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陽 周 玲
(福州工商學院 文法學院,福建 福州 350715)
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外學者和我國學者都進行了語言測試反撥效應理論和實證研究,但是鮮有大學英語四級測試對學生學習反撥效應的研究。TIRZ理論是發明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TIRZ理論在反撥作用中的運用研究很少,結合這兩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現代的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創新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技術系統進化法則、技術矛盾解決原理、創新問題標準解法、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基于物理和化學以及幾何學等工程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六個方面[1]。TRIZ理論的強大作用是為人們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系統的理論和方法的工具。
1.2.1 反撥作用的概念
Bachman 和 Palmer(1996)認為反撥作用指的是測試對測試本身、社會、教學系統以及個人產生的影響[2]。Andrews(2004)認為測試不僅影響教學和學習,還對考試系統、考試制度等產生影響[3]。Cheng(2005)認為考試改革對教材編寫人員、教科書出版社等影響較大,對教師和學生也有影響,但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的變化上[4]。簡言之,反撥作用是指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各方面產生的影響。
1.2.2 反撥作用的分類
反撥作用分成兩類:(1)正反撥作用和負反撥作用。若測試能夠對教學各個環節產生正面影響并加強學生學習動機、學習進度、學習成果,則測試具有正面反撥作用,反之具有負面反撥作用。(2)具體反撥作用和普遍反撥作用。Watanabe(2001)認為反撥作用具有具體性和普遍性,具體性是指測試的某一方面或某種測試具體的反撥作用。與之相對的是普遍性,也可稱作一般性,是指任何測試都具有的反撥作用[5]。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的形式和內容歷經了四個階段:(1)1985~1998年,聽力測試為一篇短對話和一篇短文,分值為總分的20%,每個題型有十個問題,答題時間為20 分鐘。(2)1999~2006年,聽力測試新增了一個選擇性的題型即復合型聽寫,但答題時間的分配和分值不做變化。(3)2006~2015年,聽力測試增加了長對話,復合型聽寫作為計分項。分值為總分的 35%,答題時間為35分鐘。(4)2016年,聽力測試增加了短篇新聞聽力,取消了短對話和復合型聽寫,分值不變,但答題時間縮短成25分鐘。至此,四級聽力更具有挑戰性,也具備了獲取和交流信息的目的。
從心理學和形式學的角度來看,因印刷的文字具有恒定性,學生可帶著一種漫不經心的心態進行閱讀,而在聽音的時候,由于聲音的不可逆性,學生需要集中精力,努力去聽懂每一個句子或單詞,以免遺漏重要的信息,因此聽音更能提高學生對目標語的有效輸入。正因如此,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加大了題量、分值和難度系數。但是不論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做如何的變革,其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大學英語的教與學,可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使學習者認識自身的語言水平,明確學習方向,夯實學習基礎。
在我國,中小學的英語學習一直較關注于語法和單詞,因此學生不夠重視語音,也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思維,即學英語就是學單詞、句型、語法和篇章。對停頓、省略、同化、弱化、連續等語音知識學生毫不知情,聽力訓練更無從說起。
聽力教學沿用傳統模式,即音頻播放、學生回答問題、答案核對。這種教學模式強調聽力任務的結果,忽視聽力理解、吸收、消化過程,難以做到差異性教學,也容易造成學生聽力學習的疲憊。
在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法上,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常采取割裂教授,因此學生無法有效地消化吸收,也不能有效地融合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更不能使英語視聽說達到較好的循環,使得自身的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相脫節。
由于大學英語課時壓縮,教師的教學重心為讀、寫、譯,教和學資料來源于教材本身。然而,在英語語言學習中,適當的語言材料有著重要的作用,可極大刺激學生學習興趣點,若材料不足,會造成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出現“教材式”現狀。
4.1.1 學生發展需求
在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等院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長,加之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就業競爭也更激烈。而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能力的基礎要求。在特定的信度和效度上,CET-4聽力測試可檢驗和證明大學生的聽說能力,但仍存在不足,TRIZ理論的應用可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英語使用能力。
4.1.2 教學發展需求
在數據資源全球共享和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我國嚴格把控對人才能力及素質的要求,對學校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質量要求,而傳統的CET-4聽力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所需。借助于TRIZ理論,人們能系統和準確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發展現狀,繼而更好地發現問題的本質,解決問題的矛盾,TRIZ理論的應用是教學發展的必然。
4.1.3 社會發展需求
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促進了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共享化、文化交流多樣化,因而各國之間的合作也愈加緊密,英語能力強的人才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強的人才是各國所需。TRIZ理論中最有效的計算機輔助創新技術和創新問題求解理論與方法能促進CET-4教和學的質量提升,繼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6],TRIZ理論的運用是社會發展所需。
4.2.1 動態原則
TRIZ理論的動態原則是指將物體分成彼此相對移動的幾個部分,且物體或外部介質的特征變化應當在每一工作階段都是最佳的[7]。“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反撥作用”應與TRIZ理論的動態性相整合,將英語聽力學習的重難點進行程式化,從而充分強化反撥作用的力度。
4.2.2 預先作用原則
TRIZ理論的預先作用原則是指預先完成要求的整個或部分的作用[7]。“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反撥作用”應結合TRIZ理論的預先作用原則,將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進行事先計劃和安排,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反撥作用的效度。
