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蘭虹宇 銀玉睿
(玉林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高校要加強和重視開展第二課堂建設”。2017年12月,團中央學校部印發《團中央學校部關于推廣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通知》,2018年6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1],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開始面向全國高校推廣實施。實行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旨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這一舉措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人才培養評估、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提供科學依據和重要參考。近年來,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創新創業的鼓勵政策,“雙創”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實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際上是國家、社會、學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高度重視的信號,對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二者在政策支撐背景、組織過程及內源耦合上具有相似性和相通性[2]。
玉林師范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以設置學分作為考量學生的重要指標,并納入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計分為“思想政治理論綜合實踐類”“學科文體競賽和考證考級類”“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類”“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類”“學術科研訓練項目類”其他“第二課堂”活動等幾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采取學分量化,并全部通過平臺進行認證,遵循“兩結合+一預警”原則:“必修學分”與“選修學分”相結合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學業預警”原則。學校定期核查學生的學分,對學分未達標的學生采取提前預警并開展幫扶[3]。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升學生創新精神、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教育活動,但它不是簡單地開設幾門課程,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與課外活動中,它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以及校內與校外結合的系統的教育模式[4]?!暗诙n堂成績單”作為大學生創新和創業教育的最直接、最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教育途徑,對于彌補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和學校創新創業課程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高?!暗诙n堂成績單”制度能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訓練。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對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工作明確提出了新要求,高?!暗诙n堂成績單”要以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為切入點,以人才培養為總目標,瞄準國家政策要求、對準社會人才需要、圍繞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為內容,這樣才具有時代意義。否則第二課堂成績單就只能成為一個活動記錄單,而不是一個成績單,同時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教育意義[5]。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在進行第二課堂成績單模塊規劃時,一方面可借鑒第一課堂的做法,從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科學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在第二課堂中加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個性化定制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性作用,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強統籌和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加強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多渠道去了解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這樣創新創業教育才能影響和帶動更加多的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從而提升第二課堂成績單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力,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人才培養評估、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提供科學依據和重要參考,這樣才能更強有力的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通過梳理玉林師范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施,以玉林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為例,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玉林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科學合理設置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內容,加強日常管理,強化基地建設;注重引導培訓,完善隊伍建設;發揮學科優勢和資源優勢,依托地方服務,努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逐步形成了“五個一”的人才培養機制。即圍繞“立德樹人”一個根本目標,夯實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一個基礎,搭建一批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形成一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互動的創業教育體系,落實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政策等。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形成了“三早三化”的特色做法與亮點。與此同時,學院認真規劃、嚴密組織,依托區重點實驗室和教學科研平臺,結合地方特色,與校外企業建立良好關系,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學生發展等多層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將教師的科研成果通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成果轉化,形成“黨政聯動—科教融合—校企互動—內外延伸—服務社會”的協同育人體系,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
3.1.1 創新創業教育早動員
每年舉行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相關講座及培訓,邀請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有經驗的導師和專家對全院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進行早動員。在大一新生中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成長”創新創業教育的啟蒙課程,邀請有參賽和實踐經驗的優秀團隊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動員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的活動和項目,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1.2 創新創業苗子早發現
在推廣過程中,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指導,對想參加創新創業活動的學生早發現早培養。及時組建創新創業團隊,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培育創業精神、鍛造創造能力,全院上下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3.1.3 創新創業項目早培育
對具有特色和發展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及時培育。學院組織各專業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對項目書進行評估指導,實行“雙軌導師制”,在學生自愿選擇的基礎上聘請導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同時,開放實驗室,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和實踐提供基地。通過這種方式,及早對項目進行培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為申報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奠定基礎。
3.2.1 明確任務,加強統籌,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規范化
在學院組織和領導下,依托大學生社團——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就業中心的載體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的主體作用,組織發動各項創新創業活動和賽事,組織開展創新創業交流分享會,加強學院創新創業團隊的日常管理,做到創新創業工作日常管理的規范化。通過組織創新創業相關講座、各項競賽培訓、交流分享會、評選“創新之星”“創業之星”等方式,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學院還專門設立了創新創業教研室,加強創新創業的教育和管理。另外學院博士、教授、專任教師參與設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投身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
3.2.2 扎實推進,銳意進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全程化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且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創新創業教育過程全程化。在大一新生中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成長”創新創業教育的啟蒙課程,邀請有經驗的優秀團隊進行展示交流,開展各類比賽的組織培訓,開啟學生的創業思路,樹立創業理想。在大二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指導,并且組建創新創業團隊,進行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引導學生強化創新意識、培育創業精神,全院上下形成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在大三的學生中,創新創業團隊主力通過參加比賽和實踐服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四開展創業指導。全程化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2.3 頂層設計,氛圍濃厚,大學生創新創業參與全員化
從大一開始,就開展系列講座、培訓活動,引導學生形成創新創業意識,對創新創業有初步的了解;大二,對創新創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開始組建團隊,逐漸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大三,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已經成了項目團隊的主力,帶領團隊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大四開展創業指導。從大一到大四,科學合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學生廣泛接觸和參與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學院創新創業氛圍濃厚。
為保障和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專門成立創新創業教研室,形成了“黨政聯動—科教融合—校企互動—內外延伸—服務社會”的協同育人體系。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貫穿人才培養和就業全過程,完善創新創業引領工作機制,加強條件和政策保障,鼓勵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指導上來,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類比賽和校企合作建設,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共同推進創新創業引領工作的良好環境。
新時代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是結合人才需求進行的一次重大教學改革。玉林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以服務地方培養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己任,通過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科學合理設置“第二課堂成績單”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方式、內容等的創新,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具有一定參考意義的意見和建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三早三化”,強化實踐訓練,形成“黨政聯動—科教融合—校企互動—內外延伸—服務社會”的協同育人體系,為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更多思路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