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帆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400)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政道路照明已經遍布佛山市各點,它不僅起到裝飾城市的重要作用,還給人們的夜晚出行帶來光明。市政道路照明工程施工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項也有很多,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市政道路照明工程順利完工。
佛山市順德區環湖路北段路燈照明施工項目位于順德形成碧桂路西側,呈半圓狀,起點接觀綠路沿新順河,兩岸左右分別接閉水路和彩虹路,自西向東下穿碧桂路,再呈半圓狀向北延伸,跨越德民路、桂畔海并與龍盤北路東延線相交,在南國東路南側終于碧桂路;道路標準寬度為45m,本項目為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50km/h,采用雙向6 車道。
本工程項目施工流程如下:測量、定燈位→電纜挖溝槽開挖→埋管→澆筑路燈基礎→管線敷設→路燈安裝→線路調試。
工程項目開始之前,由項目部門交接測量控制點,施工企業確定和保護測量的樁位、點線以及標高。
(1)電纜溝槽開挖之前,經測量后先確定開挖中線,并用白灰灑出中心線。
(2)由于電纜溝槽為明槽施工,在開挖土方時應通過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開挖,開挖尺寸400mm×800mm,當溝槽開挖至最后20cm 時再采用人工開挖,并進行基底整平處理,路燈基礎采用人工夯實。
根據施工設計方案預埋電纜管,下管之前先檢查外觀,若發現裂縫、彎癟等情況,應及時更換后方可下管。
根據施工圖紙中的尺寸進行模板(木模)支設;支設完畢后,再安裝鋼筋,埋設預埋件和穿管線,模板、鋼筋及預埋件安裝完畢經過自檢合格,報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2.4.1 鋼筋、預埋件安裝
(1)根據相關要求安裝鋼筋:骨架尺寸、間距、垂直度、保護層設置、預埋件位置及加固要嚴格執行行業驗收規范標準。
(2)根據施工圖紙設計中的數量要求敷接地線(接地極),材料按照規格進行加工,接地極應當采用40mm×4mm 的熱渡鋅扁鐵,并與基礎籠可靠的焊接于一起。
(3)接地極完畢后,及時請質檢部門檢查隱蔽性工程,接地極的材質、位置、焊接的質量以及接地線的截面規格都應滿足施工設計及驗收的相關要求與標準,經過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
(4)穿電纜預埋管應使用鍍鋅鋼管,根據施工方案設計要求的規格、長度和形狀定做。
(5)混凝土澆筑前先固定于鋼筋骨架上,兩端口應使用塑料布或者膠帶封好,避免澆筑過程中混凝土進入鋼管內部。
2.4.2 模板的安裝
模板應使用木模并人工安裝,幾何尺寸不得小于設計值,模板的加固要滿足剛度、穩定性等的要求,確保澆筑混凝土時不會出現跑模、漲模等的現象。
2.4.3 混凝土澆筑
使用C25 混凝土對路燈基礎澆筑,澆筑過程中應做到對稱,并分層進行,厚度應當控制在25~30cm 之間,使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邊振搗邊檢查預埋件、鋼筋、模板的位置,一旦出現異動要及時糾正,澆筑完畢后再對預埋件進行再次校對,保證埋設的位置符合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
(1)管線敷設前,要先核實管線的型號與規格、電壓與電流,在經過直流耐壓試驗或者絕緣電阻試驗測試合格后就能使用,管線敷設時,館內預留鐵絲需要人工拉拽。
(2)管線的符號應當符合施工方案設計要求,且要排列整齊并無機械性損傷,標志牌要清晰和正確。
(3)管線接頭良好,電纜溝內無雜物。
(4)主干電纜在綠化帶下、人行道下敷設時穿PEφ90mm 保護管埋地敷設,埋深不得小于0.5m,過機動車道敷設時穿SCφ100mm 鍍鋅鋼管保護,埋深不小于0.7m。在與其他管線平行敷設或者交叉之時,應滿足規定的間距要求,當遇到障礙物或構筑物不能達到設計埋深的要求時,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及時通知設計人員現場處理。
2.6.1 基礎清理
基礎清理主要包括預埋件絲扣膠帶、混凝土表面處理、安裝燈桿法蘭。
2.6.2 燈具檢查
(1)所有燈具在安裝前必須經過通電試驗,合格后方可安裝。
(2)燈具安裝采用起重機吊裝(如圖1 所示),吊裝起重繩使用非金屬材料或防滑、防擦傷的吊具吊裝。

圖1 燈具安裝
(3)燈桿接線手孔朝向應當一致,并與行車相背。
(4)等桿樁校直后,在底角的螺絲和螺母上涂抹黃油安裝保護套,然后使用模具(木模),并采用標號為C25 混凝土澆筑收面。
(5)燈具的組裝和燈頭的配線須由經過安全培訓合格后的電工安裝保證接線的正確。
