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尹佳子
摘 要:教育心理學與初中化學教學密切相關,也是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學能力的基礎。化學教師結合一般教育心理學認識初中化學教育理論的實質,加深對學生學習心理特征的了解來進行適宜的課程設計,從而正確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學會高效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初中化學教學 學習心理特征 課程設計
隨著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素質教育理念越來越受到初中教學工作者的重視。為了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理論性較強科學學科教育,知識具有新穎性、關聯性和遞進性。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角度出發,要起到引導學生提出、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輔助作用。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學生如何正確以及有效地學習學科知識,雖然屬于文科教育,但可以將科學教育轉換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規范初中化學課程的設計。所以,初中化學教育學者們也基于教育學理論,更加注重學生對化學基礎理論的本質的探究,活躍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
1 初中化學教育理論
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遞尤其在感性認識較強的初中生學習過程中并不是復制性的,這是一個不完整的反饋結果。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特征,要知道剛接觸的化學理論事實和觀點在他們現有的認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框架結構的相適應性,需要經過思維的加工處理后融入。例如,學習記憶和反饋模型認為我們每個人都通過我們的一個感覺器官從環境中接收到一些信號,然后這些信號根據我們先前建立的圖式或模式進行解釋,然后以修正后的形式合并為新的知識;構建主義認為知識是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建立起來的。學習者在構建理解時,他們不只是簡單地反應和反應他們所聽到的或所讀到的,學習者也會在學習過程中尋找意義并試圖找到規則和秩序。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將教育心理學與化學學科充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認知能力和對化學學科知識的掌握的動力。
2 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獲得學習記憶主要通過感觀上的觀察到知覺的直接獲得,再通過在大腦中解釋、重新安排、比較、儲存以及準備的系列“加工處理”從而達到到長期記憶這種儲存知識的效果。所以,利用這種學習心理特征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課程學習效果。
3 具體化構建
我們知道抽象是人大腦的一種想象力。但并不是不可觸及的。如果我們對抽象的東西具體到形象化的東西,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純理論的東西就會變得顯而易見。例如,微觀世界的原子以及分子我們肉眼是無法觀察的,也是抽象化得定義。所以,為了加深學生對微觀物質的理解,先用簡單的圖畫以及實物模型引導學生去定義不同的化學分子和原子。利用不同大小和顏色的球代表原子,棍代表化學鍵,制作不同類型的化學物,例如,氧化物,碳酸化合物以及酸性化合物等。進一步對于一般的化學反應可以采用多個類似模型模擬反應過程,例如活潑金屬的置換反應、酸堿中和反應以及氧化反應等。
4 應用性啟發
在初中化學學科教育過程當中,記憶性的知識較多,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教育的良好實踐。然而,化學實驗有很多現象以及其理論知識并沒有引起學生們足夠的注意來加深理解和記憶。然而,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夠加強記憶和這種反饋,拓展學生對化學知識和實驗的理解。學生對化學元素的理解不免有些枯燥,可以搜集一些課外資料講解它們的作用。例如,我們平時做飯用的鐵鍋,鐵可以補充人體血紅蛋白所需的鐵元素從而防止貧血;胃藥逐漸淘汰鋁元素成分,雖然在中和人體的胃酸效果較好,但是該元素積累人體過多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癥等等。
5 興趣上引導
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一門學科的動力,尤其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化學學科,太多抽象的理論僅僅依靠老師對知識理論的講解時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主動學習性變強很容易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氣體性質時可以充分發揮實驗的能動性。將點燃的蠟燭用燒杯蓋住,發現過一會蠟燭熄滅。將點燃的蠟燭防止燒杯內,用另一個裝滿氮氣的燒杯倒入,發現蠟燭也熄滅。讓學生做到學思結合。第一個實驗的興趣點在于點燃的蠟燭在封閉的條件下逐漸熄滅在于體系內氧氣的消耗,加深學生對空氣中氧氣的理解。第二個實驗的興趣點在于點燃的蠟燭在敞開體系由于無形的氮氣倒入,由于密度比空氣大,氮氣充滿整個燒杯,導致蠟燭熄滅。
6 結果與討論
初中化學教育的目標是確保學生在獲得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基礎的科學的態度、探究的方法以及對探究的理解。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中有很多基礎的化學知識。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以及問題的理解與我們是完全不同。因此,我們需要深入學習者的思想,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他們有效地接受我們的教學。教學的起點一定是要知道學生已經知道什么,到達了怎樣的知識水平,繼而才能組織一門良好的課程。化學老師具有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讓他們愛上化學學科的能力,但是教師要嚴格規定課程目標和教學實踐原則。給學生提供更多基礎實驗來認識化學,以及給學生提供更多化學與生活的適用素材來走進化學。以提升學生對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理解為宗旨,鼓勵學生自己多動手實驗和相互討論,實現學生能夠正確分析和理解初中化學學科的問題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 何宇.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吉林教育,2015(34):52-58.
[2] 相佃國.幾種常見課型的化學教學評價量表的編制[J].化學教育,2011,32(004):18-21.
[3] 吳秀娟.深度學習的內涵、特征與過程模型[J].今日教育,2017(6):10-13.
[4] 周玉蓮. 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化學教育, 2013, 34(4):77-79.
上海市青浦區顏安中學 (上海市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