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萌
從這一期起,我們將開始大學生創意寫作作品聯展。創意寫作作為學科,在中國發展已有十余年的歷史,從教師到學生,從教學方法到學科建設,創意寫作在這十余年中都已在國內發展得相當成熟,創意寫作課程、專業指導下的學生作品也已經能夠以相當完整、成氣候的狀態出現在大家面前。在組稿初期,我就已經收到了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作品,有很多都已經超越了寫作課作業、習作的范疇,體現出有想法的創作者對作品的把控和對創作過程的自覺。創意寫作專業的學生,正在凸顯出他們作為中國文學創作儲備力量,已經具有相當出色的能力和活躍的創作生態。
但在首期,我還是想從“習作”開始。本期選用的四篇文本,均來自上海大學本科生的課堂作業,之所以將這幾篇文章作為首發,除了拋磚引玉之外,更是因為這些習作展示出了創意寫作教學初期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自我經驗的挖掘和再創造。許多關于創意寫作的書籍和教材都非常重視這一環節,并會將“寫你所知”作為創作初期的重要訓練。我在上海大學擔任兩門本科生創意寫作課程的主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這一訓練的重要性。我發現如若不對學生的寫作題材進行約束,他們的目光總是會停留在遙遠而宏大的主題上,并很有自信地入侵他們所不了解的領域。但是他們在這陌生地界中所刻畫的人物、事件卻常常顯得空洞或缺乏邏輯,并最終使他們的作品陷入某種扁平的程式。因此在他們的寫作走向縱深之前,我總是會讓他們慢一點,先看一看,寫一寫他們的周圍。看周圍的人如何生活,周圍的建筑如何結構,周圍的日常事件如何發生,并完整、細膩、張弛有度地將它們寫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發現,“寫你所知”其實是一件復雜而麻煩的工作,自己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場景,要明白地表現出來卻未必容易,而一旦他們開始沉下心來去觀察和寫作,又會因其中蘊含的過大信息量而變得無所適從,使文章變為事無巨細的流水賬。
本期的幾篇小作業,都是寫人的。四篇作業雖然不很成熟,卻也各有意趣,難得的是都還有結構組織上的巧思。從“人物”這個題材角度而言,四篇文章可以說代表了學生在“寫我所知”這一主題上三個重要的里程碑。《睿子》《貓癡》兩篇寫別人,更是寫自己,這一階段的寫作者尚處在內觀階段,自傳性的作品較多,所寫的人物對他們而言,多少像是抒發自我情感的一種載體;《妹妹》則著重于將人物進行對象化的描繪與思考,他們已經開始具備創作者的自覺,將自己從筆下的場景中抽離出來,而且更傾向于描寫在生活中與自己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以期獲得更大的塑造空間,使自己書寫的對象更為豐滿有血肉;《傅女士》一文則像是在對自己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進行總結和提煉之后寫出的小小說,這部分學生筆下的人物已經不完全是真實的,而是需要他們自己去創造并合理化人物的形象與行為,《傅女士》雖短,但卻是這類作業當中較為優秀,人物邏輯也較為流暢的一篇。由“我”推至他人,并最終擁有虛構的能力,這條寫作道路其實學生們走得并不容易,每一個里程碑都需要我與他們反復商量與修改才能達到,他們才能真正明白“寫你所知”的含義,探索自己的經驗與認識,從已知中發現未知,并能夠將自己所有的經驗與觀察打亂重組為文本所需要的人物、敘事與場景——這時他們對宏大敘事的熱愛又會幫助他們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微妙細節放大,創造出屬于他們這一代人的文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