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 方芳 符蓉

摘 要:針對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存在特色不鮮明、同質化嚴重、符號堆砌、雜亂等問題,基于在地性設計的角度,文章分別從人、地、文、產、景五大路徑探討海南美麗鄉村在地性導視設計的路徑。
關鍵詞: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在地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Hnky2019-38)研究成果。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美麗中國”建設引向深入,更多聚焦農村,提出鄉村振興的宏偉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進行了長遠布局。海南憑借優質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稟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原則,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19年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海南有8個村落入選。鄉村旅游中導視設計是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鄉村旅游導視系統在系統整合和組織鄉村空間相關信息的同時,能夠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
一、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現狀
導視的英文——Wayfinding,也譯為“找路”。導視設計是提供空間環境認知的信息傳達界面,協助人們移動時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標。除此之外,它還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傳遞給人們更多的空間感受與文化信息,增加不同環境空間的識別度,為身為其中的人們創造獨有的場所記憶。因此,導視設計的本質是提供一個綜合的空間信息系統。
目前,海南美麗鄉村的導視設計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正逐步建設和完善。在眾多美麗鄉村導視設計中,出現了設計不系統、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同樣的,海南美麗鄉村的導視設計也存在符號堆砌、符號使用相對雜亂,以及自身鄉村特色不鮮明、同質化等問題。鄉村旅游導視系統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設計規范,符合鄉村的氣息。良好的導視系統能夠美化環境,滿足人的視覺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二、在地性設計運用于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的意義
在地性原本是in-site的譯文,直譯為“在現場”。在地性在建筑設計中運用較多,指建筑物因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空間特點、人文風貌等因素形成了特定的特點、屬性,強調的是建筑物本身與所其處的地理位置、地域文化、風土等地域特性的依附關系。在地設計的特性亦是源于自然環境和地域生活,依據地形地勢、氣候條件和生產生活方式,追求建筑的空間組織、建構、材料等因地制宜、有機靈活地適應自然與氣候,與環境相得益彰,成為地域生活的載體。
海南美麗鄉村的導視設計是建立在鄉村旅游之上的,鄉村旅游有別于一般的旅游,其管理邊界較模糊、難界定,因為它既非景區,也非酒店,但它有城市沒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山有水有田園,有久違的鄉音、鄉俗、鄉情和鄉禮,有原真的風俗、風情、風味和風物,有舒緩的節奏,有新鮮的空氣。城市人休閑區域、時間和訴求的轉變給鄉村帶來一種新的發展選擇,讓鄉村可以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的方式進入都市人群的視線。鄉村的導視設計也應是因地制宜的,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地域特色。導視符號設計是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重要組成部分,它構建了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的識別體系,是海南美麗鄉村品牌識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打造一個獨具鄉村場所記憶,發揮信息傳遞、識別和形象傳播作用,且具有鄉村鮮明地域特色的導視系統,是海南美麗鄉村在地性導視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三、海南美麗鄉村在地性導視設計的路徑
在海南美麗鄉村的在地性導視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海南鄉村的歷史、人文、地理自然環境,可從人、地、文、產、景五大路徑進行探究。
第一,人,即人口分布、密度、位置以及關于人的視覺識別習慣。在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鄉村的人口密度、具體分布情況,整體規劃導視的空間布局,根據鄉村旅游線路以及人群流動的走向完成具體導視的位置布控。鄉村導視設計的尺寸以及分布,也應遵循人體工程學以及正常人類的視覺識別習慣,符合科學的視覺識別高度與角度。
第二,地,即地理環境。鄉村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地展現了鄉村的自然地貌與歷史痕跡,也是鄉村導視設計的承載空間。在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海南當地的地理環境,在整體環境風格的把控和識別的基礎上盡量保持鄉村的原有面貌,適當增加調和環境氣氛的場所,例如餐廳、書店等具備自身屬性的場所。導視設計中材質的選取要與鄉村地方環境的優缺點進行匹配分析,例如在海南潮濕的地理環境中,導視的耐用性以及后期的維護都是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的考慮內容。
第三,文,即鄉村文化。地方性知識與地方性共識是鄉村獨特性的來源,在海南美麗鄉村導視符號設計中融入本村文化,是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例如河南省濮陽市東北莊著名的首個國家級雜技主題小鎮——大集古鎮(圖1),為展現其古鎮文化特色——雜技,在其導視造型中融入雜技人物元素,彰顯古鎮自身特色的同時具有提醒和引導人群的功能。在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中對當地的代表文化元素進行發掘和再設計,是展示鄉村空間個性的重要路徑。海南美麗鄉村的文化主要是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以及南洋文化、漁民文化等,但是目前在以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旅游中,導視設計的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應充分挖掘各村的地域文化,將其轉化為導視符號設計的造型來源和圖形、文字、顏色的設計來源,但這并不是簡單進行素材堆砌,而是挖掘其形象特征,進行設計調性轉化和系統規劃。
第四,產,即鄉村相關產業。鄉村產業也可成為鄉村在地性導視設計的路徑之一,產業是帶動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不僅僅是利益的來源,也是鄉村旅游的亮點。在四川白玉村,種植水果是該村的核心產業,在其鄉村導視標識設計中,采取與鄉村吉祥物“桃喜娃”相結合(圖2)。海南的氣候溫暖濕潤,有關熱帶植物種植的村間產業比比皆是,選取核心產品將其作為鄉村導視設計的組成部分,不僅是海南美麗鄉村在地性導視設計的路徑,也是對產品品牌的系統打造。但在產業選擇上,依然要繼續保持鄉村個性,避免同質化內容的呈現。
第五,景,即自然環境、鄉村景點。自然環境是鄉村旅游的重要部分,更是鄉村旅游核心,將其融入鄉村導視設計中,不僅能體現鄉村特點,還能烘托淳樸自然的鄉村氣氛。四川省麟鳳村的鄉村導視標識對當地植物元素進行提煉設計,具有基本的導視功能,同時加入動物形象元素的互動,和諧地融入鄉村環境中,為原本靜謐的鄉村增添幾分林間的趣味(圖3)。在海南美麗鄉村的導視設計中亦可將其自然環境或鄉村著名景點的形態特征融入鄉村導視設計中,引導游客并烘托鄉村環境。
四、系統打造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系統
在地性設計不僅是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將鄉村旅游個性凸顯的路徑。中國不同地域的鄉村特色非常鮮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地性特點。鄉村聚落的建筑形式和空間格局對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具有高度的依賴性,鄉村導視設計也應具備在地性,進行獨具特色的鄉村公共視覺設計。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更加完善和系統的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系統,多路徑、多方面、多維度地考慮鄉村導視系統設計。關于對人和地的考量,選取文、產、景的獨特性,系統構建海南美麗鄉村導視設計系統。
海南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僅依賴于自身的鄉村特色,導視系統的鄉村空間引導,更依賴于完整鄉村品牌的建設。從美麗鄉村品牌標志直至完整的品牌視覺形象,如何凸顯鄉村特色,在地性的設計考量應該是貫徹始終的。
參考文獻:
[1]佳圖文化.導視系統設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2]王甜.“在地性”觀念引導下的鄉村公共建筑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0.
作者簡介:
張夢,海南師范大學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方芳,海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藝術。
符蓉,東明大學博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