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依茗
《荀子》曾有言道,“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角色與責任,向來相輔相成,良農開墾耘耕;良賈以物易物;良人立身樹人,擇其道而從而守。或農或商或其他,種種角色對應種種責任,可人一生并非只扮演一種角色:初生為子女、入校為學生、涉世為各行精英……有許多角色或許在同一時段重合,于是有人倍覺生活沉重。
可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這些角色和相應的責任,是否真的是生活沉重的緣由?
成長過程,我們一路經歷,一路拾掇,漸漸收獲了友誼、愛情、工作和家庭。若將其視為包袱,負重前行固然心生厭倦,可若將其看作生命必經的美好,能與之邂逅豈不是難得的際遇!畢竟能扮演朋友、愛人、工作者和家人這樣的角色,予以勸慰、分享點滴、施展專業、分擔憂愁,將責任融進角色,從角色中給予并汲取力量,從角色中錘煉自我價值,煙火氣息的平凡生活又怎會“沉重”呢?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我們眼里扮演社會角色承擔責任的美好,在有些人心里卻是莫大的負擔;或許友誼、愛情、事業和家庭,對他們又過于遙遠;或許他們時常無力承擔角色重量,甘心放棄角色……這些都無可厚非。可是呀,若你已欣然接過某角色的接力棒,就等于一并接受了該角色的責任和擔當,這時再歸咎于“生活沉重”便像是一種逃避了,畢竟這個角色,是付出,更是成就。
劉傳健機長,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即是一大范例。高空飛行,他突然遇到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座艙失壓的突發情況,他是空中的掌舵者,是機艙的安全員,面臨低溫、失壓、儀表盤損毀的情況,他一力承擔起作為機長的責任,36個手動駕機操作、歷時34分鐘成功迫降著陸,確保機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他的角色和職責讓他幾乎跟死神碰了面,可正是因為這份擔當,才讓他真切體會角色的使命和職責的自豪。肩負角色的責任,或許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賦予生活意義。試想,若是你身居高位,卻玩忽職守,不懂得角色和擔當,你的生活逐漸成了一場謊言,你要瞞天過海,你要各種斡旋,等到謊言戳破的時刻,生活的沉重感便接踵而至了。
角色并不可懼,若是你我能讀懂角色背后的責任,越是拾掇,生活越是豐盛!
上海市行知中學 (上海市 2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