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陽
(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隨著老年群體不斷擴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了當下社會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同時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安全、溫馨、健康、便捷的生活環境,讓老年人安心度過晚年,是每一位子女的心愿。在中國老人的傳統思維中,選擇敬老院養老仍然是大多數老年人不愿意接受的養老方式。而居家養老卻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子女不能長時間陪伴在身邊,老年人出現意外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家用電器不能夠正常操作,導致一些安全隱患的存在;生活環境不夠方便,增大了老年人單獨生活的難度等。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智能家居走進人們的生活,智能家居能為人們提供智慧且便捷的生活方式,更能提高居家養老的生活品質。但現階段的智能家居在適老化[1]設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智能家居設計應該關注并積極服務老年群體。
目前,傳統的居家養老[2]仍是中國主流養老方式。對于行動不便、缺乏陪伴的老年人來說,更需要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為年輕人提供高品質的便利生活,而對老年人則是給予真正的生活幫助,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保護和健康的生活環境,給予他們陪伴和關懷。
智能家居設計的語音控制以及體感控制功能能夠解放老年人的雙手,讓行動不便或有視覺障礙的老年人輕松操作各種家電。比如小米品牌的智能家居,老年人只需要說出“小愛同學,打開空調”“小愛同學,打開客廳的燈”等語音指令,系統就會滿足主人的需求,馬上執行相關操作。這樣能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生活更加便利。并且,晚上老年人起床時,同樣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打開燈光,或者通過人體傳感器,當其檢測到老年人起夜時,燈會自動亮起。
部分老年人出門可能會忘記鎖門或者忘記帶鑰匙,甚至有一些老年人在家時,會因為善意而給一些陌生人開門,這些都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智能門鎖以及攝像頭便可以為老年人解決這些安全問題。當老年人出門忘記鎖門或者回家忘記帶鑰匙,管理者可以通過手機進行鎖門或開門。一旦有可疑人員想要非法進入屋內,智能門鎖的報警功能就會立即發出警報聲,并自動報警,同時通過手機APP向管理者推送警報視頻及信息。
智能家居還可以預設場景,老年人出門或者外出回來時,可一鍵開關場景,所有電燈、空調、窗簾等電器設備都可以隨著老年人的離開或回來而自動開啟或關閉。子女也可以提前根據父母的習慣預設特定場景,設置燈光的色溫、亮度,檢測室內溫濕度和空氣質量。不同的場景下,系統都可以自動控制智能開關,調節室內燈光亮度及溫度等,保持最適宜的居家環境,便于老年人休息或者活動。
一方面,有些老年人可能有視覺障礙或聽覺障礙,或者行動不太方便,又或是聲音較弱,因此選擇智能家居設備時,要考慮這些設備應具有較強的語音識別能力。另一方面,老年人從通過手動操作普通家電到通過語音控制智能家居設備,在接受智能家居這一新事物的時候,經常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并且記憶力和操作熟練度以及思維清晰度,都是阻礙老年人適應智能家居的障礙,導致老年人難以操作復雜的程序。因此智能家居不應該局限于語音這一種操作方式,還應提供體感或動作甚至更為靈活的方式輔助老年人完成操作。
智能家居介入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中,應尊重和保護老年人固有的生活習慣,而不是一味地改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智能家居的設計應該是人性化且靈活的。比如,許多老年人有非常節約的習慣,因此在老年人進入房間之后,智能空調應該詢問其是否需要開啟,而不是感應到老年人的進入后,直接強制開啟空調;又或者智能設備在檢測到老年人已睡著的時候自動關閉電燈,老年人醒來之后再自動開啟電燈,這樣能讓老年人感受到智能家居是節能的,便更容易接受智能家居。
在設計智能家居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老年人在使用時候的安全問題。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正確地操作智能設備,或者智能設備在一些時候錯誤地識別某些指令,導致智能設備的使用出現問題。在這些情況下,應該有防范系統對智能設備將要進行的操作進行審核,并能夠及時停止一些危險操作,阻止危險的發生。比如燃氣的使用,可能在老年人思維混亂的時候錯誤打開,當智能燃氣設備檢測到燃氣打開卻未被正常使用的時候,應該立即關閉燃氣,并進行報警或者通過網絡終端提示管理員進行檢查。
老年群體在智能家居的目標用戶群體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設計者應該從老年人的心理[3]、生理以及普遍生活習慣等方面對這一群體展開細致研究,為智能家居適老化設計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論依據。
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很多老年人往往下意識地認為自己不會操作使用現代的科技產品,智能家居設備對于他們是完全陌生且學不會的,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新事物。同時,大多數老年人生活非常節約,因此對智能家居節能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要讓老年人從心理上接受智能家居,應該深入老年用戶人群調研,從設計的角度解決操作、節能和體驗感等方面的問題。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部分老年人的行動能力與視覺能力逐漸下降,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更是大不如前,且因行動不方便,在某些居家環境,如衛生間、廚房、樓梯等位置容易摔倒,導致受傷;部分老年人還需要長期服藥,但是由于記憶力的減退等,可能會出現忘記吃藥或將藥物混淆服用的情況。
