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軍 黃華津
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0%,小區已成為市民生活的基本空間,由物業公司管理的商品房小區成為城市主流居住模式,小區業主與物業的矛盾也逐漸增加。物業矛盾不僅成為基層工作人員的沉重負擔,更高度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高效化解物業矛盾能有效減輕基層負擔、提升生活質量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商品房社區成為一種新的城市社會空間,由物業公司承擔物業管理工作成為最普遍的一種模式。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物業管理越來越多地承載了人民對于社會治理、基層治理及公共服務的各種需求,但當前卻出現了物業服務不到位、費用收取支出不透明、業主欠繳物業費、老舊小區“失管”等問題,化解物業矛盾成為基層治理的關鍵難題。
表面上,物業矛盾與服務水平、財務管理水平、公共空間使用、人員素質、產權界定、法律體系有關,實際上,矛盾產生的原因還在于社區物業的組織管理體系和組織管理能力無法支持其有效提供匹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大規模高密度的居住方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亟待我們建立現代化的物業組織體系和物業組織能力。
黨章規定,街道、鄉、鎮黨的基層委員會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化解物業矛盾整個過程中,既要街道辦事處等基層政府依據屬地管理原則依法行政,回應人民訴求;又需要物業公司調整具體管理方式策略,傾聽業主意見;還需要業委會、各個業主有效溝通協商討論,取得最大共識。有些時候,整個矛盾化解過程還會更加復雜,比如需要上級政府的參與,甚至可能還涉及制定和調整法律政策。顯然,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如果沒有基層黨組織承擔起國家政權和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任務,如果沒有通過黨的建設實現系統化的矛盾化解體制機制,整個過程不僅會消耗巨大的社會資源,給基層帶來沉重負擔,還將給國家治理帶來不穩定因素。
所以,化解矛盾的關鍵在黨,既要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核心原則,建立黨領導下的現代化物業管理體系;又要加強黨組織建設,引領基層治理中的街道辦事處、物業公司、業委會、業主等多元主體有效協同,實現黨領導下的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調研中發現,近年來,重慶江北區華新街街道對其黨建引領化解矛盾工作進行了創造性改造和總結,聚焦導致物業矛盾的業主委員會組建難、居民訴求落地難、服務水平提升難三大原因,形成了“三三制”社區治理體系和“六步工作法”業委會孵化機制,以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激活基層治理體系,撬動社區治理動力,建立了多方發力的系統可持續矛盾化解機制。
“三三制”社區治理體系,包括在樓院、社區、街道三個層級構建議事協調中心;打造網格化管理、標準化辦事、信息化服務三大平臺,推行協商議事、“三調”聯動、敏捷服務三大工作機制。
三級議事協調中心,即以樓棟黨小組為中心,由社區黨員、熱心居民代表擔任樓院議事代表并組建樓院層級的議事協調中心,通過議事協調中心傳達政策精神、調解家長里短瑣事、提供便民服務信息,實現組織發動群眾參與樓院公共事務的黨建引領功能;以社區黨委委員為骨干,邀請群團組織成員、物管公司員工、綜治特邀委員等擔任社區議事代表并組建社區層級的議事協調中心,負責受理本社區居民的意見建議,整合社區民警、法律咨詢顧問力量,調解樓院上報糾紛、居民與駐區單位間的矛盾等;以街道機關黨委為主體,邀請轄區“兩代表一委員”、主要社會單位負責人擔任街道議事代表,共同組建街道層級的議事協調中心并負責受理社區上報的問題及建議,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嚴格落實。通過這種逐級協商的方式,解決了小區道路交通堵塞、小區壩壩舞擾民、建筑工地噪聲污染等民生問題150余件,實現了“小事不出門、大事進社區、難事找街道”的循環治理目標。
三大平臺,網格化管理平臺是化解矛盾的關鍵。社區每50—100戶形成一個網格,由樓棟長擔任網格員,議事代表擔任網格長,形成了含74個責任網格的全覆蓋、扁平化網格管理服務體系。網格長及網格員以平衡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為核心職能,第一時間收集居民意見訴求,掌握所在網格的社情動向,并發揮在群眾中公信力高的優勢,深入發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及時調處矛盾糾紛、上報疑難問題。同時健全街道黨工委委員、社區黨委書記接(下)訪群眾工作制度,依托街道公共服務中心和11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設立獨立的居民咨詢接待室、信訪接待室,耐心在窗口上服務解答群眾問題;依托視頻連線、群工系統等載體,由黨建工作者遠程收集匯總居民群眾意見建議。通過搭建平臺,解決了小區堡坎滲水問題、排污管道破裂等各類問題200余件,實現社區疑難問題在“網格辦、窗口辦、線上辦”的良好治理效果。
三大機制,包括協商協調機制、三級調解聯動機制和敏捷服務機制。協商協調機制就是明確樓院、社區協商議事中心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處理鄰里糾紛、代表推選等居民自治性事務;街道協商議事中心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處理轄區重大公共事務、重點民生實事等政府引導性事務,進一步增加決策的民意含量,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三級調解聯動機制就是建立居民調解隊第一級調解,居民委員會、社區民警、法律顧問第二級調解,街道司法所第三級調解的聯動機制,引導矛盾各方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消除意見分歧,2020年共同調解小區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矛盾、經濟賠償等民事糾紛問題1232件,實現居民煩心事、憂心事由樓棟調解員“馬上調”、社區矛盾調解室“及時調”、街道調解中心“聯動調”的階梯式民主調解體系,敏捷服務機制即為搭建“網絡平臺”提供敏捷服務。依托大數據平臺,打造“一鍵靈”社區敏捷化便民呼叫服務,通過網絡建立幫扶家庭一戶一檔,并依托大數據平臺對家庭進行評估,提出一戶一策幫扶方案,為開展社會救助提供信息,并輔助困難家庭開展社會救助申請,協助街道、社區開展社會救助工作,近年來,通過開展“你點單,我服務”活動,提供各類服務13000余次,敏捷快速為群眾解決問題。
針對業主委員會組建難、業委會組織能力弱的問題,華新街街道開創“組織宣傳齊動員-推選代表打基礎-收取申請把好關-搭建專班聚合力-大會籌備穩推進-依法選舉見成效”的“六步工作法”幫助孵化業委會。為了將黨組織與業委會有機融合,把握基層治理主動權,培養并推選政治成熟、組織信任、群眾認可的業主進入業委會,華新街街道通過街道黨工委動員、社區黨委組織業主實名推薦業主代表、業主代表收取業主關于成立業委會的申請、街道黨工委審核把關組建籌備工作組、成立臨時黨支部依法醞釀業主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名單、上下聯動正式選舉業委會委員的“六步工作法”,做到組織提前介入、人選嚴格把關、程序合法合規,提高業委會成員中的黨員所占比例,真正把組織認可、群眾信任的人推到前臺,做到從源頭的上掌握主動權。
華新街街道的經驗表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既能為基層人員減負,又能切實解決群眾問題,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