象以及反映模糊對象的模糊概念作為一定的模糊集合,建立適當的隸屬函數,并通過模糊集合論的有關運算和變換,對模糊對象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3]。其中,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就是先把要評判的同一事物的多種因素,按某一屬性分成若干層次,然后對每一層次進行綜合評判,在此基礎上再對初層次綜合評判的結果進行高層次的綜合評判[4]。運用這種方法能比較全面地對每位師生的評價意見進行匯總,客觀反映評價對象的利弊。
在本次對“油氣集輸”課程教學改革質量的評價中,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到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規律,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教學改革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在此次評價中,評價等級定為五級,分別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滿意、不太滿意、很不滿意,并為各級賦值如下:V={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滿意,不太滿意,很不滿意}={1.0,0.8,0.6,0.4,≤0.2}
2.3.1 各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的確定可以使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是通過兩兩比較,確定層次中各指標相對于上一層次所屬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構造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然后綜合這些判斷,決定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的總排序[4]。
2.3.1.1 構造判斷矩陣
本次評價中共邀請了10 位同行教師對評價指標進行相對重要性對比,結果可用判斷矩陣A 表示。
4 個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分別為:

2.3.1.2 確定各二級指標權重
對判斷矩陣進行一系列數學運算,可得各一級指標的權重向量為:

2.3.1.3 一致性檢驗
由于10 位同行教師賦值時具有主觀性,需要檢驗每一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以保證得到的權重合理。當一致性比例CR<0.1 時,即可認為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要求,即權重集計算合理,否則要調整判斷矩陣,重新計算[5]。
根據一致性檢驗的計算步驟,對上文構造的判斷矩陣均進行了一致性檢驗,得到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一致性檢驗計算結果
2.3.2 建立單因素模糊關系矩陣R
在確定評價等級集合V和評價對象的因素集合U后,就要逐個對評價對象從每個因素ui上進行量化,也就是確定從單因素來看評價對象對各級模糊子集的隸屬度rij,進而得到單因素模糊關系矩陣R[3]。
隸屬度確定的過程,采用了無記名問卷調查法,在已實施過“油氣集輸”課程教學改革的200 名油氣儲運工程專業2016 級、2017 級學生中進行。各一級指標的單因素模糊關系矩陣如下所示,其中矩陣中的數值為選擇相應評語的學生的比例。
例如,就“教學方法”中的“內容的全面性”這一單因素來說,評價為非常滿意的學生占46.5%,評價為較滿意的學生占43.5%,評價為一般滿意的學生占7%,評價為不太滿意的學生占2%,評價為很不滿意的學生占1%。具體關系矩陣如下:

2.3.3 一級模糊綜合評判結果
權重向量W與判斷矩陣R的合成就是該評價對象的最終評價結果,即:

B稱之為模糊綜合評價集。
通過構造各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可得到一級指標的權重集為:

而多級模糊綜合評價的單因素模糊關系矩陣R又是由一級評價向量組成,可得模糊評價矩陣為:

則課程教學改革效果的評價集為:

模糊向量B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值,這對于評價目標的等級劃分來說還是模糊的,所以還需要對它進行進一步的數學處理:

將所得的B" 轉換成評價等級集合中建立的評價等級,即,可得評價等級=0.902 7,參照前文評價等級的賦值,可知學生對此次“油氣集輸”課程教學改革質量的評價等級處于非常滿意與較滿意之間。
本文對“油氣集輸”課程的教學改革質量進行了多層次的模糊綜合評價,得出了一個較為客觀的量化評價結果,即此次“油氣集輸”課程教學改革質量的評價等級處于非常滿意與較滿意之間。
評價結果表明經過教學改革后的課程比傳統課程更受學生歡迎,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有了較明顯的增長,學習效率明顯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顯著增強。但還需要對權重系數較大的評價指標進行進一步完善,持續做好跟進工作,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更為科學和客觀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