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導入】
不論在什么時代,奉獻總是一個崇高、溫暖和感動人心的話題。歌德曾說:“回報等于等價的付出?!边@是一種新的啟迪。無論何時何地,奉獻必定是一個永不褪色的片段。只有真正地理解“奉獻”的含義,才能為人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閱讀上面的文字,請以“奉獻”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經典美文】
老棗樹
老家的院子一角,一直長著一棵棗樹。棗樹枝葉蓬勃時,能遮擋住半幢房子。屋內的光線因它的分割顯得明明暗暗。我媽做針線,看不清針腳了,她會抬頭看一眼窗外的棗樹,自言自語道,棗樹遮住光了。但從不曾想過動它,就這么讓它任性地長著。
這棵棗樹到底活了多大年紀了,我爺爺在世時也說不清。我爸更是說不清,我爸說,打小,家門口就長著的。他們兄妹六七個,都是吃著這棵棗樹上的棗長大的。
棗樹原在爺爺的老家待著的。爺爺成年后分家產,這棵棗樹也成了家產的一部分,被分給了爺爺。
爺爺帶著這棵棗樹到百十里外的荒地里安了家。三間茅草屋搭起,這棵棗樹被植在了茅草屋前,成了我們家的標志。它結果時,累累一樹,方圓一二十里的人都知道。
到我記事時,這棵棗樹已被人稱為老棗樹了。我兒時走丟過,站在大路上直著嗓子哭。人問,孩子,你家住哪里呀?我抽抽泣泣答,我家房子前長棵老棗樹。人便一拍巴掌,恍然大悟,哦,是丁志煜家的啊。因了這棵老棗樹,我被順利送回家。
我十歲那年,我家搬遷到河對岸去。我奶奶不舍得這棵老棗樹,執意要把它搬走。我爸請了人來搬它,人一鍬下去,損傷它不少的根。我奶奶心疼得不得了,拿些碎布頭包住它的根。它被栽到了新家的院子一角,大家都說,怕是難成活的。但最終,它活過來了,抽枝、長葉、開花、結果,從不怠慢任何一步。
這棵棗樹上的棗子甜了我們兄妹幾個的童年、少年,成了我們心目中家庭的一員。我們去外地念書,給家里人寫信,在最后,也總要問候一下老棗樹,老棗樹還好吧?
我爸認真回,好著呢,開一樹花了?;蛘呋兀纸Y好多棗子了。
棗子總能留到我們寒假歸來時吃。我奶奶揀大個的,一顆一顆洗凈了,曬干了,裝在陶罐里。棗子紅紅的,一口一個甜。我們吃著,覺得安穩快樂,外面再多的繁華旖旎也不及家里一顆棗子的好。奔波在外的心,終落到實處。
后來,我們兄妹一個個離家了,有了自己的小窩。然而每到棗子成熟的時候,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回老家去,屋前屋后轉轉,看看老棗樹,摘下一顆一顆的甜。一家老小,圍桌而坐,一個都不少,其樂融融。有老棗樹在,時光好像還是從前的樣子。
但隨著奶奶和爺爺的相繼過世,老棗樹也一年不如一年了。先是枝條枯萎,繼而樹干腐朽,脆弱不堪。起初,還有少量枝條硬撐著,在春天爆出新綠,在夏初開出花,在秋天果子成熟。到最后,它實在撐不住了,一樹的衰敗喑啞。
終有一天,等我們兄妹幾個都在家,我爸跟我們商量,把老棗樹砍了吧?
