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翔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是魯迅先生晚年病痛纏身時寫的感嘆,這句話放在今天也有別樣的意味。
只是,就算抑強扶弱、熱忱隨和的魯迅先生,也偶有“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的疏離,大部分人類很難體會到別人的痛苦,這也是為什么總有那么多漠不關心、置若罔聞的悲劇。殊不知,對別人的災難失去警惕,當自己遇到相同困境時,也會束手無策。就如同哭聲,當遠方的哭聲像嬰啼時,嘹亮且有力,但人們卻習以為常;接著,哭聲像哀嚎,人們開始留意,但更多的是憐憫和同情,并不會施以援手;最后哭聲像喪鐘,危機已然降臨到自己身上,我們也慌亂發出哭聲尋求支援,可換來的同樣是別人的袖手旁觀。這時,我們才幡然醒悟,如果當初聽到遠方的哭聲時,便慷慨相助,又怎會迎來自己獨自痛苦的時刻。
熱帶雨林的大火熊熊燃燒,森林的哭聲在我們的耳邊回響,火海吞噬的不僅是蓊郁的森林,更是鮮活的生命。瀕危的野生動物呼喊著,我們不聞不問,繼續污染環境、甚至獵殺生靈,可是,自然界的生命們在哭啊!也對,我們連自己同類的哭聲都充耳不聞,又怎可能理會他們的哭聲呢?
巴西博物館的大火,讓許多人類文明的瑰寶付之一炬,火海中,有歷史的哭聲,更有文化的悲號。許多藏品的作者已經作古,但他的作品卻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穿過歷史的年輪,展現在我們眼前,這些是作者的藝術精華甚至是畢生心血,也是我們與前人跨越時代的精神交流,燒毀它們,就等于割裂了我們與前人的精神共鳴,人類曾經偉大的信仰也隨著滾滾濃煙飄向遠方,一去不返。逝者已矣,雖然,無法重來,但我們還有機會好好保護幸存的文物,重建我們的信仰,還有能力去守護還在身邊的珍寶。
歷史的哭聲是悲切的,教訓是慘痛的,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告訴我們,再偉大的文明也需要軍事力量支撐;雅典共和國的覆滅告訴,我們再直接的民主也需要公正的法律支撐;清朝的滅亡告訴我們,關閉國門沒有出路,合作共贏才是正道。歷史的車輪不會停下腳步,前面有太多的哭訴給我們敲響警鐘,而未來還有無窮的遠方等待我們去探索。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我們也總是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既然如此,何不嘗試著認真傾聽遠方的哭聲,盡力彌補已有的失誤,去領悟哭聲背后的哲理。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不要辜負每一顆眼淚背后的教訓,讓我們用晶瑩的淚珠,為自己換取一張永恒的笑臉。
上海南匯中學 (上海市 2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