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穎佳

時而飛馳于高樓林宇之間,時而依山而走、跨江而行,重慶軌道交通因山城特殊的地理特征、充滿奇思妙想的設計而獨具魅力,別致的網紅名片吸引著八方來客。“單軌穿樓”“水上列車”“立體交通”……層出不窮的獨特景觀帶給人們數不清的驚喜。而這些驚喜的締造者是一群負重前行、不負韶華的城軌人,樂梅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現任重慶軌道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的樂梅,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省部級榮譽,是“中國地鐵運營50周年致敬人物”50位中最年輕的獲獎者、僅有的兩名女性人物代表之一。1993年,大學畢業后的樂梅進入了重慶軌道交通行業,27年來,她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蛻變成如今精明強干、雷厲風行的總經理,與軌道交通相伴成長的她,書寫了一篇獨屬于重慶軌道人的精彩華章。
巴山渝水、道路坎坷,重慶軌道交通從無到有,從單線運營到網絡化運營,承載著山城人民便捷交通的夢想,時至今日,每天為300萬市民提供準時、優質、高效的出行服務。這一成就背后是無數看不見的艱辛。上世紀九十年代,軌道交通籌建之初,專家們認為:“重慶地形特殊,建地鐵幾乎不可能,甚至建任何一種軌道交通都非常困難”。但重慶軌道建設者們堅守希望、永不言棄,在不斷的調研、考察和論證中,探索出了一條道路,而樂梅,也是在這一艱難探索、努力開拓的過程中,與重慶軌道交通一起成長起來的。她全程參與了重慶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國內首條跨座式單軌——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的設計建設和運營籌備工作。在2號線投入試運營之前,按規定需要編制運營應急預案,但由于公司初創,既缺乏運營經驗,也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支撐客運組織、車輛故障、線路故障、機電設備故障等上百個專項預案的編寫,而外委編寫的成本又太高,當時的公司資金完全無法承擔。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任運營部經理的樂梅毅然決定自行研究編寫。她帶隊到鐵路公司、到國內已經開通地鐵的城市進行考察,積極主動向同行學習,采用“蹲點式”的方式現場觀摩別人的應急演練過程,了解各類故障處置中的關鍵點和核心要素。學到經驗后,樂梅組織編寫團隊針對每個預案逐項進行突破,反復研究斟酌,并通過現場演練來驗證其完整性和有效性。歷時12個月,她們終于完成了編制,這幾千頁凝聚團隊心血的運營應急預案為2號線的成功試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第一輪建設規劃基本完成,1、2、3、6號線搭建起了重慶軌道交通線網骨架,但在運營中反映出來的運能不均衡、換乘壓力大、資源共享效率低等問題,也成為重慶軌道人亟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正值第二輪建設規劃即將啟動之際,重慶軌道集團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申請依托第二輪規劃線路,開展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CBTC系統示范項目。作為集團總經理,樂梅責無旁貸的扛起了研究的大旗。她組織召開數十場會議,專題協調四家信號廠商對互聯互通CBTC標準的分歧,促使不同廠商從“希望別人改”到“主動要求改”,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CBTC系統標準體系,實現了系統層面的標準化、接口層面的統一化、測試層面的規范化和工程層面的場景化,使國內信號廠商從沒有占比到今天占了80%的份額。在信號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樂梅牽頭組織研究互聯互通運營行車組織方案、乘務交接管理方案、故障應急處置方案,完善導向標志、乘客咨詢、語音廣播等配套設施,2020年9月,重慶環線和4號線成功實現跨線載客試運營。這是國內首次實現了基于統一標準體系的不同信號廠商裝載各自車載設備的列車在不同線路共線和跨線運行的工程示范應用,同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和全國城軌同行齊聚山城,共享全世界首次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豐碩成果。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技術攻關中,樂梅一步步成長為軌道交通的行業專家。她牽頭或參與編寫了《跨座式單軌車輛維護與更新技術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標志》《山地城市A型地鐵車輛通用技術標準》等多項國家或地方標準;牽頭完成了世界銀行項目——重慶都市區以服務為導向的公共客運交通系統網絡化研究;牽頭開展了“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車輛檢修信息管理系統開發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2019年被評為“重慶市產業技術帶頭人”。