從我國目前社會養老情況來看,由于子女的工作較忙,老年人一般獨自在家,缺少子女的看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居家養老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難題。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智能設備,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可以借助智能家居系統的場景設計,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減輕其對家人的依賴,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安全、智慧和舒適。
大部分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家居設備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他們很難清晰地記住使用流程,不能夠給出準確的指令,偶爾還可能誤觸導致一些錯誤的操作。智能家居設備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也會產生一定的電量消耗,老年人可能會覺得浪費。智能家居系統需要經常維護更新,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及時更新。
老年人對智能家居的需求更高于年輕人。設計者在進行智能家居系統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老年用戶的需求,以安全、便捷、靈活、富有感情為理念,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舒心的智能家居養老環境。
安全性[4]是老年人使用智能家居設備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智能家居設計過程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子女在為老年人選擇智能家居產品的時候,首要考慮的是產品的安全性能。
比如老年人佩戴在心臟附近的智能傳感器,不只是用來記錄心率、呼吸頻率、體溫等,這些數據應該被發送到管理者(子女)的智能手機和醫療云端,如果出現異常,傳感器應向管理者和云端附近醫生發送信息,確保老年人及時得到救治。同時應用程序還要給出老年人自行調整身體的建議,或者建議老年人去看醫生。另外,部分65歲以上的老年人行動不便,跌倒后不能自己起來,長時間躺在地上會導致并發癥,還可能引發脫水甚至死亡,若老年人佩戴智能跌倒傳感器和動作傳感器,在發生跌倒意外時,傳感器不僅可以向智能家居管理者發出信號,進行警報提醒,甚至當30 秒內老年人未關掉警報,警報信息便會發送給管理者或救援服務機構,而管理者可以遠程打開房門讓救援機構入內進行救助。
繁雜的使用流程容易讓老年人排斥甚至拒絕使用,那么智能家居在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中就成了一個擺設,毫無意義。因此操作方便是老年人從心理上接受智能家居的一個關鍵因素。
對于復雜的智能家居系統升級和維護,老年人一般很難及時處理。因此,智能家居系統應能通過家庭網絡自動進行安裝和系統維護,當系統出現問題時,還可以自動發送信息通知維修人員。如小米智能凈水器,需要定期更換濾芯,大部分老年人是不能完成的。如果凈水器濾芯需要更換時,更換信息不僅僅是發送給管理者(子女),也可以將更換信息發送給就近的售后,自動預約售后人員,在管理者同意的情況下,到家進行更換保養。
對于老年人來說,最需要的就是陪伴。但是大部分子女都忙于工作,不能隨時陪伴在老年人的身邊。在智能家居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不僅要考慮智能家居處理日常生活事務,也要考慮到使用過程中人機交互情況。冰冷的命令語言和單一的操作流程,難以讓老年人有親切感,豐富靈活的互動性能更可以讓老年人身心愉悅。
比如智能床墊,在使用過程中,不只是通過“抬起床墊”這樣一個命令識別,也可以通過多種命令識別,比如“我想起床了”“扶我起床吧”等較為日常的語言識別。或當檢測到老年人需要起床時,可以提前詢問老年人是否需要起床,或熱情提示老年人“您已經躺了很久了,外面天氣不錯,起床活動一下吧!”。甚至是老人的一個伸懶腰的動作,便能夠檢測到老人需要起床,自動進行起床模式。多種溝通方式,會讓老年人覺得智能家居不僅僅是一些機器設備,而是用心照顧他、陪伴他的朋友。
智能家居不應該局限于設計者輸入的客觀智慧,應該具備根據不同用戶養成不同習慣的能力。比如某些老年人每天都在下午一點進行午休,但是又擔心睡得太久影響晚上的睡眠,便在每天下午一點提醒智能設備一個小時后叫醒自己。這樣的習慣重復3—5日后,智能設備應具備一定的記憶功能,在之后的每天下午一點自動提醒老年人“今天的午休時間到了”,并在一個小時后叫醒老年人。或是提醒老年人服藥的智能設備,經過老年人重復幾日的用藥習慣后,便可以形成記憶,準時提醒老年人用藥。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對智能家居進行思考,智能家居設計不僅是為年輕用戶設計,更是為老年用戶設計,為生活能力較弱的人群設計,要為這些弱勢群體提供一個健康、安全、舒適、環保、便捷的生活環境。在未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發展,智能家居行業在適老化道路上,應該不斷創新適老化產品。因此,智能家居應該重視老年人市場,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創新設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捷程度和安全水平,為老年人享受優質生活提供相應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