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雨池
(吉林化工學院 團委,吉林 吉林 132021)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在整個素質教育環節中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校開展美育工作時,應深入思考如何將“三全育人”的理念,“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人才培養”的目標貫穿到美育體系工作中,力求達到全員、全方位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將“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樹人”貫穿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中[1-3]。
“三全育人”是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一育人理念是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為高校全面育人的提高、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思路?!叭恕币曈蛳旅烙逃哪繕耸且浴傲⒌聵淙恕睘楦救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美育工作,以此來提升美育育人成效,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7]。
對于美育工作體系構建而言,課程體系的建設是最基礎的,吉林化工學院立足全過程育人的理念,根據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特點,構建由公共藝術課程和中華傳統文化課程組成,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理論講授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美育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課程本身吸引學生的參與度,以此來提升美育教學質量,構建面向全體學生的美育課程體系。
針對大一年級學生的培養,重講臺普理論。開設了《大學美育》《藝術導論》《舞蹈史》《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一門必修課和九門美育類公共選修課,把學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學習取得1個學分調整到2個學分,保證藝術選修課程的開設和教學質量,發揮公共藝術課程在美育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將藝術類選修課程作為美育必修課程,針對剛入學的同學進行美育課程全面普及,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介紹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悟經典作品中所傳達的生命體味,豐富學生情感,細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針對大二年級的學生培養,重平臺講實踐。針對大二的同學開設了美育實踐教學,不斷拓展公共藝術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大學生藝術團、藝術類社團作為美育實踐課堂的主陣地,近500 m2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投入使用,內部設施齊全,完善的硬件設施為美育實踐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由軍樂團、民樂團、合唱團、獨唱團、舞蹈團、禮儀模特團、語言藝術團、話劇團、書法繪畫團為主體的大學生藝術團,另有攝影社團、繪畫藝術社團、文學、表演、攝影、微視頻等15個美育類學生社團,承擔了整個大二美育實踐教學和學校大型文藝演出任務,履行著美育教學實踐職能。針對大二新團員開設《樂理基礎知識》和《音樂素養》兩門基礎課程,基礎課程結束后根據每名團員的基礎及特長喜好將其分到相應的團內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技術訓練。分團開設《軍樂理論基礎》《合唱藝術》《形體入門》《發聲練習》《播音主持》《書法入門》《手鼓演奏》《吉他彈唱》《鋼琴基礎入門》《舞蹈基本功訓練》《曲式分析》《舞蹈表演》《演唱技巧》等實踐類專業課程,并配有專門的指導教師及優秀朋輩對新團員進行專門指導,為大二年級學生提供專業的美育實踐學習平臺。
針對大三年級的學生培養,重舞臺出精品。經過了一年的學習和訓練,各團自編自演各種文藝類精品節目,利用《大學生藝術團交流匯報演出》《大學生藝術團小劇場》及學校各類大型文藝匯演的舞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一團一品、一團多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為大三年級學子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近年來我校大學生藝術團在“吉馬”賽事、全市文藝匯演、5704廠文藝晚會上嶄露頭角,得到了社會廣泛好評。這些藝術展演、藝術社團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藝術氛圍,形成“三臺融合”的美育課程體系,起到了良好的美育效果。
在完成正常的美育教學的同時,為了能夠充分保證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我校美育教研室整合線上資源,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的便利,創建了——《超星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庫,超星網絡課程引入大量藝術課程和傳統文化課程,充分發掘文學、音樂、美術等美育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提倡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性、興趣性,線上自主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線下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討論和自我展示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我校美育教研室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每周美語”,每期都會圍繞美育理論課程、藝術鑒賞課程和美育實踐課程內容設計相關話題和分享相關美育知識,引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學習需求,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7-9]。
立足全員育人理念,學校美育工作不斷改革創新,始終堅持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開展活動,設計活動。擴展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努力做到校級活動緊密依托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包容性強,整體提升;院級活動緊密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性強,特色鮮明;班級活動緊密貼近學生生活——針對性強,助力成長成才。堅持“三節兩會”的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格局,充分發揮大學生科技節、語言藝術節、社團文化節和“迎七一·送學子”文藝晚會、迎新年文藝晚會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探索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的藝術活動形式,形成藝術實踐活動特色工作體系。同時加強大學生藝術社團建設,以加強學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為重點,加大從在校生中挖掘、選拔藝術團成員力度,帶動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結合易班建設,鼓勵以團支部班級開展普及性的美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感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積極參與省級、國家級和地方各種比賽、展演活動,提升學校美育活動品質。
學校每年組織藝術展演活動均在15場以上,包括每年一次的教師作品展、美術作品大賽、歌手大賽、舞蹈大賽、模特大賽、新生才藝大賽、社團文化展演、迎七一送學子文藝晚會、迎新年文藝晚會等活動,成功申請教育部“高雅藝術進校園”項目,組織開展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和中國音協愛樂男聲合唱團《歌唱詩與遠方音樂會》吉林化工學院專場音樂會,注重美育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通過送畢業生晚會、新年音樂會、新生才藝大賽、歌舞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升美育工作水平。為引領同學們在文化傳承中陶冶情操,成立“九思講壇”,邀請名師大家開展文化講座,舉辦“薪火相傳·書香涵泳”薦讀會等活動傳承優秀文化,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讓更多的學生在校園文化氛圍中認識美、感受美。
對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學校美育教研室聘請學校(在編)具有藝術特長7名教師為美育教研室教師,另外聘3名教師為大學生藝術團軍樂團、合唱團、舞蹈團指導教師,并且學校每年在招聘計劃中加大對藝術人才招聘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公共藝術課程教學隊伍,引導校內教師指導學生藝術實踐積極性,把指導學生藝術比賽獲獎和教師品質評先掛鉤,擇優聘請校外教師擔負一定美育教學輔導工作;鼓勵專業課教師參與美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支持教師跨學科合作開設美育課程,定期組織美育教學交流和培訓,提高美育教學水平。
多年來學校持續加大對美育教育的資金投入,先后投資100多萬元翻修大學生藝術活動場地用于學校軍樂團、民樂團訓練,投入20萬元用于購置樂器、衣服及內部硬件基礎設施保證正常教學和訓練,每年投入50余萬元用于學生美育實踐活動。
近年來我校美育教育工作圍繞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秉承“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堅持“三節兩會”的校園文化活動格局,凝練總結、設計打造突顯我校人才培養特色的學生品牌活動,同時不斷豐富公共藝術選修課,加強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營造了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提升了我校美育工作水平。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摸索我校美育工作體系已基本搭建完成,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不斷挖掘整合美育資源,增強美育發展內生動力,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念、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引導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