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
窠石平遠圖(局部) 北宋 郭熙
《窠石平遠圖》描繪的是中原北方深秋的景象,清溪淺岸邊突兀起一堆頑石,赤裸的巖石上一叢雜木老樹,落葉凈盡,枝干蜿蜒,似在極力伸展;及遠,蒼茫群山橫陳如障;天空遼遠,寂靜無云;前景溪水清澈,不激不怒,跳躍纏繞在窠石之間,一股清涼生機油然而生;畫家深悟北方山石的渾厚,特用卷云皴法來描摹這粗糲的山石。畫面浸染著北方的蕭瑟,卻不見悲涼。構圖、氣勢呈現出的是莊重肅穆之感。左下落款:“窠石平遠,元豐戊午年郭熙畫”。可見此畫取法“平遠”,前景透過中景再望遠景,層次分明,借縱深的空間、距離感來表現開闊的景色,著墨不多,境界遼遠。
所謂山水畫“三遠”構圖法是北宋畫家、理論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平遠,自近山而望遠山,是平視,如本畫。高遠,自山下而仰山巔,是仰視,如范寬《溪山行旅圖》。深遠,自山前而窺山后,是俯視,如王蒙《青卞隱居圖》。這是透視、構圖和空間觀念的實踐經驗總結。以仰視、俯視、平視的視角度來描繪景物,突破了一般繪畫焦點透視的局限。
郭熙,北宋杰出的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府溫縣(今河南)人。其出身寒微,信奉道教,好游歷方外。善畫山水,初無師承,熙寧年間入圖畫院學藝,臨摹李成后畫藝大成。其畫作構圖氣勢雄健,墨色濃淡明快;描繪山石擅用卷云皴法(郭熙創);畫樹如蟹爪下垂。任翰林待詔,活躍于熙寧、元豐年間,深受宋神宗垂青,是北宋時期皇家畫院的重要畫家。《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畫創作的經驗及理論總結,書分六節:序、山水訓、畫意、畫訣、畫格拾遺、畫題。由其子郭思整理成書。存世版本有北京圖書館藏明抄本、《四庫全書》文津閣本和文淵閣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