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一科主任)
徐曉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藥師)
心腦血管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心腦血管病是一種老年病,其實心腦血管病的病因——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從嬰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它的進程。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逐漸加重,形成了心腦血管病。他汀類藥物是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藥物之一,主要通過降低血脂和抑制斑塊增長來起作用。
不同人群,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速度不同,因此伴隨的危險因素也不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隨著年齡增長,壞膽固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有研究顯示,“壞膽固醇”開始升高的年齡越低,所帶來的危害越大,即使以后接受了他汀類藥物治療,心腦血管病風險依舊顯著;反之,如果一個人的“壞膽固醇”長期低于1.3毫摩爾/升,則動脈粥樣硬化幾乎不會發生。
對于“壞膽固醇”已經升高的年輕人,吃他汀類藥物治療是否有意義?《美國心臟雜志》報道,早期應用他汀類藥物降低“壞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可能逆轉甚至消退。男士在30~40歲,女性在圍絕經期或更年期早期,就應該服用他汀類藥物以預防心腦血管病。
已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老年人,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意義更大。對于這類人群,不管有沒有心腦血管病癥狀,只要出現壞膽固醇升高,均可從他汀治療中獲益。一項以從未出現過心血管病的老年人為對象的研究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者的死亡風險比未使用者降了25%,死于心臟或中風等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了20%。
年齡大于75歲的高齡人群,血脂升高的概率更大,動脈粥樣硬化往往比較嚴重,甚至已置入了血管支架,這時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是必須的,患者會從中獲益,但治療效果會打折扣。高齡人群存在肝腎功能下降問題,需專科醫生綜合評估后選擇用藥。具體到每個人是否應該服用他汀類藥物,可咨詢心血管科醫生,專業評估當前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并結合“壞膽固醇”水平和糖尿病、血壓等其他危險因素,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及服用哪種。
如經醫生判斷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那么越早服用效果越好且最好堅持服用。
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方式,是通過抑制人體內的一種還原酶,以減少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來發揮調節血脂的作用。從生理學角度看,膽固醇的合成過程在夜間比較活躍,因此,晚上服用他汀類藥物,其藥物起效時間恰好與膽固醇的合成時間相吻合,能有效抑制膽固醇合成,達到最大藥物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