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紅 黃佳穎 何凈



摘 要:國際經濟市場呈現競爭形式多樣化和競爭局勢動態化,創新是企業穩定發展狀態、在國際市場屹立不倒的關鍵。企業獲取市場動態訊息和外部有效資源為企業創新過程提供綿綿不斷的動力,企業獲取外部有效資源需要借助其他組織的力量,關系資本與其他組織密切關系的重要手段,供應鏈協同是企業參與供應鏈合作并與其他企業交互信息和創新資源的有效渠道,企業要想將獲取的新資源和新知識吸收轉化,必然需要具備高強度的動態能力。因此,出于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的目的,文中深入研究關系資本、供應鏈協同、動態能力和企業創新績效四者間的聯系,根據結構方程檢驗結果分析供應鏈協同的中介效應,對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協同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調節作用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起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供應鏈協同在關系資本和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發揮部分中介效應,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協同和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應。
關鍵詞:關系資本;供應鏈協同;動態能力;企業創新;創新績效
中圖分類號:X 936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market presents diversified forms of competition and dynamic competition situation.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ir stand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Enterprises obtain market dynamic information and external effective resources to provide continuous power for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Enterprises obtain external effective resources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ength of other organizations,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other organizations.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s an effective channel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 in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resources with other enterprises.The acquisition of new resources and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ew knowledge will inevitably require highintensity dynamic capabilities.Therefore,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elational capital,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dynamic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alyzes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test,and makes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dynamic capability betwee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relationship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plays a part of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relationship capital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dynamic capability ha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betwee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relationship capital;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dynamic capability;enterprise innovation;innovation performance
0 引言
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新產品的研發和問世是企業市場競爭制勝的重要手段。中國一直以來以“中國制造”馳名中外,是制造業第一大國,但隨著國際競爭日漸激烈且國際分工越來越明確,國際制造中心逐漸轉向非洲、東南亞等勞動力廉價的地區,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逐漸被弱化。國家為長遠之計將“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黨的十八大著重強調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局面。創新是企業價值增值的重要舉措,但由于企業受自身實力和資源的限制,無法獨立完成創新全過程。由此,供應鏈環境下的合作創新應運而生,企業同其他主體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創新活動的進程,但合作關系錯綜復雜,需要合作雙方悉心維護。供應鏈環境下的關系資本是維護和鞏固合作關系的專用性資本,關系資本有效減少合作主體之間合同簽訂和履行監督成本,降低投機行為的發生,穩定合作雙方的協作關系,共同實現創新發展。關系資本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供應鏈協同,關系資本通過供應鏈協同影響企業創新績效。動態能力強的企業具備強的學習吸收能力和資源重組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將供應鏈協同過程中獲取的創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為創新過程提供新元素和新技術。因此文中從供應鏈協同視角,探索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并對供應鏈協同的中介效應和動態能力的調節效應進行探究,進而揭示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路徑。