4.2.3 分割組合原則
TRIZ理論中的分割組合原則是將產品看成相對獨立的個體,根據分割組合原則將各個個體進行合并,繼而實現產品的創新發展[7]。“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反撥作用”應融合TRIZ理論的分割組合原則,將英語聽力學習進行整合優化,從而最大限度地豐富反撥作用的廣度。
4.3.1 以動態原則為基礎,強化英語四級聽力學習反撥作用的力度
基于TRIZ理論的動態原則,在英語四級聽力學習中,教師需更多將聽力內容的重難點特征發揮到最佳處,并整合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對英語學習活動進行創新發展。學生需要積極吸收聽力測試中的內容,掌握其實用性,以最大限度地強化反撥作用的力度。
4.3.2 以預先作用原則為前提,提升英語四級聽力學習反撥作用的效度
將TRIZ理論預先原則與英語四級聽力學習相結合,教師需重視英語聽力學習前的準備環節,精心設計學習內容,區分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適合學生聽力學習的最佳方式,繼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度,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反撥作用的效度。
4.3.3 以分割組合原則為核心,豐富英語四級聽力學習反撥作用的廣度
在英語四級聽力學習中,以TRIZ理論分割組合原則為要領,教師需認清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使用四級聽力,同時借助計算機輔助創新技術等,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思辨能力及拓展其英語聽力知識范圍和深度,以最大限度地豐富反撥作用的廣度。
4.4.1 研究問題
本研究問題為兩個:(1)TRIZ理論在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中的應用是否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有積極的反撥作用;(2)TRIZ理論在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中的應用是否能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學習效率。
4.4.2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選取參加過大學英語四級測試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為對象,共317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研究時長為一個學期(2020.2~2020.6)。
4.4.3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為22 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況調查,包括被試者的性別、年級、四級分數和四級聽力測試部分分數。第二部分分為四個方面 17 小題,第一個方面為(問卷第6,9,11,14,18,22題)為學生對試題的態度;第二個方面(問卷第12,13,16題)為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態度產生的影響;第三個方面(問卷第7,8,17,21題)為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策略產生的影響;第四個方面(問卷第10,15,19,20題)為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行為產生的影響(問卷選自鐘星《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反撥作用調查表》[8])。
(2)訪談法
依據問卷的維度,訪談提綱為5小題,主要包括:第一個方面為學生對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的態度。第二個方面為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態度產生的影響。第三個方面為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策略產生的影響。第四個方面為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聽力學習行為產生的影響(問卷選自鐘星《訪談提綱》[8])。訪談是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開展的。因疫情影響,訪談采用QQ視頻的形式,時間為10 分鐘左右。在征求受訪者意見的情況下,訪談內容進行錄音,結束后錄音轉成文字。
4.4.4 研究數據分析
(1)問卷調查數據
發放問卷317份,其中有效問卷311份,無效問卷6份。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頻數分析,結果如下。①在對試題態度上:60%~72%學生是積極、贊同的;②在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聽力學習態度產生的影響上:68%~74%學生重視英語聽力學習,提高聽力學習興趣;③在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聽力學習策略產生的影響上:62%~76%學生調整自身的學習方式或學習計劃,加大聽力學習的評價;③在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聽力學習行為產生的影響上:68%~76%學生加大聽力專項訓練量,增加訓練時間。
(2)訪談數據
根據收回問卷年級人數分布,本次訪談共22人,其中大二10人,大三7人,大四5人,文字記錄結果如下。①在對試題態度上:59.1%學生認為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難度系數適中,分值較大,具有實用性;②在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聽力學習態度產生的影響上:77.3%學生認為四級聽力能鞭策自己主動聽力,努力提升聽力質量;③在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聽力學習策略產生的影響上:81.8%學生選擇BBC、VOA、真題試卷、可可英語APP等學習資源強化四級聽力,做到多聽多練;④在大學四級聽力測試對聽力學習行為產生的影響上:77.3%學生一致希望通過聽力學習穩過英語考級,當然一小部分學生希望借助聽力學習可以達到更好的輸出,能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有所用處。
(3)研究小結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驗研究,學生對TRIZ理論已有了深入認知,在聽力學習態度、聽力學習行為、聽力學習策略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說明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的反撥作用是顯著的。
TRIZ理論作為一種新型發明理論,其在“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反撥作用”的應用需要深入探索。但只有讓TRIZ理論與反撥作用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發揮TRIZ理論價值,才能發揮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的積極反撥作用,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四級聽力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