隨著職位的上升,樂梅肩上的責任也越發沉重,作為一名女領導,她以“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在軌道交通發展之路上砥礪前行。
2018年,軌道環線建設過程中,因受前期征地拆遷進度影響,上新街站-上浩站區間土建工程進度嚴重滯,環線無法通車,鋪軌、系統設備安裝、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周期一再被壓縮,一度面臨無法按時開通的困境。樂梅毫不猶豫接下建設總指揮的重擔,立下確保開通目標的“軍令狀”。她白天深入施工現場,聽取設計施工監理單位關于工程進度、難點卡點的匯報,組織現場會議協調各專業的施工作業面;晚上組織召開“夜總會”——協調解決軌道交通聯調聯試中的問題和困難。她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和一線員工站在一起”的諾言,“5+2”“白加黑”已經成為常態,在她和全體軌道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環線東北半環最終于2018年12月底正式開通試運營,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通車任務。
曾在香港地鐵跟崗學習1年的樂梅,希望將“多點時間、多點生活”的理念融入到重慶軌道發展中。
在她分管經營及后來主抓全面生產管理期間,一直將推進TOD綜合開發作為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充分調研國內各城市上蓋物業開發經驗的基礎上,樂梅通過各種渠道多次向市級管理部門、市委市政府呼吁出臺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政策。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級指導下,2020年,《關于推進主城都市區城市軌道交通區域綜合開發的實施意見(試行)》正式出臺,其他相關配套方案也正在加快完善,重慶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的政策瓶頸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同時,樂梅牽頭深入挖掘軌道交通附屬資源價值,為乘客提供多樣化的增值服務,2014年,兩路口車站技術改造時,她深入現場,多次與設計單位、運營管理單位、消防管理部門溝通協商,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在付費區面積合理擴大、客流流線得以優化的基礎上,同步設計建設了便民服務商鋪,為乘客提供飲料、蛋糕、水果等便捷服務,得到了乘客的一致好評,并且通過精準施策一年收回建設投資。
軌道交通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名片。201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品質提升工程,軌道集團積極響應號召,全方位開展了建設運營品質提升工作。在樂梅的帶領下,圍繞袁家崗等5座示范車站更新導向標志1200余項、照明設施5500余項;全面升級改造網紅車站——李子壩站,配合旅游觀光需求建設文旅中心;推進列車座椅防滑和軌行區涂裝綠化。樂梅還多次與設計單位、廣告公司磋商,依托重慶文化特色和山水風光,設計出了“重慶言子”“阡陌交通”“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行千里、致廣大”等30余套列車外觀美化方案,并應用于跨座式單軌2號線和3號線上,“穿上新衣”單軌列車穿梭于城市之間,成為一條條靚麗的風景線,近日,重慶——“開往春天的列車”再次成為網絡熱點,得到了人民網、新華網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點贊。
真正的力量,源于內心。樂梅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凡事都希望能做到更好。2002年,在中央組織部和國家外專局牽頭開展的“西部中青年干部頂崗培訓計劃”中,年僅29歲的樂梅通過層層遴選,入選中組部和國家外專局“西部人才培訓計劃”,到香港地鐵公司參加了為期一年的頂崗培訓。初到香港時,有同事私下里議論她,“一個小女娃子,什么經驗都沒有,能干什么”“應該是個關系戶,就是來鍍鍍金的”。她沒有辯解,而是選擇用實際行動回答。不論多苦多累,她堅持與一線工人同吃同行同做;專業上不明白,她就多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學習;知識和經驗上有差距,她就認真參加每次應急演練,積極參加交流研討。最終,她不但收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也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贊許。

作為一個女性員工占據“半邊天”的大型企業,如何凝聚、激勵廣大女性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是樂梅經常思考的問題。為此,樂梅經常利用她履行婦代會代表、政協委員職責之機,加強與集團女性員工的溝通交流,共勉共進,鼓勵大家扎根一線、刻苦鉆研。在她的帶領下,重慶軌道集團女性員工成績卓著,既有獲評“全國勘察設計行業杰出最美女院長”的集團領導,也有成為市人大代表、創建勞模工作室的基層骨干,還有參加共青團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一線員工,她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現著新時代的巾幗風采。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交通強國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十四五規劃”“智慧城軌”為重慶軌道交通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立足‘850+’,謀劃‘1000+’”,重慶市委市政府已為重慶軌道交通繪就了新的發展藍圖。“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以樂梅為代表的重慶軌道人已整裝待發,讓我們共同期待,重慶軌道交通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