1 理論假設
1.1 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關系資本是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為維持和發展協同合作關系而進行的資產及資源投入,通過自發或強制的約束協議,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達成合作意愿,延伸拓展合作領域,推動供應鏈內全部資源和技能獲取及轉換的一切行為總和。楊萌等(2009)認為關系資本能為企業提供許多稀缺資源,它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資源配置,還使企業同時實現了外部市場利益的獲取和內部組織成本的控制[1]。
REGINA(2016)發現關系資本是開放式創新的重要推動力[2]。AGOSTINI(2017)表明關系資本是創新活動在動態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合作創新的關系支持[3]。CABRILO(2018)發現企業消化吸收新技術和新知識需要關系資本的助力,關系資本還有利于企業將新技能和新資源應用到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的活動流程[4]。信任是企業合作創新和資源交互的關系保障,信任導向型合作關系是企業獲取創新資源和交流創新思維的關系基石。承諾能夠降低企業間信任不足產生的投機行為產生的損失,承諾對供應鏈企業具有有效的行為約束,專用性投資是供應鏈內企業建立良好協同關系的前因,參與供應鏈協同的企業應著重關注關系專用性投資對創新產出的影響。關系資本能夠有效激發企業創新潛力,進而推動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據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設
H1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存在正向影響。
1.2 關系資本對供應鏈協同的影響
供應鏈協同是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為實現共同目標產生的一切行為總和。陸杉(2012)證實關系專用性投資對供應鏈協同的影響尤為顯著,高度專用性投資往往能夠帶來更好地供應鏈整體效益,且有利于協同目標的實現[5]。馬珊珊(2014)發現關系資本投入能有效提高企業獲取市場訊息和消化吸收新知識的能力[6]。TSANOS(2016)基于關系轉換理論,發現構建以信任和承諾為基礎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實現供應鏈協同且有效提高協同程度[7]。劉澤雙(2017)將關系資本劃分為信任和溝通2個維度,研究發現關系資本強化合作組織的認同感和彼此信任,能夠增強知識資源的內化吸收能力[8]。關系資本是供應鏈協同實現的必要因素,關系資本形成的誠實可信、信守諾言的供應鏈協同合作關系,有效促進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開誠布公地信息共享,在充分考慮各企業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同步決策,關系專用性投資能夠有效避免企業的投機行為,降低企業退出供應鏈協同的可能,幫助供應鏈形成有公平合理的激勵政策,根據企業投入比重實行利益分配,關系資本體系有效緊密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關系,提升彼此間的認同感,減少供應鏈內部合作產生摩擦和沖突的概率,促進供應鏈企業高效率協同。據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設
H2關系資本對供應鏈協同存在正向影響。
1.3 供應鏈協同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供應鏈協同是企業搜集創新資源的渠道樞紐,供應鏈協同實現信息的多維共享,供應鏈協同為企業提供市場需求最新潮流趨勢,引導企業有針對性地研發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何園等(2016)以我國汽車產業為研究對象,發現供應鏈協同對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9]。ESTRADA(2016)發現合作伙伴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利于激發企業創新思維,促使企業調動全部有效資源進行產品創造,從而提升企業創新績效[10]。SKIPPARI(2016)研究表明管理者注重協同與創新之間的作用關系以及企業與合作者的匹配程度,共享認知信息以適應企業創新[11]。張玉玲等(2019)基于TMT跨界行為對企業創新績效進行研究,認為隨著企業對外部環境依賴度的提高,企業應重視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和利用,提高企業的外部開放性,通過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相互協同,積極交流互動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12]。供應鏈協同促進企業互助配合并鍛煉企業搜尋稀缺資源的能力,供應鏈協同使企業跨越組織界限,實現知識與信息全方位傳遞的便捷化,供應鏈成員建立良好的協同關系,有利于供應鏈企業求同存異、優勢互補,供應鏈協同充分考慮企業實力進行同步決策,實行有效的激勵策略,推動供應鏈企業達成創新共識,共同商談創新戰略計劃,降低交易協商成本和關系管理費用,從而有利于提升企業創新績效。據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設
H3供應鏈協同對企業創新績效存在正向影響。
1.4 供應鏈協同的中介效應