2.6.3 燈具的接地保護
(1)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應當采用TN-S 系統,路燈利用燈桿基礎鋼筋作接地體,接地線與每個燈基礎鋼筋焊聯,焊接時不少于兩根基礎鋼筋。
(2)箱變、路燈接地裝置應當采用50mm×50mm×5mm 鍍鋅角鋼接地極L=2.5m,上端部埋深0.8m,水平間距保持5m,接地極連接采用40mm×4mm 鍍鋅扁鋼,實測接地電阻小于4Ω。
(3)箱變和各燈桿之間的接地要連城一個整體的接地系統,系統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如果經過實際測量后接地電阻大于4Ω,應及時增加人工接地體。
(4)箱變系統應設置避雷器,信息系統設浪涌保護。
燈桿燈具安裝完成后要檢測整個系統的電壓、接線方式、絕緣,整改不合格的現象以滿足施工方案設計要求。此外重復檢測燈桿接地極的接地電阻、供電系統接地電阻,確保每個燈桿接地電阻小于10Ω,供電系統接地小于4Ω。
項目開始之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成立項目安全小組。健全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安全應急措施的制定;明確各級施工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各級施工管理人員要確定自身的安全責任目標,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1]。
(2)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堅決杜絕違章操作和酒后作業的現象。
(3)嚴格推行持證上崗制度。所有參與工程項目的建設人員需全部經過操作崗位技能培訓考核之后方可上崗,不合格人員堅決不得上崗作業。
(4)復查施工材料。避免由于材料問題出現返工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2]。
(5)檢查車輛設備,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避免設備“帶病”作業。
(6)及時查詢天氣情況。當現場風力超過6 級或強對流雷雨天氣,現場停止一切施工,工人撤至安全地點休息。
(7)倡導文明施工。在本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的主要出入口擺放施工告示牌,并在作業區域內設置圍欄,避免砸傷和觸電安全事故的發生,起重機從電線下行駛時,起重機司機要特別注意吊桿最高點與電線的臨空高度,必要時設專人指揮。
(8)事故發生第一時間要立即報告,救護小組迅速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并報警求救。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新型市政道路照明工程施工技術不斷涌現,需要施工人員不斷學習新技術的應用,特別是新入職的施工人員更要掌握市政道路照明工程施工技術的相關知識。與此同時還要嚴格按照施工流程進行施工,對于隱蔽工程項目要嚴格按照規范組織和開展施工[3]。
在本工程項目中需要注意工程項目一旦開始,項目部門需要先健全與完善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各項規章制度,并加大對各個部門的績效管理,通過制度的建設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與質量。在項目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燈桿施工現場按程序和規定進行“班前會”。每天作業前檢查作業場所,消除安全隱患后再施工?,F場領用材料碼放整齊并標識清楚,不得亂堆亂放。施工班組下班前必須徹底清理作業場所,廢料及垃圾應及時清理收回,有價值材料標識清楚。
在工程項目驗收接單,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監理單位、安全及管理人員都要在場,并根據設計方案、技術規范和施工記錄等對工程項目進行驗收,對于在本工程項目中的質量問題要及時反饋,比如電纜故障、管道堵塞以及燈具故障等,以此降低后期維修費用。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實際案例,探討市政道路照明工程施工技術及注意事項,從實踐效果來看,本工程項目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既能保證正確安裝路燈,又能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可為同類工程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