哦?我們都很意外??纯蠢蠗棙?,它縮在院子一角,像衰老的一個人,怕是連吹過的一縷輕風也扛不住了吧。我們相互看一眼,說,好啊,那就……砍了罷。
再回老家去,我在院子里轉著、轉著,竟意外發現,在原先老棗樹生長的地方,竟冒出一棵小棗樹來,探頭探腦著,頂著一身翠翠的嫩葉子,在陽光下笑意婆娑。
(作者丁立梅,選自《花未央,人未老》,有刪改)
有感而發
這棵老棗樹和作者一家幾代人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它從爺爺安家置業的年代走來,以“家產”的身份扎根于老宅前;它從作者的童年往事中走來,以“標志”的身份招領迷路的孩子;它從父親喬遷新居的故事中走來,以“重生”的身份挺立于新家的院子中……老棗樹在時光的罅隙里努力地活著,“從不怠慢”地奉獻著自己的“甜”,并用這份“甜”慰藉清貧的生活,安撫饞嘴的孩子,維系家族的團圓。它被家人們像寶貝一樣呵護著、珍視著、思念著。這種人與樹之間的特殊緣分和深厚情感,令人無限向往。
老師支招
1.要感情真摯地寫作,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奉獻”話題,一不小心就會寫空洞,因此,最忌諱寫成口號式的文章。所以,寫作前要明確“奉獻”的含義。只有寫出自己對奉獻精神的感動和理解,才能真正打動讀者。
2.精心選材,大膽取舍。緊扣典型材料,選擇具體事件,表現出奉獻精神,讓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3.斟酌選擇文體,然后找準最佳切入點。擅長敘事的同學,可以“奉獻”為中心,擇取一兩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展開敘述;擅長抒情的同學,可選擇國內外名人有關“奉獻”的事例,在簡單概述的同時,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擅長議論的同學,可就“奉獻”闡述自己的想法。
【精彩習作】
有一種美麗喚醒了我
丁屹竹
我家小區里有位老奶奶,整天穿得臟兮兮的,令人生厭。
正值金秋賞菊時分,可小區物業不知怎么想的,竟種植了許多丑菊。丑菊的花小小的,且稀稀落落的,毫無生氣,顏色更是黯淡無光,就連蜂蝶也不愿靠近半步。
但最丑的還不是丑菊,而是丑菊旁的那位老奶奶。她在小區的垃圾桶里挑揀可以賣錢的易拉罐、塑料瓶之類的“寶貝”,每天她都會在那個垃圾桶里翻來翻去。她皮膚蠟黃,汗味濃烈,臉上布滿了溝壑般的皺紋,身上的衣服也破爛不堪。那長長的手指甲里滿是污垢,手上還拖著一個散發著惡臭的蛇皮袋。路過她身旁的行人紛紛掩住口鼻,滿臉厭惡地疾步走過。
不過,她這幾天竟然沒來!她往??墒潜壬习嘧暹€準時的呀!真是太奇怪了!而且由于她的不出現,垃圾桶沒人管了。第一天的垃圾還算少;第二天垃圾桶全擠滿了;就像要爆出來一樣;第三天火山爆發,垃圾遍地;第四天垃圾桶直接翻了,臭水橫流,垃圾成山……現在,那邊已經不能過人了。行人紛紛抱怨:“哎呀呀,垃圾桶翻了也沒人清理!這條路還怎么走?。俊薄г沟娜耸窃絹碓蕉?,卻沒有一個人動手。
這時,她來了,戴著口罩,深陷的眼窩中露著疲倦的眼神,走路有氣無力,一副大病初愈的樣子。她手中依然拖著那個散發著惡臭的蛇皮袋。只見她彎下腰,動作嫻熟地收拾起來……她和其他拾荒者不同,其他人會將垃圾翻得更亂,她不會;她不僅不會,還會將垃圾桶拖到垃圾站,倒掉垃圾后,再將清洗好的垃圾桶拖回來。有她在,垃圾桶每天都像新的一樣!也正是因為她每一次“畫蛇添足”的舉動,讓管轄我們這個小區的環衛工人覺得無事可干,之后便索性不來了。而我們小區里的這個垃圾桶,則慣性地成了她的“責任田”。
垃圾桶旁,丑菊依然自顧自地開放,朵朵花色淡然,丑菊旁的垃圾山在她“愚公移山”般的勞作下,逐漸縮小……看到這一幕,我眼窩一熱,臉發燙,路人也面露愧色。
小區又恢復了往日的整潔,垃圾桶旁簇簇盛放的丑菊飄溢出陣陣香味。聞著丑菊散發的淡淡清香,我終于明白,在這個社會中,老奶奶就像一股清泉,滌蕩了我們心靈的塵埃。雖然她外表如丑菊一般,但內心卻是那樣的美麗和高尚,而她這種美就像丑菊的芬芳一樣被我們忽視!
但也正是這種美,才喚醒了我!
(江西奉新縣華林中學七·8班)
點評
這是一篇以“奉獻”為話題的寫人作文。小作者善于進行細節描寫,如“丑菊的花小小的,且稀稀落落的,毫無生氣,顏色更是黯淡無光,就連蜂蝶也不愿靠近半步”“她皮膚蠟黃,汗味濃烈,臉上布滿了溝壑般的皺紋,身上的衣服也破爛不堪……路過她身旁的行人紛紛掩住口鼻,滿臉厭惡地疾步走過”。小作者匠心獨運地添上了側面描寫,由蜂蝶和行人的反應突出了人們對丑菊和老奶奶的厭惡。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給習作增添了一抹色彩。
(王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