李玉瓊(2013)發現信息協同在關系資本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應[13]。王蘭(2015)發現以關系為導向的知識型專用性投資顯著提升學習創新知識和行業領先技術的能力,關系導向型協同能夠靈活應對動態性的市場需求,幫助企業學習優秀投資家的管理模式以及決策機制等隱性知識,深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創新績效[14]。丁瑩瑩等(2020)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供應鏈縱向協同可以提升成長階段企業的應用式創新績效,供應鏈橫向協同可以提升成熟階段企業的探索式創新績效[15]。關系資本形成的關系準則有助于增強企業間的協同程度的深化,是供應鏈企業間合作交流的無形約束。關系資本具有為創新活動帶來創新資源的能力,但缺乏中介機制將各企業資源匯集從而發揮關系資本的作用,供應鏈協同有利于凝聚各方勢力,促進創新資源效率的有效發揮,供應鏈協同對關系資本轉化為促進創新績效的優勢資源具有關鍵作用,供應鏈內跨企業創新彌補企業自身創新模式的缺憾,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據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設
H4供應鏈協同在關系資本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1.5 動態能力的調節效應
動態能力是企業掌握市場動態變幻,優化重組創新資源,最短的時間內研發并將新產品投入市場的彈性能力。侯曉文等(2011)認為,企業如果想要長期維持其獨有的競爭優勢,就需要不斷地克服甚至是自主引導企業發生內外環境的變化,這種能力就是動態能力[16]。徐召紅等(2018)認為知識是企業轉型發展的根源,動態能力是獲取知識并有效利用的企業能力,學習吸收能力強的企業能夠悉心學習借鑒成功經驗,進而轉換創新思維和提升創新績效[17]。蔣潔等(2019)認為企業動態能力的強弱程度直接影響著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對新模式的適應性[18]。對跨國企業而言,動態能力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肖鵬等(2019)研究揭示了動態能力在企業國際化程度與市場優勢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19]。動態能力有利于企業消化吸收協同帶來的資源和技術,將有利資源進行重構,轉化為對本企業創新活動有明顯作用的創新要素,動態能力幫助企業適應市場變化和應對外部環境的動蕩性,弱化固有能力的剛性,幫助企業學習應對緊急突發情況的動態性技能。供應鏈協同各維度實際存在多重交互關系,在動態能力的調節作用下,協同各個層面盡最大限度相互作用,加速知識信息在企業內部的擴散和創新技術的轉移,共同影響企業創新績效,進而助力供應鏈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學習吸收能力能夠促進外部信息知識的有效利用,推動新技術的獲取和新產品的開發。重構能力能夠整合優化知識等資源,從而創造新資源來助力創新活動的開展,由此提出動態能力調節作用相關假設
H5: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協同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正向調節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樣本選擇
調查對象主要選取有供應鏈協同經驗的企業,為確保調查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調查對象選取企業內部參與供應鏈合作的職工人員。本研究共發放600份問卷,回收問卷530份,剔除信息不完整和數據殘缺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計486份,有效回收率為81.00%。回收到的有效問卷樣本離散程度較好,有很高的代表性,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調查數據的有效性。
2.2 變量測量
關系資本的相關變量測量,文中在前人成熟的量表基礎上,根據文中研究的需要做適當調整和修改,設計適用于文中研究主題的相關題項,文中運用4個題項對信任進行測量,5個題項對承諾進行測量,專用性投資設3個題項,共12個題項對關系資本進行測量。對于供應鏈協同相關題項文中參照SIMATUPANG & SRIDHARAN[20]以及國內學者曾文杰[21]的成熟量表做出相應調整,信息共享用4個題項,同步決策和激勵聯盟分別用3個題項來測量。文中主要考慮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協同與創新績效之間的調節效益,參照Pavlou的成熟量表,對學習吸收能力從獲取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和轉化新技能3個方面來考量,重構能力從資源的整合、優化配置與重構來考察,總共設6個測量題項。總共設立5個測量題項對企業創新績效進行考量。
2.3 信度與效度檢驗
信度通常由Cronbachs α系數表示,系數大于0.70則表示數據可信度高,系數越大表示信度越高;文中采用KMO值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效度進行檢驗。KMO值應達到0.70以上,Bartlett球形檢驗的近似卡方分配值需在0.01之上。具體結果見表1。
2.4 實證分析
2.4.1 結構方程模型
根據上文的研究假設構建關于“關系資本”、“供應鏈協同”和“創新績效”的整合結構模型(圖1),模型擬合度指標值見表2,各項擬合度指標值均符合擬合標準,由此可見,模型擬合度良好。進一步分析供應鏈協同的中介效應模型的標準化路徑,分析結果見表3。
據表4可以看出,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495(P<0.001),說明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假設H1成立;關系資本對供應鏈協同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895(P<0.001),說明關系資本對供應鏈協同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假設H2成立;供應鏈協同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410(P<0.005),說明供應鏈協同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假設H3成立;關系資本通過供應鏈協同作用于企業創新績效,且0.410*0.895≈0.367,說明供應鏈協同在關系資本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顯著中介作用,假設H4成立。
2.4.2 供應鏈協同中介作用效果檢驗
文中應用由Mackinnon提出的Bootstrap信賴區間法對供應鏈協同的中介作用效果進行檢驗。Bootstrap檢驗結果見表4。
