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念興
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西段南起桐嶺站,途徑甌海區、鹿城區和龍灣區,貫穿溫州市中心區域,東至奧體中心站;一期工程東段自奧體中心站至雙甌大道站。一期全線大體呈東西走向。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西段全長34.77千米,采用4節編組D型列車,為市域鐵路編組[1-2]。
溫州S1線市域鐵路是全國第一條建成運營的城市交通鐵路,建設標準與上海、杭州等城市地鐵具有很大的差別。由于沿海軟基地質結構、周邊環境和經濟效益等考慮,全線建設在地面之上,其對安全保護區的管理并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數據參考,也暫未建立信息化的監控手段和保護措施。
隨著各地城市地鐵線網的不斷加密,在地鐵控制保護區內(含規劃、在建和運營線路)的施工星羅棋布,未經地鐵同意鉆探、地面堆載、抽排地下水,方案未通過審核論證先行降水、樁基礎、土方施工等擅自違規作業行為不斷增多,出現了多起因未報先做導致地鐵結構受損、影響運營安全的事件。分析國內典型地鐵保護事故原因,既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既有市政規劃的因素也有屬地監管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3]:
(1)建設項目未按規定報批,擅自施工;
(2)部分施工單位對地鐵控制保護區不了解,對施工產生的后果認識不足;
(3)周邊環境復雜,運營期設施結構變形;
(4)地鐵保護監督管理不到位,缺乏長期巡查監控,內外部信息無法關聯;
(5)政府執法部門的監管力度不足,立法管理不完善。
由于溫州市域鐵路S1線具有線路長、高架居多以及穿行于城市建設密集區,跨越公路、橋梁、河流等復雜環境特點,加之沿線大規模開發建設,故運營過程中呈現風險較高以及對周邊環境影響大的特征,易引起各類市域鐵路安全保護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引起不良的社會后果。因此,為有效加強S1線安全保護區管理,構建一套科學、系統的、契合市域鐵路獨有特點的信息化系統是最終實現地保業務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條件有效途徑。

溫州市域鐵路S1線保護區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和企業內部或外部的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達到提升經濟效益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信息化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有助于企業決策的進一步科學化;能促使企業業務辦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從而有助于增強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能進一步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組合及利用,使其在現有資源條件下達到最佳的利用效果,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和管理效率;能給企業提供一個強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臺。
市域鐵路信息化建設應通過全方位手段實現地保業務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 系統應實現的服務內容包括:保護區巡查、無人機巡查、巡查車、視頻監控、項目監管、監測、執法、申報審批及配套手持終端地保巡查等九大系統模塊,全面提升安保區信息化業務水平。
(1)建設安保區巡查模塊及手持終端地保巡查管理模塊。通過人員實時定位、軌跡記錄、考勤及查看;巡查異常狀態提示;隱患及風險源上報及巡查數據統計分析,組成系統結合手持終端和網頁端的后臺管理內容。
(2)建設無人機巡查模塊。通過結合北斗衛星和無人機特點的安保區無人機巡檢方案、安保區巡查拍攝管理、巡檢任務管理、人員及設備管理等方案組成高效、系統的信息互動式巡查方案。
(3)建設巡查車巡查模塊。通過巡查任務管理、視頻及圖像管理、人員及設備管理等方式組成常規人員巡查方案。
(1)建設視頻監控模塊。通過監控器實時定位、視頻圖像處理、視頻巡查員管理、手持終端app等方式組成實時對于軌道交通安保區風險源監控視頻的綜合管理方案。
(2)建設項目監管模塊。利用數字化歸檔技術實現快捷、高效、遠距離調閱查看工程資料和規范地鐵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資料管理,為地鐵工程項目建設的參建各方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4-5]。
(3)建設監測模塊。通過在建線路的人工監測以及保護區范圍內的外部實施單位通過其自動化監測系統軟件的自動化監測實現監測數據進行查詢、分析及統計管理[6]。
建設執法模塊及項目申報審批模塊。在信息化平臺建立完成之后,再建立執法及審批模塊,通過網上辦事窗口、案件審批管理模塊、執法文書管理模塊、執法數據統計管理模塊及執法模塊手持端App;利用網上辦事窗口、辦事指南、審批管理等方式;實現對地鐵安全保護區內施工項目單位、地鐵相關管理部門等的項目申報及審核審批工作,以便外部用戶可安全、放心、友好訪問網上辦事窗口。
結合溫州市市的企業戰略目標,圍繞市域鐵路設施保護各業務領域,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對市鐵投集團相關領導、部門及施工企業、監理企業、第三方委外單位、當地市建委、市交委、市交通局、軌道辦相關人員、其他人員等的調研,參考國內外成熟軌道交通企業實踐經驗,以精細化管理思想為指導,明確各業務部門及參建各單位的職責分工,梳理并完善相關業務流程、制度體系及其它相關內容,量化績效指標以及相關業務數據標準,為構建市域鐵路城市管理標準體系提供充分的管理依據。
內容要求:
(1)管控標準:明確各業務領域的管控模式、管控重點以及各業務部門及外部單位的管理職責(須劃分工作角色,并定義各工作角色的人員標準)。
(2)業務標準:梳理并編制各業務領域的業務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工作(作業)標準、績效標準。
溫州市域鐵路S1線一期工程,作為全國首條新建及試運營的市域鐵路工程,已積累了相對豐富、系統軌道運營管理經驗,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建設技術基礎,但是沒有形成全線的保護區信息化系統和平臺。通過以上市域鐵路保護區信息化建設的建設要點,以人為本進行信息化建設,全面構建市域鐵路安全保護區信息化建設,配合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以保證保護區監控管理能力,提高鐵路及公司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