根據表4可以看出,“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總效果的點估計值為1.112,在95%的設定置信區間下,有放回地抽取2 000次樣本,得到BiasCorrected的置信區間為(0.839,1.484),Percentile的置信區間為(0.832,1.470),置信區間不包含0值,因此認為總效果顯著;“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直接效果的點估計值為1.300,在95%的設定置信區間下,有放回地抽取2 000次樣本,得到BiasCorrected的置信區間為(0.032,1301),Percentile的置信區間為(0.029,1.300),置信區間不包含0值,因此認為直接效果顯著。“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果的點估計值為0.980,在95%的設定置信區間下,有放回地抽取2 000次樣本,得到BiasCorrected的置信區間為(0.032,1.024),Percentile的置信區間為(0001,0.981),置信區間不包含0值,因此認為間接效果顯著。由此得出,供應鏈協同在關系資本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2.4.3 動態能力的調節效應模型檢驗
文中構建多元回歸模型來探究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協同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調節效應,模型分析見表5。
首先,因變量企業創新績效對自變量供應鏈協同進行回歸分析,供應鏈協同的Beta值為0.649(P<0.001),然后因變量企業創新績效對自變量供應鏈協同與調節變量動態能力進行回歸分析,動態能力的Beta值為0.275(P<0.001),最后在因變量企業創新績效對自變量供應鏈協同、調節變量動態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將動態能力與供應鏈協同的交互項一并納入回歸模型,供應鏈協同*動態能力的Beta值為0.147(P<0.001),說明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協同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調節效應顯著,假設H5成立。
3 結語
研究表明,關系資本的信任、承諾以及關系專用性投資不僅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還對供應鏈協同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同時,供應鏈協同的信息共享、同步決策以及激勵聯盟又對企業創新績效起到了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供應鏈協同在關系資本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而動態能力在供應
鏈協同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
關系資本不僅有效地抑制了投機行為傾向,還有效地促進了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關系資本是企業之間關系持久的保障和前提。關系資本能夠增強企業之間的互動和聯系,信任型關系是供應鏈合作的基礎,擁有信任基礎的合作可以更加有效地開拓企業的創新途徑,促進企業產生新的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活動的進展。關系資本能夠穩固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提高供應鏈協同的程度。在高協同度的供應鏈環境下,企業提升創新績效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4 對策建議
4.1 拓展延伸供應鏈關系網
關系網是企業之間交換情報、刺探行業發展動向,促進知識技術資源學習交流的非線性網鏈結構,縱向關系鏈便于企業理清供應鏈起始位置,明確自身在供應鏈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企業順延關系線尋找契合自己創新特性的合作伙伴,合作雙方達成資源共享和信息交互意愿,互相學習交流新技術和新工藝,共同參與產品研發過程,縮短創新研發周期和新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率先占領市場高地,占據競爭市場優勢地位。橫向關系鏈利于企業識別商業機遇,了解競爭者實情,明確業內發展趨勢。推動供應鏈內企業之間協同關系的協調進程,延伸垂直方向上不同節點企業之間的關聯度,拓寬水平方向上業務類似的企業之間的交流線。企業鞏固現有關系并延伸關系鏈,增進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垂直合作領域,改善與水平關系鏈企業的競爭合作關系,積極主動投入到供應鏈共享交流進程中,在分享現有資源的同時學習其他企業的經驗和技能,為企業實現自主創新做好知識資源和技術才能儲備,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延伸企業創新領域。
4.2 營造信任互助的協同氛圍
供應鏈企業應該營造良好的協同環境,加大對研發設備的投入力度,提高創新資源利用率,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改變以往模仿創新戰略,尋求自主創新途徑,提高研發創新能力,由被動創新模式轉變為主動創新,為企業打造長久地競爭優勢。營造關系穩定的協同合作氛圍,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創新資本和創新資源自由運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良好的協同氛圍能夠增進企業間關系,形成戰略聯盟伙伴。企業參與到供應鏈協同,能夠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謀求組織中間效應,獲取協同效益。
4.3 提高供應鏈整體協同水平
供應鏈企業應重視協同能力優化,整合創新資源優勢,吸納各方優勢力量的同時同步決策為供應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長遠規劃,將創新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提高整體創新水平,降低創新成本,優化創新質量,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和交貨提前期,快速響應市場多樣化需求,強化企業對變化莫測的競爭市場的的適應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創新績效。強調創新活動在企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拓展創新模式,在企業自主創新的同時參與供應鏈協同創新;延伸創新的主體層次,由技術人員創新到企業全員創新,促進技術與非技術要素的全面協同;創新產出不僅能夠滿足企業當前利益追求,還能持續不斷地為企業提供核心競爭力。
4.4 增強企業動態能力
企業應提供有力的學習氛圍和基礎設施,培養學習型創新人才,學習吸收外來的新知識和新技術,熟練應用高科技設備和信息軟件,將學習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術運用到企業創新研發項目中,推動項目的進程和創新成功的概率。提高資源重組并購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及時獲取最有效的創新資源,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將資源進行精細的優化組合和分類匯總,能夠減少資源管理費用,降低資源損耗帶來的成本,減少由于資源未利用而失去效能帶來的不必要損失。資源的整合與重構不僅幫助企業快速及時的獲取急需資源,還能夠整合出新的適用型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資源的利用率,進而帶動企業創新績效的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楊萌,王溥,張蘭榮.基于關系資本的企業競爭優勢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9,30(06):789-791.
[2]GANSINIEC R L.Relational capital and open innovationin search of interdependenci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20:236-242.
[3]AGOSTINI L,NOSELLA A,FILIPPINI R.Does intellectual capital allow improv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the SME context[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17,18(02):400-418.
[4]CABRILO S,KIANTO A,MILIC B.The effect of IC componen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Serbian companies[J].VIN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2018,48(03):448-466.
[5]陸杉.供應鏈關系資本及其對供應鏈協同影響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2(09):39-43.
[6]馬珊珊,劉偉,張慧穎.供應鏈關系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需求拉動型吸收能力的視角[J].河北工業科技,2014,31(01):32-38.
[7]TSANOS C S,ZOGRAFOS K G.The effects of behavioural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 antecedents on integration and performanc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6,21(06):678-693.
[8]劉澤雙,李宇琪.合作組織間的關系資本、知識整合能力對知識轉移的影響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09):108-111.
[9]何園,張崢.基于技術創新能力的并購協同機理結構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6,37(01):1-5+17.
[10]ESTRADA I,FAEMS D,FARIA P D.Coopeti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ole of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mechanisms and formal knowledge protection mechanism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53:56-65.
[11]SKIPPARI M,LAUKKANEN M,SALO J.Cognitive barriers t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generation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62:108-117.
[12]張玉玲,葛玉輝,姚瑩瑩.TMT跨界行為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9,40(04):425-432.
[13]李玉瓊,趙冬梅.企業關系資本對信息協同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核電關聯企業為例[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02):59-63.
[14]王蘭.VC治理行為中介作用下的關系專用性投資與技術創新績效[J].管理學報,2015,12(06):854-864.
[15]丁瑩瑩,喬琳.供應鏈協同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0(05):169-172
[16]侯曉文,楊鵬鵬.動態能力的形成機制探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32(02):139-142+173.
[17]徐召紅,楊蕙馨.企業轉型升級的動態能力構建及作用機理研究——基于170份調查問卷的分析[J].東岳論叢,2018,39(04):61-67.
[18]蔣潔,張啟航,馮俊文,David J.Teece.企業動態能力與商業模式的構建、創新與運行[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05):47-54.
[19]肖鵬,王愛梅,劉金培.企業國際化與競爭優勢:動態能力的中介效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11):85-91.
[20]SRIDHARAN R,SIMATUPANG T M.A benchmarking scheme for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J].Benchmarking,2004,11(01):9-30.
[21]曾文杰,馬士華.信任和權力對供應鏈協同影響的實證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33(02):314-319.
(責任編輯:嚴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